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充其量就是日本人投降的一個加速劑而已,畢竟日本人投降那是早早晚晚的事。
這話說的幹巴巴的,小編給大家夥把當時的日本人面對的局勢簡單的說明一下,您就明白了。

二戰末期,日本大體有兩個戰場,頭一個是中國戰場,日本人70%的兵力陷在這裡,拔不出來。
如此巨大的兵力擱在中國戰場上,散布在中國的國土上,力量相當脆弱,自保都是一個問題。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人要說什麼日本人的戰鬥力如何如何,但小編隻想告訴你一聲,很多淪陷區的日本人連吃飽肚子都是一個問題了。
别的不說,在華北的日本兵他們拿自己的軍火和當地的抗日武裝進行交易。
說真的,這個點上的日本人,最關心的不是說仗打得如何,他們最關心的是,怎麼才能活着回家。
當然這裡頭不免還有一些頭鐵的,幻想着點什麼?但這并不會占到很大比例,如果翻閱一些個日本老兵的回憶錄之類的東西,就會發現,在當時他們大多數都有強烈活着回家的想法。
您非要讓小編說個具體的事,那就是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将日本關東軍給打散了,而且在抓這些俘虜回西伯利亞的時候,很多日本人從心裡認為,蘇聯是好心,準備将他們送回日本,而不是去什麼西伯利亞修什麼鐵路。
回頭咱在看看太平洋戰場,日本已經被美國人修理的除了狂吠一億玉碎,已經幹不出太多的事了。
而且沖繩被美國人拿下,日本本土的門戶已經被捅穿了,剩下的隻有最後一個步驟——登陸。
那麼日本人打明治維新以來,打造出來的強大艦隊已經被炸沉在了太平洋海底,喂了鲨魚。
作為現代化戰争的主要軍種——空軍,早在太平洋戰争中已經被殺光了好不好,剩下的那些都是臨時充數的,飛行時間連二十個小時都不到,充其量就是給他們的神風特攻隊供應一點開飛機撞軍艦的家夥而已。
就算是和美國飛行員較量,把這些個家夥丢到天空中,這都不夠美國飛行員一哆嗦的,頂破天就是給美國人飛行員多增加點什麼王牌飛行員和雙料飛行員,打打牙祭而已。
這些還不算什麼?美國人的李梅火攻可不是吃素的,别的不說,東京大轟炸,燃燒彈已經把東京燒了一個面目全非。
居然燃燒出來的溫度把金屬都融化了,公園的池子裡頭的水都沸騰了,有膽跳進去的都煮沒了。
而這一系列的轟炸已經讓日本八百多萬人口,逃離了城市,玩命地往農村裡頭藏。
您要知道,日本工業的三分之二都是從不到三十個人的小廠子和手工作坊裡頭擠出來的。
而這些個工廠都隐藏在居民區裡頭了,結果如何您是明白的,日本的工廠基本上已經被廢掉了。
也就是說日本人的戰争潛力值已經被壓到了底,他就算是想要發動什麼反擊,就得讓他們的士兵拿着大刀片子,鋼筆頭沖上去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日本人已經沒有足夠的裝備武裝那些個被他們臨時召集起來的士兵。
其實早在1945年的六月份,日本的月木戶幸就寫了一篇《控制危機局勢的計劃草案》,很能展現這一點。
這個草案當中,沒有任何的掩蓋,直言不諱地告訴所有的日本人,他們已經沒有繼續戰争的能力了。
而且因為持續的戰争,已經将日本下層的群眾壓榨到了極點。在這裡您别說日本人的服從性和自覺性,這玩意在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候,已經不好使了。
是以根據草案中的說法,在壓榨下去,日本等不到美國人的進攻,底層日本人就要造反了。
而這個結論基本上就已經被所有的日本高層所接受了,他們感覺當時的日本天皇看了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
當然不要忘記了,還有蘇聯虎視眈眈地盯着日本人,尋找合适的時機再給日本人來上緻命的一口。
這就是日本人要面對的局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日本人咋就這麼臉皮厚呢?都到這境界了,還那吼吼一億玉碎,他到底是想幹嘛呀?這小九九到底是咋琢磨的?”
