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朝有哪些姓張的?

作者:熱情的金桔A

南朝張氏多出于吳郡,士族色彩濃厚,清談,吃寒食散,多内寵,短命……晉朝張氏多出河西涼州,實際上的世家,應該歸入載記。

我今天數數北朝,看看有哪些人姓張。

一、《魏書》

1.列傳第十二張衮

張衮,字洪龍,上谷沮陽人也。祖翼,遼東太守。父卓,昌黎太守。衮純厚笃實,好學,有文才。衮年過七十,阖門守靜,手執經書,刊定乖失。愛好人物,善誘無倦,士類以此高之。  

張衮及其子孫長于參謀,方面之任,并無特别。

2.列傳第十六張黎

張黎,雁門平原人也。善書計。

3.列傳第二十一張蒲、張濟

張蒲,河内修武人,漢太尉延之後。父攀,慕容垂禦史中丞、兵部尚書,以清方稱。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驅逼吏民,謀為大逆。诏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往讨。道生等欲徑以大兵擊之,蒲曰:“良民是以從猛雀者,非樂亂而為,皆逼兇威,強服之耳。今若直以大軍臨之,吏民雖欲返善,其道無由。又懼誅夷,必并勢而距官軍,然後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變未易圖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與猛雀同謀者無坐,則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為然,具以奏聞。太宗诏蒲軍前慰喻。乃下數千家,還其本屬,蒲皆安集之。猛雀與親黨百餘人奔逃。蒲與道生等追斬猛雀首,送京師。

世祖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出為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善黜惡,教化大行。

張濟,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騎将軍。永滅,來奔。太祖善之,拜建節将軍。

濟涉獵書傳,清辯,美儀容。太祖愛之,引侍左右。

4.列傳第四十張湛

張湛,敦煌人,魏執金吾恭九世孫也。湛弱冠知名涼土,好學能屬文,素有大志。司徒崔浩識而禮之。浩注《易》,叙曰:“國家西平河右,敦煌張湛、金城宗欽、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并有俊才,見稱于西州。每與餘論《易》,餘以《左氏傳》卦解之,遂相勸為注。故因退朝之餘暇,而為之解焉。”其見稱如此。湛至京師,家貧不粒,操尚無虧,浩常給其衣食。每歲贈浩詩頌,浩常報答。及浩被誅,湛懼,悉燒之。

5.列傳第四十九張谠

張谠,清河東武城人也。谠性開通,笃于撫恤。青齊之士,雖疏族末姻,鹹相敬視。

初,谠妻皇甫氏被掠,賜中官為婢,皇甫遂乃詐癡,不能梳沐。後谠為劉駿冀州長史,因貨千餘匹購求皇甫。高宗怪其納财之多也,引見之,時皇甫年垂六十矣。高宗曰:“南人奇好,能重室家之義。此老母複何所任,乃能如此緻費也。”皇甫氏歸,谠令諸妾境上奉迎。數年卒,卒後十年而谠入國。

6.列傳第五十二張彜

張彜,清河東武城人。彜性公強,有風氣,曆覽經史。彜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文明太後雅尚恭謹,因會次見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責之,令其修悔,而猶無悛改。善于督察,每東西馳使有所巡檢,彜恆充其選。清慎嚴猛,所至人皆畏伏,俦類亦以此高之。彜居喪過禮,送葬自平城達家,千裡徒步,不乘車馬,顔貌毀瘠,當世稱之。

時陳留公主寡居,彜意願尚主,主亦許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彜于世宗,稱彜擅立刑法,勞役百姓。诏遣直後萬貳興馳驿檢察。貳興,肇所親愛,必欲緻彜深罪。彜清身奉法,求其愆過,遂無所得。見代還洛,猶停廢數年,因得偏風,手腳不便。然志性不移,善自将攝,稍能朝拜。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铨别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由是衆口喧喧,謗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會集,屠害其家。彜殊無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龜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幾将千人,相率至尚書省诟罵,求其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石擊打公門。上下畏懼,莫敢讨抑。遂持火,掠道中薪蒿,以杖石為兵器,直造其第,曳彜堂下,捶辱極意,唱呼嗷嗷,焚其屋宇。始均、仲瑀逾北垣走,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請父命。羽林毆擊,投于煙火,及得屍骸,不複可識,唯以髻中小钗為驗。仲瑀傷重走免。彜僅餘命,比鄰沙門寺,輿緻于寺。遠近聞見,莫不惋駭。

