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将韻律演春嬌,喜動妫川花勝潮——劄記《韻揚妫水》(陳超詩詞作品集)

誰将韻律演春嬌,喜動妫川花勝潮——劄記《韻揚妫水》(陳超詩詞作品集)

當我靜下心來,讀《韻揚妫水》一書時,來到了“詩國日暖亮花繁,短韻長歌景萬千”的天地,有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生活之樂,我讀得有趣。“傾聽藝苑鳴清鳳,敢抱焦琴奏好音”(陳超詩詞),我讀得有味。2022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喬雨主編的《妫川文集》,将具有生活美學的《韻揚妫水》納入了文集中。

“苦讀經史效前賢,血汗經年碩果甜,願使絲竹合韻律,才将規矩助方圓”,這是作者在創作中煉字煉句的體會。陳超生于1945年11月,北京延慶東關人,他從小就喜愛中國傳統詩詞。“遍踏山川求美韻,伴飛雨雪做苦吟”。大學期間正值“文革”,白天參加集訓,晚上躺在床上,腦子裡想的依然是“平平仄仄”。畢業後,陳超回到延慶四海中學任教,自然風光滋養了他的藝術靈性,這期間,他的詩詞見于他給學生的畢業留言,學生都獲得了他與衆不同的臨别贈言。此後30年中,不管工作多忙,他都要與詩詞、楹聯結緣。《韻揚妫水》共有近700多首( 含組詩),時間跨度大,從1964年到2021年五十年的作品。“廿載寫生穿越夢,一方熱土難了情。世間萬物無窮盡,願破鐵鞋覓千峰”。1995年,厚積薄發的陳超先後加入了北京楹聯學會、中國楹聯學會,并當選為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北京楹聯學會副會長。之後,他陸續參與主編了《八達嶺内外使用對聯精選》、《延慶詩聯選》、《延慶詩詞選》等書,先後成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詩詞學會理事、北京楹聯學會副會長,延慶文聯名譽副主席、延慶詩詞學會副會長、會長等。

《韻揚妫水》按内容分成了八大部分,如壯懷激烈、錦繡神州、花滿京華、畫展家園、山河存記、往事回眸、鴻雁傳情、寄物抒懷,可以看到他與詩友親朋交流的記錄,以及幾十年生涯中的活動軌迹。

“翠染山坡豔染溝,菜河歡暢蕩清悠。山花香競珍花豔,香氣摻雜霧氣收。 多少瓊枝站翠鳥,密稀甘雨畫堞樓。莊戶敢調天下美,不分冬夏與春秋”(陳超七律·詠花海)。當我細細品讀此書時,發現書中有關詠花的詩有一百多首,所描繪的對象千姿百态,别具一格,有詠海棠、桃花、牡丹、蘭花、荷花、杏花、菊花......我不但獲得美的享受,而且将這些異彩紛呈的詠花詩做了劄記。此文是我讀《韻揚妫水》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或學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劄記之”(清·王筠)。古稱小木簡為劄,條記于劄,故稱劄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作者的泳花詩吧。

一、律詩——休道唐來無妙筆,黎元心語即絕聲

傳統詩詞展現出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陳超先生認為,古典詩詞創作是現代人生活的藝術品,它品味生活中的美,并使這種美感永恒存在。古典詩詞在把握人類生活的美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通過押韻、對偶、平仄、音節等藝術手段,創造出來韻律、節奏、意象等,往往烘托出美好的意境。

作者的《七律·野鴨湖之夏》 烘托出延慶野鴨湖美好的畫面:“水泓草茂遠銜山,蒲帳葦林密如煙。墨色連雲荷豔豔,甜歌對韻鳥關關。自然風景原生态,多種生靈美樂園。雷雨一場虹彩跨,野花天地共新鮮。”

野鴨湖之夏是一首七言律詩簡稱七律,詩為八句。而七言絕句是指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詩。律詩發源于南朝講究聲律、對偶的時代,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定型,亦稱沈宋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王維、高适等七律,多有失對、失粘之誤,而崔颢、李白有骈散交雜、半古半律之作,杜甫的七言律詩展示了最高的藝術境界。

律詩可分為五律、七律和排律,陳超先生的詩大多為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例如作者的《七律·妫川暮春》:“次第百花落錦菲,妫川山野綠雲催。蘆芽盈尺榆錢老,杏子穿珠柳絮飛。多少晶棚藏企冀,舊新烏燕唱輪回。樓堞如栅不攔月,隻把新容攬臂圍。”妫川暮春以8句完篇,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颔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颔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此詩通押一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颢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合律.這種不規範的律詩稱為拗體。唐代的格律詩獨步古今者有二首。

一是崔颢《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面對崔颢《黃鶴樓》,詩仙李白歎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可見崔颢才情無出其右。

