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雖說科學在不斷的進步,大家的物質條件比之于古時候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是如今行走在現代大都市中,經常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建築一年到頭的兼修然後便是修修補補。相反我國很多古代建築,卻屹立了數百年依舊沒有褪去他最原始的光輝。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比如說我國的标志性建築天安門,他坐落在我國首都北京的市中心,以及故宮的南端。占地面積為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如此已經成為了來到北京旅遊的人們必來打卡的地方之一了。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誰吧?他便是明朝的著名建築大師蒯祥,蒯祥生于洪武末年(1398年),其父親蒯富便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匠師了,曾被明王朝選中,擔任“木工首”的職位。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在父親的影響下,蒯祥自幼便跟随父親學藝。年少之時便得了父親的真傳,在父親告老還鄉之後,蒯祥子承父業擔任起了“木工首”的位置。蒯祥參與過許多重要的建築工程,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還是天安門的設計和施工。

永樂十五年(1417年),因北方的邊患嚴重,朱棣為了利于調兵遣将,于是便将首都遷往了北京,當時的蒯祥便是作為朱棣的随行人員,最先北上參與皇宮的建造和設計的,而且是擔任主設計師。最後這項大工程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原名為“承天門”。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公元1457年,承天門因死活被燒毀。一直到1465年才被下令重新修正,而且是由原設計者蒯祥重新參與修整的。基本風格沒有太大變化,隻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更加的大氣。由原來的東西寬5間,南北進深3間,擴大為寬9間、進深5間。分為了城台和城樓2個部分。

到了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大軍攻占了京城之後,天安門也在無情的戰火下再次被毀,第二年才重修了一部分。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覺得天安門有一些破舊了,于是下令在原址廢墟上大規模改建,并從此之後更名為“天安門”。所謂天安門,即是“受命于天,安邦治國”的意思。

此後康熙也重新修建了兩次,一直到1990慈禧當政的時期,八國聯軍擡着洋槍洋炮來到了北京城,首當其沖的便是對準了天安門。天安門再次遭到了荼毒,算上這一次後,天安門已經前前後後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整修了。

50年前,天安門被拆除重建時,勞工發現一個木盒子,大家興奮不已

終于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天安門自此也迎來了它的和平。然而卻還沒有完,1966年我國邢台發生了一次7.2級大地震。天安門因為地理位置近也受到了影響,于是天安門再次迎來了大整修。

勞工在整修琉璃瓦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盒子。打開一看,大家都興奮不已。裡面有1個金元寶,還有一顆大紅寶石,以及一些五谷雜糧等物,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祈福“五谷豐登”所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