初,彜曾祖幸,招引河東民為州才千餘家,後相依合,積三十年,析數萬戶。故高祖校天下民戶,最為大州。

張始均,端潔好學,有文才。始均才幹,有美于父,改陳壽《魏志》為編年之體,廣益異聞,為三十卷。又著《冠帶錄》及諸賦數十篇,今并亡失。

7.列傳第六十四張烈

張烈,清河東武城人也。高祖悕,為慕容俊尚書右仆射。曾祖恂,散騎常侍,随慕容德南渡,因居齊郡之臨淄。烈少孤貧,涉獵經史,有氣概。

蕭寶卷将陳顯達治兵漢南,謀将入寇。時順陽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荊州刺史、廣陽王嘉慮其有異,表請代之。高祖诏侍臣各舉所知,互有申薦者。高祖曰:“此郡今當必争之地,須得堪濟之才,何容泛舉也?太子步兵張烈每論軍國之事,時有會人意處,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勰稱贊之,遂敕除陵江将軍、順陽太守。烈到郡二日,便為寶卷将崔慧景攻圍,七十餘日,烈撫厲将士,甚得軍人之和。會車駕南讨,慧景遁走。

以母老歸養,積十餘年,頻值兇儉,烈為粥以食饑人,蒙濟者甚衆,鄉黨以此稱之。烈家産畜殖,僮客甚多。烈為《家誡》千餘言,并自叙志行及所曆之官,臨終敕子侄但勒《家誡》立碣而已。

烈弟僧晧,曆涉群書,工于談說,有名于當世。好營産業,孜孜不已,藏镪巨萬,他資亦稱是。兄弟自供儉約,車馬瘦敝,身服布裳,而婢妾纨绮。僧晧尤好蒲弈,戲不擇人,是以獲譏于世。前廢帝時,崔祖螭舉兵攻東陽城,僧晧與同。事敗,死于獄,籍沒家産。

8.列傳第六十六張普惠

張普惠,常山九門人。身長八尺,容貌魁偉。父晔,為齊州中水縣令。随父之縣,受業齊土,專心墳典,克厲不息。及還鄉裡,就程玄講習,精于《三禮》,兼善《春秋》,百家之說,多所窺覽,諸儒稱之。依禮廷折群臣,多所匡正。

普惠不營财業,好有進舉,敦于故舊。冀州人侯堅固少時與其遊學,早終,其子長瑜,普惠每于四時請祿,無不減贍給其衣食。

9.列傳第六十七張熠

張熠,南陽西鄂人,漢侍中衡是其十世祖。

永甯中,寺塔大興,經營務廣。靈太後曾幸作所,凡有顧問,熠敷陳指畫,無所遺阙,太後善之。

10.列傳儒林第七十二張偉、張吾貴

張偉,太原中都人也。高祖敏,晉秘書監。偉學通諸經,講授鄉裡,受業者常數百人。儒謹泛納,勤于教訓,雖有頑固不曉,問至數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愠色。常依附經典,教以孝悌,門人感其仁化,事之如父。性恬平,不以夷嶮易操,清雅笃慎,非法不言。