二是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相比來說,《登高》比《黃鶴樓》更嚴守格律。《黃鶴樓》中第一、三、四句不合平仄,算不上律詩的典範。而《登高》格律完整,頸聯、尾聯均為偶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對仗工整平穩,嚴守平仄規則,杜甫律詩範本也。

陳超先生師法詩聖,《七律·香營賞杏花未開時》借花喻人,有憐惜之情:“杏花如豆點紅唇,十裡梯坡落紫雲。乘興蜂蝶争早蕊,調情莺燕送香音。寒枝點墨堪留夢,疏影含嬌最可人。不為媚俗應炒作,芳華同共俏三春。”這首詩将杏花喻為紅唇美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輕靈的調侃,賦予杏花鮮活的生命力。在詩人筆下,有乘興而來的蜂蝶,有送香音的莺燕,仿佛都有個性,成了天地間的精靈。芳華同共俏三春,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光的深情厚意。

作者對花表現出一種特殊的偏愛,以自然景物為主的詠花詩風格獨特,寫得平易自然,他在“賞曹官營千畝菊園”寫道:“西天雲錦落農田,村莊林網染明鮮。團簇瘦肥極遠目,香飛高遠化清岚。蜂蝶近水均得利,賓客聞風各搶先。試問陶公東籬下,能有此中一角邊?”在作者的詩中花草樹木,被賦予了人的靈性,團簇瘦肥可香飛高遠;采菊東籬下的陶公能到此,将會有一種獨特而新鮮的審美感受吧。

“似觀先祖拈髯笑,精神萬古有人傳”(陳超),《韻揚妫水》中的諸多詩篇閃爍先祖之情懷。2015年8月8日,作者遊孟姜女廟歎息,“黎元誰個忘懷國?民瘼從來大過天”。心憂國事,傾聽底層的聲音,為良知而發聲,是陳超老師作為一名有獨立人格的詩人所踐行的理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中的這種人文關懷,在下面兩首陳超的七律中閃現——

七律·至漢壽懷屈原(2009年3月22日)

楚辭萬古蕩國風,漁鼓龍陽壯太平。滄港風耽吟嘯影,雪峰雲立仰瞻情。

韻翻時雨千年秀,夢幻朝霞百業興。波湧洞庭渾似雪,疑與屈子唱和聲。

七律·登滕王閣(2009年5月21日)

欲同仙子月下逢,直上宏閣破雲層。金頂勢開秋水闊,雕梁色卷落霞明。

柱撐青史聯盛舉,鐘存華韻重和鳴。休道唐來無妙筆,黎元心語即絕聲。

二、古風——常懷大氣追三李,偶作狂嘯放九歌

《韻揚妫水》有《七律·詩人節抒懷》:“自古詩人身許國,比如兵士手執戈。常懷大氣追三李,偶作狂嘯放九歌。助陣龍舟聲遠近,飛觞艾束影婆娑。心潮流韻和千古,欲漲天河報滂沱。” 其中提到的“追三李”系李白、李商隐、李賀。除此而外,後人論唐詩還有“三杜”:杜甫、杜牧、杜荀鶴;還有“三王”:王維 王勃 王昌齡。這些不大準确的說法,如同此篇我的劄記,隻是個人讀詩體會而已。

“李白鬥酒詩百篇”,想象奇特豐富,感情奔放豪邁,似乎李白提筆就寫,随口就來。當你讀懂了李白的詩詞,會發現整首詩是耐心推敲過的,字字精準,句句規範。《韻揚妫水》中的不少詩篇,把鍛煉功夫做到了極緻,如同李詩語言清新明快,風格飄逸自然:“人追國色到名園,我做遊仙到野田。百畝氤氲開氣場,萬枝俏麗落雲團。迎風荷箭莺婉轉,含露玉碟畫斑斓。能動京城花訊否?天方不會做夜譚”《遊妫州牡丹園》。

現在一些所謂的五絕七律的“老幹部體”,無病呻吟,堆砌文句,亦無境界境象,無文史相通,焉有好句?讀《韻揚妫水》的詩詞,從中看出作者博讀精記,文史相通。文與史的融會貫通,是寫詩作文的基本要求。諸子百家,四書五經,通讀抄寫,還要懂得西方曆史,哲學,文學,方可為飽學之士。

近年,我與陳超先生一起參加過多次作家協會的會議,我見他随口成吟,拈筆成章。他的詩詞句近,筆近,語近,三近為達:“擡眼關山低眼湖,海棠花海郁香撲。門開畫野風敲韻,床展雲天月闖廬。古道情延千裡馬,官廳夢附五車書。群樓又起工雜亂,可比詩棚疊架無?”《翡翠城訪詩友(通韻)》 。

