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今天聊一聊經常出現在唐詩裡的一個神秘人物——老王。
老王最早出現在梁武帝蕭衍所寫的《河中之水歌》中。
蕭衍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他是南梁的開國皇帝,康熙帝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是創業英雄。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蕭衍自然是有雄才大略,但更難得的是他還善音律,精書法,愛好文學,是“竟陵八友”之一,妥妥的全能型皇帝。
“竟陵八友”是那時非常紅的一個組合,不亞于現在的“四大天王”“F4”“五月天”等。
“竟陵八友”中一個代表人物是謝眺,就是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
”中的那個人,有謝眺這樣的牛人,足見其組合的威力不容小觑。
曆史上對蕭衍褒貶不一,總的來說他還算是個好皇帝。
比較奇葩的是他一手建立了南梁,又親手把它毀掉了,連臨終前想喝一杯蜂蜜水的心願都沒能實作,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毛主席曾這樣評價他:“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有一天,享盡人間歡樂的蕭衍在“南梁第一人”的自媒體賬号上更新了一篇文章: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绮,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于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
頭上金钗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挂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詩的内容很好了解:洛陽有個叫莫愁的小姐姐,長得好看并且很勤勞。她十五歲嫁給了盧家,婚後生活很幸福。盧家是頂級豪門,住着大别墅,家裡散發着郁金蘇合香的芬芳。莫愁頭上戴着金钗,腳上穿着絲繡鞋,服務的奴仆一大幫。莫愁嫁的是真好啊,可謂是人生的大赢家,但她卻遺憾沒嫁給東家的王郎。
蕭皇帝的詩一經發表,立刻刷屏了大梁。
南梁官方賬号《南梁每日必讀》首先發表評論文章,題目是:大王的文章已宇宙無敵。
《梁人良語》:此文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沈約、王融、蕭琛等文學大咖更是驚呼:厲害了,我的王!
《小道消息滿天飛》作為一個專業的八卦媒體,則提出了一個職業且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東家王是誰?
這個問題立刻成了熱搜No.1
有人認為是西漢成帝時南陽太守王昌,有的則說是新莽時邯鄲王昌,還有說是曹彰女婿王昌,也有說是北周時的豐陽縣開國公王昌。
從公卿大夫到販夫走卒,大家争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但究竟指誰,沒争出個是以然來。
究竟是誰,蕭衍活着的時候沒人敢問,蕭衍死後沒人能問。
“東家王是誰?”作為一個文學懸案留了下來,在文學圈沒人能回答。
貳
曆史在打打殺殺中來到初唐。
初唐宰相上官儀說你們争個毛線啊,這個1加1等于2的問題我來解決。
上官儀你可能不了解,但他有個大名鼎鼎的孫女叫上官婉兒。
就像杜審言有個厲害的孫子叫杜甫一樣,杜審言也因孫輩而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當然他們自己就很有兩把刷子。上官儀能做到宰相就說明了他的才華,他的詩更因開創“绮錯婉媚”的風格被稱作“上官體”。
在《和太尉戲贈高陽公》中,上官宰相寫道:
東家複是憶王昌
上官宰相還是很講究政策的,畢竟“東家王是誰?”這個問題遺留已久,不是那麼好解決滴。
是以他用開玩笑的方式化解了這個問題,給自己留足了回旋的餘地,姜還是老的辣啊。
意思就是幾十年前的“東家王”就是叫王昌。不用糾結是哪個王昌,隻要知道叫王昌就夠了,一個符号而已。
問題豁然開朗。
王昌應該感謝上官宰相讓他迎來了春天,他開始在唐詩間行走,且以多種面孔出現。
詩佛王維寫道:
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
他把王昌和宋玉放到一塊,意思就是王昌是和宋玉一樣的帥哥,能和他們為鄰,那幸福感爆棚啊。
詩豪劉禹錫寫道:
前陪看花處,鄰裡近王昌。
王昌是我鄰居,好傲嬌哦!
