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曆史背景:

1945年9月14日陳寅恪前往英國倫敦治療眼睛,診斷雙目失明已成定局。1946年4月其雙目全部失明,遂辭去牛津首席漢學教授之職,得知美醫亦無良策後結伴歸來,途經紐約後于5月底絕望中回國抵達上海,到南京暫住,于10月傳回北平任教于清華大學。此詩寫于南京市江甯區居住時。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雙十協定”)。從1945年8月15日起,蔣介石調集其5個戰區20多個師及9個遊擊縱隊的兵力,率先圍攻中原解放區,其上空黑雲壓城,彌漫着内戰陰霾。直到1946年6月全面爆發内戰,國共雙方在三方軍事調停下依然在東北、華北、中原、西北等地陸續爆發軍事沖突,并不斷擴大,尤以東北最為激烈。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潰敗,蘇軍攻占了中國東北、内蒙古、北韓北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等地域。期間駐東北蘇軍屢屢出現一些違紀行為,不但嚴重損害了其國家形象,還使中國群眾,尤其是東北人民對蘇聯的感激之情逐漸被沖淡,并轉為仇怨,紛紛盼望中國政府盡快接收政權,整頓治安;西北延安也對蘇聯在東北的所作所為也深感不滿,從國家主權利益和民族大義出發,希望“蘇聯軍隊愈早退出東北愈妙”。1946年2月22日,來自重慶20多所學校的兩萬多名學生、教職員工舉行遊行,沿途散發《告全國同胞書》《緻蘇聯抗議書》等,傅斯年、任鴻隽、儲安平等20位文化界人士發表《我們對于雅爾塔秘密協定的抗議》,要求國民政府“不得再有任何喪失國家主權及利益的行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原詩:南朝

金粉南朝是舊遊,徐妃半面足風流。

蒼天已死三千歲,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國欲枯雙目淚,浮家虛說五湖舟。

英倫燈火高樓夜,傷别傷春更白頭。

1946年春,此錄于《論再生緣》中引錄時題作《丙戌春以治目疾無效,将離倫敦返國,暫居江甯,感賦》,吳宓鈔存稿題作《來倫敦醫眼疾無效将東歸江甯感賦》。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賞析:

“金粉南朝是舊遊”句中“金粉”出自唐代景審《題所書後》詩句:“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 意為黃金的粉末或金色的粉末。“南朝”為420年—589年,是中國曆史上四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稱,上承東晉下啟隋朝,共二十四帝,曆一百六十九年;此處借指南京。全句為從前遊樂過金碧輝煌的南京。

“徐妃半面足風流”句化用唐代李商隐《南朝》中“休誇此地分天下,隻得徐妃半面妝”而來。“徐妃”即徐昭佩,東海郡郯縣人,梁元帝蕭繹正妻,姿容平常,放蕩不行,私通于和尚智遠道人、侍從暨季江,嗜好飲酒,心懷妒忌,時常戲弄蕭繹,多次殺害蕭繹妃嫔,太清三年(549年),逼令自殺,投井而死。全句直譯為徐妃姿容平常,卻放蕩不行,暗喻當時的國民政府享樂不停、貪腐至極。

“蒼天已死三千歲”句化用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時張角提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句口号而來。全句直譯為東漢已經滅亡三千年,暗喻國民政府有覆滅被取代的危險。

“青骨成神二十秋”句中“青骨”晉代幹寶《搜神記》卷五:“蔣子文者,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達無度,常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後因以“青骨”指仙骨。“青骨成神”指自三國孫權到六朝時代大興蔣王廟、祭祀蔣子文的造神運動。全句直譯為蔣子文在蔣王廟裡成神被祭祀二十年,借代中暗喻蔣介石在國民政府裡執政掌權,成為最高統帥。

“去國欲枯雙目淚”句中“去國”有多種意思,這裡是離開本國。直譯為自己離開祖國雙眼裡的淚水都要枯竭。暗喻自己離開祖國到英國治眼疾,但确診雙目失明的痛楚。

“浮家虛說五湖舟”句“浮家”形容以船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借指自己到英國倫敦往返的船上生活。“虛說”是成語實話虛說的化簡。“五湖舟”指《國語·越語》中範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的故事。全句指自己到倫敦治眼疾往返的船上生活,就像範蠡乘着小船泛遊于五湖之上,沒有人知道他内心的苦痛。

“英倫燈火高樓夜”句“英倫”泛指英倫三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 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此處應該是民國期間對英國的一種稱呼。全句直譯為英國高樓林立,夜間燈火輝煌。

“傷别傷春更白頭”句中“傷别”因離别而悲傷,推測主要指作者途經紐約時趙元任等數位舊友特登船看望,據有關史料記載分别時場面很悲慘。“傷春”直接意思是傷感春光逝去,其實暗喻國家大事,與杜甫的幾首《傷春》一樣,說明那些腐敗無能的居廟堂者,把國家弄成了什麼樣子。全句為與朋友告别,觸及随春光逝去的國家大事,隻能更加增添頭上的白發。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全詩借六朝時代的徐妃風流、蔣子文造神運動、範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等典故和故事,結合自己到英國倫敦确診雙目失明後的傷殘離别場景,憂憤當權者享樂不停、貪腐至極,暗喻國民政府腐敗無能的居廟堂者,把國家弄成了南朝的樣子。詩中有自己的不幸,更有國家的大不幸。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原詩:北朝

