南北朝時期戰亂四起,群雄争霸,人皆為私心割據一方。有道是亂世出豪傑,天下大亂的年代,一個近乎無敵的人物誕生了。他沒有拯救整個時代或是國家,也沒有特别卓越的貢獻,但他的故事,婦孺皆知。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這位老兄便是我們要說的曆史上著名的傳奇人物。

且說當時的洛陽,童子都知道:
“名軍大将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帶兵打仗,他的部隊都穿着白色戰袍,打仗時所向披靡,是當時最令敵人膽寒的存在。重要的的是,陳慶之并不是武将出身,他是一個書生。而就是這樣一個書生,帶兵北伐,橫掃了大半個中國。
據說他連拉弓射箭都不會,後來隻身帶着7000多人的騎兵發起北伐,沿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敵人常常聞風喪膽,落荒而逃,談陳色變。現在先來講一下陳慶之這個文人是如何當上将軍的。
話說梁武帝蕭衍尚未登基時,隻是一個刺史,此時陳慶之是他的随從。陳慶之出身極其低微,在以門第為做官講究的南北朝時期,寒門出身而未來能夠飛黃騰達的,隻有陳慶之和俞藥兩人。蕭衍的一愛好是下棋,而且此人嗜棋如命,常常一下就是一整夜通宵,一般人都熬不住。但是,陳慶之精力旺盛,你想玩棋,我随時奉陪到底。這個時期他給蕭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蕭衍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梁武帝,他沒有忘記身邊這位勤勞又能幹的随從,就任命陳慶之做了主書,相當于現在的秘書。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發動了叛亂,失敗後投降了梁朝。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主帥,率領兩千人護送蕭綜去接管徐州。北魏得知後派出兩個王爺率領兩萬騎兵,氣勢洶洶地前來迎戰。有這麼一句戲言: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勞。2000江南步兵對戰2萬北方騎兵,結果似乎早已注定,但出乎意料的是,文人陳慶之奇迹般地頂住的敵人的攻勢并掃平了敵人兩個營壘。
雖然獲勝,一個巨大的麻煩卻找上了陳慶之:自己負責護送了蕭綜竟然會投敵叛國,投降了北魏。原來,蕭綜平日裡就跟梁武帝有沖突,此時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心志不堅,腿都軟了,撇下部隊就去敵人那邊。蕭綜将所部的虛實全部告訴了北魏軍隊,很快,他的原屬軍隊如鳥獸散,全軍潰敗。而陳慶之卻奇迹般地率領着自己的軍隊有秩序的撤出了戰場,一路拐彎抹角聲東擊西,以極小的代價退回梁朝。
這是陳慶之卓越的軍事才能的第一次表現。
為報徐州之仇,梁武帝派曹仲宗和陳慶之聯合出兵,兵鋒直指北魏渦陽城。北魏元昭率15萬大軍前來增援,雙方苦戰一年多未分勝負。後北魏援軍又到,梁軍軍心浮動。曹仲宗打算退兵。此時,陳慶之拿出梁武帝賜予他的節杖,大聲在軍前發表演說,告訴大家身後就是我們的國家和父老鄉親,想要建功立業,機會就在眼前。誓師完畢,陳慶之便率精銳騎兵突襲北魏營壘。一夜破敵人四座大營,渦陽北魏守軍吓得心驚膽裂,馬上開城投降。陳慶之親自擂鼓助陣,梁軍像潮水般将魏軍剩下的九座營壘全部攻破,敵人四散奔逃,糧草物資扔得滿山遍野。
渦陽一戰大壯了梁軍聲威,陳慶之轉眼成為名震天下的人物。梁武帝欣喜過望,親自好好賞賜的陳慶之一番。
北魏内亂時,爾朱榮控制了北魏朝綱和軍隊,大肆屠殺皇室成員。北海王元颢投降了梁朝,梁武帝指令陳慶之率7000人馬,随同元颢進攻并滅亡北魏——不到1萬兵馬就要滅掉一個大國,這恐怕太兒戲了吧?中國古代發生過不止一次北伐,哪次不是精心準備,聲勢浩大;面對北方的百萬雄師,7000人如何取勝?史家有一種觀點認為,此次“滅北魏”的決策,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陳慶之卻實作了中國曆史上的一大偉業。
第一仗打睢陽,面對北魏的七萬守城大軍。陳慶之的7000“大軍”隻一輪沖鋒,就迫使敵人開城投降。面對睢陽的失守,北魏的洛陽城門戶打開,北魏急忙派元晖帶領兩萬禦林軍前來相救。陳慶之又一輪沖鋒,活捉元晖,令敵人全軍覆沒,繳獲戰車7000多輛。北魏大驚失色,惶恐不已,慌忙調集全部主力40多萬人(一說30餘萬人),鑼鼓喧天,齊聲大喊,前來迎戰陳慶之。
面對敵人如山般的強大兵力,陳慶之又做了一番戰場動員:我們孤軍深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隻此一戰,将敵人全部殲滅!随後他親自率軍進攻北魏的荥陽,荥陽的7萬守軍攝于陳慶之的威風,不堪一擊,乖乖地做了俘虜。百位十幾萬重甲騎兵前來增援荥陽,企圖與陳軍決戰。陳慶之派3000白袍騎兵出城迎敵,他們像3000把利劍一樣紮向魏軍,十幾萬魏軍如同紙糊的一樣,很快便全線崩潰。陳慶之攻克洛陽,将元颢扶上了皇位。
遺憾的是,元颢卻是一個扶不起的人,元颢雖然少年時期意氣風發,父親死後繼承爵位,在之後的起起伏伏中最終北上複國,但稱王之後的他很快就沉迷聲色之中,放飛于做皇帝的自我陶醉之内。陳慶之看他扶不起,遂班師回朝。
這就是一介書生率領7000白袍軍橫掃半個中國的故事。一千多年後,毛主席讀到《梁書~陳慶之傳》時,揮筆寫下:
“千古之下,為之神往。”
1916年,英國人蘭切斯特研究空戰最佳編隊時,提出了著名的蘭切斯特方程。這是一種半經驗的作戰模拟方式,利用雙方的戰鬥能力系數,推測三軍作戰能力,計算機關時間内己方部隊對敵方的傷害輸出。從此方程可以看出,品質占優的一方,如果能夠限制數量優勢方的兵力輸出人數,那麼将很有可能獲勝。
我們知道,溫泉關的斯巴達300勇士,在兵力完全占劣勢的情況下選擇了容積較小的戰場,逼迫波斯的軍隊不得不梯次的投入少量的輕步兵沖擊,最終以極小的代價令敵人傷亡慘重。楚漢相争,彭城之戰項羽的3萬騎兵猛烈突襲,直接摧毀了劉邦聯軍的抵抗意志,導緻聯軍兵敗如山倒,溺斃十餘萬人;官渡之戰的曹操,迫使兵力占絕對優勢的袁紹在有限的官渡戰場斷糧,制造潰敗的部隊迅速将後方未參戰部隊壓垮的連鎖反應。同理,赤壁之戰時的荊州兵,就在戰役開始階段潰敗壓垮了曹操的主力青州兵。
可以說,陳慶之北伐,将以少勝多的作戰方式運用到了極緻。這是中國古代罕見的集儒将、名将、戰神、常勝将軍為一身的著名将領,他指揮軍隊的戰術、戰略方式以及以少勝多、充分發揮兵力的戰略思想,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