有個叫陸龜蒙的寫道:
自有王昌在,何勞近宋家。
王昌是比宋玉都帥的帥哥。
他也不怕到地下宋玉抓他的臉,問他是否長了雞眼。
腦洞開得夠大的,還要數人家崔颢。
崔颢這哥們出身唐代頂級豪門“五姓七望”中的“博陵崔氏”,可謂含着金鑰匙來到人間。
他年輕時寫了很多女子生活的詩,詩風較輕浮,名聲不太好。
當時的文學大腕李邕曾邀請他去家裡做客,有意提拔他,文藝小青年崔颢屁颠屁颠的就去了。
為了給前輩留下好印象,崔颢把精心準備的《王家少婦》獻給李邕看:
王家少婦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複倚婿為郎。
舞愛前谿綠,歌憐子夜長。
閑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看看人家崔颢這腦洞,他直接讓女子嫁給了王昌,婚後唱歌跳舞,夜生活很豐富,閑下來的時候打打遊戲,忙得妝都顧不上化。
藝術源自生活,也許崔颢是把自己的生活搬到了詩中。
自鳴得意的王昌靜待李邕的點贊,卻沒注意到這位老幹部早已一臉黑線。
李邕一句:“小兒無禮!”就把崔颢趕出門外。
想露臉卻露出了屁股,這樣的浮豔之詩自然不對老幹部的口,還連累人家王昌也成了李邕眼中像崔颢一樣的浪子。
叁
時間到了中唐,那個号稱大唐第一美男子的武元衡受一位王姓朋友的邀請前去赴宴。
唐朝的酒宴上,即使沒有酒,也不能沒有詩。
大家輪流賦詩,詩助酒興,喝得不亦樂乎。
輪到武元衡時,這位曾經的聯考狀元毫不含糊,想到做東的朋友姓王,也想蹭蹭王昌的熱度,随即吟詩一首:
酬王十八見招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
高興不辭千日醉,随君走馬向新豐。
新豐在唐代是美酒産地的代名詞,在武元衡詩中,王昌又化身為一名俠義的少年。
“伯蒼兄,你寫的其實不對,王昌不是那樣的人”一個叫元稹的人沖武元衡嚷嚷。
元稹就是那個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貨。
因為這兩句詩,他不知賺取了多少人的好感與眼淚,那眼淚估計能把他淹死。
他也确實差點被淹死,不過不是淚水,是後人的口水。
筝
元稹
莫愁私地愛王昌,夜夜筝聲怨隔牆。
火鳳有凰求不得,春莺無伴啭空長。
急揮舞破催飛燕,慢逐歌詞弄小娘。
死恨相如新索婦,枉将心力為他狂。
莫愁私下裡暗戀着王昌,為了得到他的歡心,莫愁為他彈筝,為他跳舞,為他歌唱,就像鳳求不到凰,就像一隻黃莺對空唱。可恨的是王昌竟然有了新喜歡的姑娘,最重要的是那個人竟然不是我,空讓老娘為他斷腸。
在元稹詩中,王昌變成了和他一樣的渣男。
肆
到了晚唐,李義山也來湊熱鬧。
他擅長寫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優美動人又晦澀難懂。
他的很多詩大家不确定寫的是什麼,但都覺得好,也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大怪狀。
元好問《論詩絕句》寫道:“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這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讀李義山的詩有個秘訣,那就是猜。
反正也沒有幾個人有底氣和你争辯,李義山也不會從地下爬出來用水潑你的臉。
代應
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
誰與王昌通消息,盡知三十六鴛鴦。
紅牆就像銀河一樣把他們隔開了,坐在白玉堂的莫愁思念着王昌,唉,誰能把莫愁的思念之情告訴王昌呢,真羨慕那自由自在的鴛鴦啊。
寫完這一首,李義山可能意猶未盡,又寫了一首:
天水閑話舊事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
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
暮雨自歸山悄悄,秋河不動夜厭厭。
王昌且在牆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嫦娥姐姐住在月宮裡,她美麗的容顔很少有人知曉。聽到玉佩的聲音就能知道她腰的纖細,聽到彈琴的聲音就知道她玉指纖纖。多少個夜晚暮雨潇潇山間悄悄,多少個夜晚銀河閃閃長夜寂寂。王昌就住在隔壁東牆,隻是因為叫王昌他就很難擺脫被猜疑的命運。
王昌真夠倒黴的,啥也沒做就要被懷疑。
看來說閑話八卦的人從古就有,哪兒都有。
我看題目還不如改成《隔壁老王有點冤》或《無辜的隔壁老王》。
李義山出手後,一代才女魚玄機也不甘落後,也拿王昌做起了文章。
那時的魚玄機生活很不順風,和她好了一段時間的狀元郎李億,因為害怕家裡河東獅的吼聲,被迫拉黑了魚玄機。當了一段時間小三的她被踢出局。
贈鄰女(寄李億員外)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在白天用衣袖遮住臉,春日裡也懶得梳妝打扮。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子,求得無價寶容易,想得到一個真心對我好的有情郎卻那麼難。夜間在枕上偷偷流淚,在花間也難免斷腸。唉,像老娘這樣的人,如果我想,連宋玉這樣的帥哥都能得到,何必思念王昌那樣的人呢。
魚玄機這是把王昌比作李億,意思是像你這樣的,老娘還不稀罕了。
她是出氣了,還幫宋玉扳回一局,但人家王昌招誰了?
行走在唐詩圈裡的王昌一直沒說話,也沒人讓他說,不知他會想些什麼?
我們猜一猜吧,
也許他想說:哥年輕多金又有才,但不要迷戀哥,哥隻是個傳說。
但是,
有句話要說明白,哥絕不是人們所說的那個——隔壁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