妫川陳超成一脈,文章古風蕩海陀。與律詩相比,我更喜歡古風。唐代詩人李賀(790~816),英年早逝,人稱“詩鬼”。他的詩新穎詭異,想象力豐富:“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挂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前兩句描述艱苦的書齋生活,首句說詩人的大好青春消磨在這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耐人尋味。後面兩句遒勁悲怆,寫詩人有才學卻不能用于世事。

初唐四傑亦為古體(古風)高手,李白詩體過半古風,杜甫亦多。盛唐因朝廷立制,規定平仄律格,用之科舉取題,文士方趨之如鲫。格律到了宋代尤甚,故宋詩不如唐詩。傳統詩分古體、近體二大類。今已無科舉,焉有死拘近體之愚頑?我見《韻揚妫水》中有多首是古體,我讀之歡喜,感覺到詩人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個性的詩風。

《韻揚妫水》中的一百多首詠花詩,讓我想到了郭沫若1958年,為宣傳“百花齊放”的方針,寫了101首的詩集《百花齊放》。郭老寫的水仙花“隻憑一勺水,幾粒石子過活”,而聯系起“總路線”的“多快好省”的口号,說這是“活得省,活得好,活得多”的“促進派”。此詩集表現為“形象描述、政治概念”的公式,乏善可陳。1959年,郭老在緻陳明遠的信中,對此曾作過誠懇的自我批評:“我的《百花齊放》是一場大失敗!盡管有人作些表面文章吹捧,但我是深以為憾的。”又說:“盡管《百花齊放》發表後博得一片溢美之譽,但我還沒有糊塗到喪失自知之明的地步。那樣單調刻闆的二段八行的形式,接連101首都用的同一尺寸,确實削足适履,倒像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穩的花盆架子,裝在植物園裡,勉強地插上規格統一的标簽。”“現在我自己重讀一遍也赧然汗顔,悔不該當初硬着頭皮趕這個時髦。”

上世紀中後期,文藝界曾流傳過這樣的順口溜:“郭老,郭老,詩多不好。換了名字,發表不了!”這是郭老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1921年,郭老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詩人借女娲補天的神話傳說開篇,表達了美麗的向往和對于生命自由自在的懷念。《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創始者之一。

梅花三度燦霞光,韻動妫川送異香。讀了陳超的《韻揚妫水》,我也編一個順口溜:“陳老,陳老,詩多詩好。不換名字,照樣發表!”這是詩人的歡樂,也是妫川文學的自信與自豪。

三、網絡新詞——不慕王侯不慕仙,放懷山野詠家園

“門前紫塞入雲翔,坡上桃花滿目芳。山野人家玩點酷,斷崖夕照聚春光。”2003年4月中旬,詩人到懷柔箭扣長城攝影采風,寫下了這首《懷柔箭扣長城攝影采風》詩。

“誰将韻律演春嬌,喜動妫川花勝潮。安字不須脫口秀,跟帖亦可表情包。身邊畫景天天變,心底螢光處處飄。任是吃瓜莫甩手,塑身插翼放雲霄。”2019 年2月3日,詩人《賀延慶詩聯學會年會》,寫下了這首“網絡新詞”。這裡用了“脫口秀”“跟帖”“表情包”“ 吃瓜”“塑身”,把比較刻闆、嚴肅的活動變得生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網絡語言是一種有别于傳統媒介的語言形式。由于簡潔生動,得到了網友的偏愛。網絡語言偏向數字化、字母化、符号化,在受到網友追捧的同時,也引發了争論。網絡上的“鍵盤俠”聊天帶有随意性,碎片化而不規範,不适合進入正式的書寫體系。應避免一些髒話、粗話趁機流行,造成語言鄙俗化以及文化品位下滑。

當代漢語的書面表達體系,是由晚清和“五四”兩次白話文運動而來的,“凡白話都可以入詩文”,事實證明此路不通。民間的生活用語須經過選擇、浸潤和提煉,才适合用于書面表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語言寫作需謹慎!

華夏古風凝巨寶,江河韻律蕩新聲。精深學問由研讨,高遠山峰引陟登。 《韻揚妫水》網絡用語進入書寫體系,是經過嚴格的篩選:“我做粉絲長伫立,依然燈火滿城時”“妫川小景尋常事,不用抖音刻意誇”“打包銷到東洋去,清香留在我農家”“近午朝家手機點,山蔬爽口整一盤”“鍵盤敲打雖友善,國粹複興任縱橫”……這些網絡新詞讀來可親可信,有趣有味。