張吾貴,中山人。少聰惠口辯,身長八尺,容貌奇偉。年十八,本郡舉為太學博士。吾貴先未多學,乃從郦诠受《禮》,牛天祐受《易》。诠、祐粗為開發,而吾貴覽讀一遍,便即别構戶牖。世人競歸之。曾在夏學,聚徒千數而不講《傳》,生徒竊雲張生之于《左氏》似不能說。吾貴聞之,謂其徒曰:“我今夏講暫罷,後當說《傳》,君等來日皆當持本。”生徒怪之而已。吾貴謂劉蘭雲:“君曾讀《左氏》,為我一說。”蘭遂為講。三旬之中,吾貴兼讀杜、服,隐括兩家,異同悉舉。諸生後集,便為講之,義例無窮,皆多新異。蘭乃伏聽。學者以此益奇之。而以辯能飾非,好為詭說,由是業不久傳,而氣陵牧守,不屈王侯,竟不仕而終。

11.列傳孝感第七十四張升

張升,荥陽人。居父母喪,鬓發墜落,水漿不入口,吐血數升。诏表門闾。

12.列傳良吏第七十六張恂、張應

張恂,上谷沮陽人也。随兄兗歸國,出為廣平太守。恂招集離散,勸課農桑,民歸之者千戶。遷常山太守。恂開建學校,優顯儒士。吏民歌詠之。于時喪亂之後,罕能克厲,惟恂當官清白,仁恕臨下,百姓親愛之,其治為當時第一。

張應,不知何許人。延興中,為魯郡太守。應履行貞素,聲績著聞。妻子樵采以自供。高祖深嘉其能,遷京兆太守。所在清白,得吏民之忻心焉。

13.列傳酷吏第七十七張赦提

張赦提,中山安喜人也。性雄武,有規畫。時京畿盜魁自稱豹子、虎子,善弓馬,各為部帥,于靈丘、雁門間聚為劫害,斬人首,射其口,刺人臍,引腸繞樹而共射之,以為戲笑。軍騎久弗能獲,行者患焉。赦提設防遏追窮之計,宰司以赦提為逐賊軍将,求骁勇追之,未幾而獲虎子、豹子及其黨與,盡送京師,斬于阙下,自是清靜。靈丘羅思祖宗門豪溢,家處隘險,多止亡命,與之為劫。顯祖怒之,孥戮其家,而思祖家黨,相率寇盜。赦提應募捕逐,乃以赦提為遊徼軍将,前後擒獲,殺之略盡,因有濫屠,尤為忍酷。除冠軍将軍、幽州刺史。

14.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張淵

張淵,不知何許人。明占候,曉内外星分。自雲嘗事苻堅,堅欲南征司馬昌明,淵勸不行,堅不從,果敗。

15.列傳列女第八十胡長命妻張氏、 張洪初妻劉氏、董景起妻張氏

樂部郎胡長命妻張氏,事王氏甚謹。太安中,京師禁酒,張以姑老且病,私釀,為有司所糾。王氏詣曹自告曰:“老病須酒,在家私釀,王所為也。”張氏曰:“姑老抱病,張主家事,姑不知釀,其罪在張。”主司疑其罪,不知所處。平原王陸麗以狀奏,高宗義而赦之。