羊酪蓴羹事已陳,長江天塹局翻新。

金瓯再缺河南地,玉貌争誇塞外春。

虎旅漢營旗幟改,鹍絃胡語怨恩頻。

惟餘數卷伽藍記,淚漬千秋紙上塵。

1946年春。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羊酪蓴羹事已陳”句中“蓴”同“莼”。“羊酪蓴羹”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曰:“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雲:‘有千裡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後以此典指家鄉的特産,帶有誇贊思念故鄉之意,多指吳地,此處借指南京。全句直譯為武子與陸機、陸雲的“羊酪蓴羹”的故事已經陳舊,暗喻南京政府快要成為陳年故事。

“長江天塹局翻新”句中“長江天塹”出自《南史·孫範傳》:“隋師将濟江,群官請為備防,範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險隔,虜軍豈能飛渡?’”指長江為天然的坑塹、險要,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翻新”應改為從舊的變化出新的,或者也有改變的意思。全句為長江雖然地勢險要、不可逾越,但局勢在悄然改變。此句可與作者1949年《己醜清明日作用東坡韻》中的詩句“長江天塹安在哉”續讀,就可知道其中的隐喻,指國共雙方的力量在悄然變化。

“金瓯再缺河南地”句中“金瓯”出自《南史·朱異傳》中“大陸家猶若金瓯,無一傷缺。” 比喻祖國完整的大好河山。“河南”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此處指中原地區。全句直譯為完整的河山再次缺失中原地區,暗喻國共率先在中原地區發生沖突。

“玉貌争誇塞外春”句中“玉貌”有多種解釋,在此以對人容顔的敬稱或青春年少比較适宜。“塞外”指邊塞之外,泛指中國北邊地區,此處借指延安為中心的西北地區。全句直譯為容顔貌美的的人争先誇獎塞外的春光,暗喻成立于1941年3月19日的民盟響應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号召,在政治協商會議和國共兩黨和談過程中,民盟與中共代表團密切配合,力促和談成功。

“虎旅漢營旗幟改”句中“虎旅”是虎贲氏與旅贲氏的并稱,指勇猛的軍隊,此處暗喻東北蘇聯軍隊。“漢營”指漢朝的營盤,此處借蒯越身在劉表手下親曹操的故事,此處暗喻中國的河山。全句直譯為勇猛的軍隊在大陸的土地上早晚要改變旗幟,暗喻蘇聯軍隊在東北要改變國土的歸屬。

“鹍絃胡語怨恩頻”句中“絃”同“弦”。“鹍弦”出自劉孝綽《夜聽妓賦得烏夜啼》“鹍弦且辍弄,鶴操暫停徽。”指用鹍雞筋經加工後制作的琵琶弦,此處暗喻蘇聯。 “胡語”胡語是泛稱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語言,暗喻西北延安。“怨恩”源自春秋關尹,後來辛棄疾改古詩《沁園春》而有“老子平生,笑盡人間,兒女怨恩”的詩句,此處指恩愛怨情。全句直譯鹍弦與胡語頻繁增進恩愛怨情,暗喻蘇聯與西北的關系,有蘇軍出兵收複東北的恩,也有在東北違紀行為的怨。

“惟餘數卷伽藍記”句中“伽藍記”就是北魏的楊炫之所撰《洛陽伽藍記》的簡稱,是一部集曆史、地理、佛教、文學于一身的名著,與郦道元《水經注》一起,曆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全句直譯為隻剩下數卷本的《伽藍記》, 暗喻作者對蘇聯迫使國民政府簽訂并承認外蒙古獨立的反感與憤恨。

“淚漬千秋紙上塵”句中“淚漬”指猶淚痕。“千秋”指千年時間。“塵”在這裡可指停附在物體上的灰土,也可指佛教道教現實世界的紅塵或凡塵。全句化用王安石《讀史》中的“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而來,直譯為淚痕浸染千年間紙上的灰塵,暗喻自己對現實中凡塵的不滿和無能為力,特别是蘇聯強迫從祖國的大好河山裡劃出外蒙古作為緩沖國的憤慨。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全詩用典多,又特别隐晦。主要抒發自己對蘇聯強迫蘇聯迫使國民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條約和有關附件規定了外蒙古的獨立及其它一些損害中國主權和利益的事項)的反感,從祖國的大好河山裡劃出外蒙古作為緩沖國的憤慨,以及在東北胡作非為、橫行霸道的憤恨,表現自己對現實中凡塵的不滿和無能為力。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網絡下載下傳)

陳寅恪詩歌鑒賞:南朝和北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