陳超先生在《韻揚妫水》一書的“跋”寫道:通過多年寫作、交流實踐,以及這次結集出版,我還有以下感悟:一是寫作貴在堅持,持之以恒。能寫盡量多寫,我給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個月寫2首,聽着不多,但一年下來就是24首,30年就是720首,可以成一本厚厚的集子了。二是多參加活動,尤其是采風。宅在家裡,當然也可以出作品,但相對要有局限性,比較難寫出好東西。有的地方離得較遠,或受客觀局限,就好好熟悉原始材料,或上網查找。三是寫格律詩詞一定盡量按律。參加賽事一定要合律,否則很容易被拿下。平常寫作在按律情況下,為防止因詞害義,可以有個别地方出律。四是寫完後,靜心修改。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急于發表,先冷一冷,再修改。可以用網絡中的“律詩校驗”“詞格校驗”檢驗一下。

陳超先生自1990年開始擔任詩詞楹聯學會上司,2005年退休後,任8年延慶老教協會上司,2015年退出。2021年7月再從學會上司退下,善莫大焉!他寫了從學會上司退下有感:“月有圓缺果有熟,退休兩度再休休。沙原常遇駱駝刺,韻海苦尋鹦鹉洲。幸喜王旗升虎氣,遙期雁陣上星樓。廉頗莫道隻能飯,直面翮山攥杵頭。(注:杵頭,指拳頭)”。上無愧于天,下無愧于地,中無怍于人,表現出人生的從容與豁達。

老年之後多長眼,即可采風還避險。唯有真情輸淡雅,且将老氣放疏狂。退休了,環境變了,活動内容變了,生活節奏變了,于是詩人寫了《七律·退休寫真》:“離崗坐家非作家,輕身依舊伴朝霞。網屏有線穿寒暑,書報如糕下酒茶。欲使閑心插勁羽,難将舊夢化沉沙。偶同師友詩中聚,堆褶霜顔笑作花。”離崗坐在家裡,而不是簽約作家,一下就把每天的生活點透。這句話成了他老伴笑嘻嘻的口頭禅,誰要問陳超在家裡幹什麼,老伴便說他“離崗坐家非作家”。識因知果得吉祥,心有慈悲添福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因果法則并不是佛教的專利,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因果定律是宇宙根本的定律,他有一句名言:“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這是亘古不滅的定律。”種善因必有善果,種惡因必有惡果。像陳超先生那樣,多說好話、多做好事、多發好的意念。種下良知的種子,收獲圓滿的果實。

2003年,詩人寫了《贈農民詩人田計海》:“不慕王侯不慕仙,放懷山野詠家園。春丫踩過詩千壟,月崽托出畫一船。常入高深尋巧妙,難得質樸有新鮮。似逢五柳沉吟久,乍在妫川見親傳。”田計海老師為北京延慶張山營村農民詩人,著有《海陀雙耕集》。是年12月21日,《北京日報》記者到北京詩詞學會采訪,發表的專訪“在詩中安置我們的心靈”,刊登了這首詩。這首詩“春丫、月崽”是詩人創造的新詞,春天的小女孩,光着腳丫在田野上踩出一壟一壟的詩句,剛出現的月亮像一個小男孩,托出一船農村的風情畫,也是說田計海老師在田野、在夜間進行構思、創作。這首詩作請書法家李自星寫成書法,送給了田計海老師,作為永久留念。

深明大義,深悉小節。從《贈農民詩人田計海》詩中看出,陳超先生結交的是,與人為善、生活簡樸之人;不驕不躁,不争不搶之人;肯吃虧,能吃苦之人;不趕時髦,獨立思考,生活多樣化之人。

倒騰鈔票是土豪,鼓搗文辭是雅人。須惜嶺上蔥蔥木,憾事莫将遺子孫。善寬以懷,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業。陳超詩詞作品集給我的啟迪:當代社會需建立的是既能适應時代的需要,又有益于人類未來社會的新的人文。其基本原則:1.符合人性健全發展,“片片落英鋪請柬,邀來百卉喜榮歸”。2.适合國人現代生活,“應邀李杜紅樓聚,薄酒粗茶叙好音”。3.符合民族群體及人類群體的長遠利益,“雅集書館聆佳話,不必輕煙落五侯”。4.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本源,“晚牽杏雪早追梅,牆角淩風霞彩飛”。5.具有廣博、開放、生命更新能力的文化精神,即融會中外古今的人類理性,“山門有路通天下,彰顯中華立世殊”。

《韻揚妫水》給我的啟迪:當代人文精神和現代倫理,需要國人一起去建構、去體認,它将成為精神家園和文化紐帶,在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擁有充實光明的精神生活,并能夠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

讀畢《韻揚妫水》.我最後的劄記是: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挂礙。過去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困于過往;未來日月不畏懼,不必測量。隻今便道日日新,梅子熟時栀子香。

注:《韻揚妫水》(陳超詩詞作品集)載:喬雨主編《妫川文集》北京出版社、2022年1月版。

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石中元撰寫于北京延慶淡泊灣書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