陳留董景起妻張氏。景起早亡,張時年十六,痛夫少喪,哀傷過禮。形容毀頓,永不沐浴,蔬食長齋。又無兒息,獨守貞操,期以阖棺,鄉曲高之,終見标異。

16.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張宗之、張祐

張宗之,河南鞏人,家世寒微。

張祐,安定石唐人。父成,扶風太守。

17.列傳第八十七涼州牧張實

張實,安定烏氏人。父軌,散騎常侍。以晉室多難,陰圖保據河西,求為涼州刺史。

實代統任,時天下喪亂,秦雍之民死者十八九,唯涼州獨全。實自恃衆強,轉為驕恣,為左右閻沙等所殺。

子茂誅閻沙等百餘人,茂懼而降劉曜。

實子駿,炀帝時,隴西人辛晏以枹罕降之,駿遂有河南之地,至于狄道,與石勒分境。

駿築南城,起謙光殿于其中,窮珍極巧,民以勞怨。駿少而淫佚,常夜出微行,奸亂邑裡,少年皆從之。性又貪惏。有圖秦隴意。以谷帛付民,歲收倍利,利不充者,簿賣田宅。

分武威、武興、西平、張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晉興、廣武十一郡為涼州,以長子重華為刺史;金興、晉城、武始、南安、永晉、大夏、武城、漢中八郡為河州,以其甯戎校尉張瓘為刺史;敦煌、晉昌、高昌,西域都護、戊己校尉、玉門大護軍,三郡三營為沙州,以西胡校尉楊宣為刺史。駿私署大都督、大将軍、假涼王、督攝三州。始置諸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之官,官号皆拟天朝,而微變其名。軌保涼州,陰澹之力,駿以陰氏門宗強盛,忌之,乃逼澹弟鑒令自殺,由是大失人情。駿既病,見鑒為崇,遂死。子重華統任。

重華,石虎遣麻秋率衆渡河,城于長最,涼州震動。任謝艾擊斬秋将綦母安等,俘斬萬五千人。重華死,子曜靈統任。

曜靈,以重華兄祚為撫軍将軍輔政。祚先蒸重華母馬氏,密說馬氏以曜靈幼弱,須立長君,馬從之,遂廢曜靈而立祚,曜靈尋為祚所殺。

祚既統任,專為奸虐,駿及垂華子女未嫁者皆淫之。濫殺謝艾于酒泉。山川枯竭。置五都尉,司人奸過。禁四品以下不得衣缯帛,庶人不得畜奴婢、乘車馬。百姓怨憤。

明年,祚河州刺史張瓘起兵讨祚,骁騎将軍宋混率衆應瓘。混進攻姑臧,祚遣侍中索孚伐瓘。有王鸾者,雲“師出必敗”,并陳祚三不道。祚以妖言惑衆,斬之,鸾臨刑曰:“我死之後,軍敗于外,王死于内。”祚族之。宋混至姑臧,領軍趙長等開宮門應之。入殿稱萬歲,祚以長等破混也,出勞之。長以槊刺祚中額,祚奔入,為廚士徐黑所殺,暴屍道左。城内鹹稱萬歲。瓘等立重華少子玄靖統任。

二、《北齊書》

1.列傳第十一張保洛

張保洛,代人也,自雲本出南陽西鄂。家世好賓客,尚氣俠,頻為北土所知。保洛少率健,善弓馬。魏孝昌中,北鎮擾亂,保洛亦随衆南下。葛榮僭逆,以保洛為領左右。榮敗,仍為爾朱榮統軍,後隸高祖為都督,從讨步蕃。

2.列傳第十二張瓊

張瓊,代人也。少壯健,有武。

3.列傳第十七張纂 張亮 張耀

張纂,代郡平城人也。父烈,桑乾太守。

為高祖行台右丞,從征玉壁。大軍将還山東,行達晉州,忽值寒雨,士卒饑凍,至有死者。州以邊禁不聽入城。于時纂為别使,令開門内之,分寄民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

張亮,西河隰城人也。少有幹用。初事爾朱兆,兆左右皆密通誠款,唯亮獨無啟疏。及兆敗,竄于窮山,令亮斬己首以降,皆不忍,兆乃自缢于樹,伏屍而哭,高祖嘉歎之。

高仲密叛,周文帝于上流放火船燒河橋,亮備小艇百馀艘,載長鎖,鎖頭施釘,火船将至,即馳小艇,以釘釘之,引鎖向岸,火船不得及橋。橋之獲全,亮之計也。

亮性質直,勤力強濟,深為高祖、世宗所信,委以腹心之任。然少風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潔,曆諸州,鹹有黩貨之聞。

張耀,上谷昌平人也。父鳳,晉州長史。耀少而貞謹,頗曉史職。

顯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帝夜還,耀不開門,勒兵嚴備。帝駐跸門外久之,催迫甚急。耀以夜深,真僞難辯,須火至面識,門乃可開,于是獨出見帝。帝笑曰:“卿欲學郅章耶?”耀乃開門入。

耀曆事累世,奉職恪勤,鹹見親待,未嘗有過。每得祿賜,散之宗族。性節儉率素,車服飲食,取給而已。好讀《春秋》,月一遍,時人比之賈梁道。趙彥深嘗謂耀曰:“君研尋《左氏》,豈求服虔、杜預之纰缪邪?”耀曰:“何為其然乎?《左氏》之書,備叙言事,惡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幾。故厲己溫習,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

4.列傳第二十七張宴之

張宴之,幼孤有至性,母鄭氏教誨,動依禮典。宴之文士,兼有武幹,每與帷帳之謀,又常以短兵接刃,親獲首級。

5.列傳第三十六儒林張買奴、張景仁、張思伯、張雕

張買奴,平原人也。經義該博,門徒千餘人。諸儒鹹推重之,名聲甚盛。

張景仁,濟北人也。幼孤家貧,學書為業,工草隸。

景仁出自寒微,本無識見,一旦開府封王。其妻姓奇,莫知氏族所出,容制音辭,事事庸俚。景仁性本卑謙,及用胡人、巷伯之勢,坐緻通顯,志操頗改,漸成驕傲。良馬輕裘,徒從擁冗,高門廣宇,當衢向街。諸子不思其本,自許貴遊。

張思伯,河間樂城人也。善說左氏傳,亦治毛詩章句。

張雕,中山北平人也。家世貧賤,而慷慨有志節,雅好古學。精力絕人,負箧從師,不遠千裡。通五經,尤明三傳,弟子遠方就業者以百數,諸儒服其強辨。

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寵,與張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托于洪珍,傾心相禮,情好日密,公私之事,雕常為其指南。時穆提婆、韓長鸾與洪珍同侍帷幄,知雕為洪珍謀主,甚忌之。洪珍又奏雕監國史、侍中,大被委任,言多見從,奏事不趨,呼為博士。雕自以出于微賤,緻位大臣,勵精在公,欲立功效,以報朝恩,論議抑揚,無所回避。宮掖不急之費,大存減省,左右縱恣之徒,必加禁約,數譏切寵要,獻替帷扆。上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雕便以澄清為己任,意氣甚高。

6.列傳第三十八循吏張華原

張華原,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

周文帝始據雍州,高祖使華原說焉。周文密有拘留之意,謂華原曰:"若能屈骥足于此,當共享富貴,不爾,命懸今日。"華原曰:"渤海王命世天縱,明公蕞爾關右,便自隔絕,故使華原喻旨。明公不以此日改圖,轉禍為福,乃欲脅迫,有死而已。"周文嘉其亮正,乃使東還。高祖以華原久而不返,每歎惜之,及聞其歸,喜見于色。

7.列傳第四十一方伎張子信

張子信,河内人也。性清淨,頗涉文學。少以醫術知名,恒隐于白鹿山。

三、《北周書》

1.列傳第二十九張軌

張軌,濟北臨邑人也。父崇,高平令。

軌常謂所親曰 :“秦雍之間,必有王者。”爾朱氏敗後,遂杖策入關。時谷籴湧貴,或有請貸官倉者。軌曰:“以私害公,非吾宿志。濟人之難,讵得相違 。”乃賣所服衣物,籴粟以赈其乏。太祖為行台,授軌郎中,六年,出為河北郡守。在郡三年,聲績甚着。臨人治術,有循吏之美。軌性清素,臨終之日,家無餘财,唯有素書數百卷。

2.列傳第三十八張元

張元,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陽郡守。

元性謙謹,有孝行。微涉經史,然精修釋典。年六歲,其祖以夏中熱甚,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從。祖謂其貪戲,以杖擊其頭曰:“汝何為不肯浴?”元對曰:“衣以蓋形,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體于白日之下 。”祖異而舍之。南鄰有二杏樹,杏熟,多落元園中。諸小兒競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還其主。村陌有狗子為人所棄,元見,收養之。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将棄之,元對曰:“有生,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許焉。

讀後記:總計三史,近四萬言,删存6千餘字,古史多蕪雜,精華過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