那麼接着,咱就嘗試分析一下其中的道道,順道就把題主的問題給解答了。
話說歐洲這塊德國人的首都柏林,已經被蘇聯紅軍砸了一個稀爛,這還不算,順道就被蘇,美,英,法四國給劃拉成了四塊,給分塊占領了。
那麼德國人和日本人是盟友,德國人都這樣了,按道理說日本人也應該能看到自己的結局。
那麼日本人真的就沒有看到自己會落個什麼下場嗎?其實日本人在中途島海戰結束之後,您别說日本人的上層了,就算是下層老百姓都已經把戰争的結局給看透了,失敗是一準的,這脈搏掐的一點跑偏的味道都沒有。
是以日本早就開始為失敗做謀劃了,那麼您如果翻閱那段曆史的話,就會發現,日本早在1945年的一月份就開始和美國人進行接觸。
他這個接觸不是說,他要認輸,作為一名失敗者不提任何的要求,而是在認輸的基礎上,讓美國人答應他的各種各樣的要求。
隻要美國人把這些個條件答應了,日本人分分鐘就放下武器。
這就是當時日本人的想法,而羅斯福拿到日本人的條件之後,看着那厚厚的一疊紙,腦殼子也要炸了,人無恥倒是有個底線也好啊,咋能這麼沒臉沒皮的?
是以當時的接觸并不好,雙方又拿起了武器,接着打。
打是要打的,但私下裡頭的接觸還是有的,畢竟美國人害怕自己的傷亡太大,美國群眾的心理底線要是撐不住,作為一屆政府,保不齊就要下台了。
那麼在這種接觸中,美國人其實也做了讓步,别的不說就那《波茨坦公告》來說,當時的公告裡頭隻提到了武裝部隊的無條件投降,至于日本人玩命想要保住的天皇,一點都沒有提。
當然也有小夥伴們分析,美國人之是以這麼幹,是看在了英國人的面子上,畢竟英國人自己家裡也有一個國王。
雖然日本和英國倆不搭,而且還是二戰的對手,這樣要是被日本人抓個話頭說道,這也不好說。
不過小編覺得,這看起來有點道理,但真心不搭,畢竟英國人是戰勝國,而且是正義的,你扯啥都沒有用。
人家這英國國王和你這日本天皇有着本質的差別,要知道發動二戰的可是日本天皇,人家英國國王自打二戰開打就是堅決抵抗法西斯的一員,能有比較嗎?
是以關于這一點,小編是不贊同,更多的是認為,這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一來二去這麼接觸下,在明面上做出的一個讓步而已。
是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更加地堅定了日本人的抵抗的決心。
這種局勢日本人如何應對的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日本人對于《波茨坦公告》的一個回應,這個回應很日本人,他們的回應是:“黙殺する!”
黙殺する?嘛意思?美國人一腦門的問号,一面看着日本人那小樣,一邊疑惑地翻着字典,終于找到了,這裡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無視,另一個是拒絕。
咱一般人聽的話,這差不多就是兩個近義詞,可以一視同仁,但您要是擱到官方當中,就得咀嚼其中的味道。
無視,其實這裡頭就有,拒絕和還有的談的意思,可以在深入地交流交流。(事實上說這話的鈴木,在後來和他兒子說,他當時的意思是一切盡在不言中,但日語中就沒有一個合适的詞彙來表達這一層意思,于是就用了黙殺する)
而拒絕,這就沒得說了,你丫還是屬于嘴硬的級别,壓根就沒有想投降的意思好不好。
當時美國人看了這兩意思之後,一摸腦殼,不管啦,還是按照拒絕來處理吧,别到時候熱臉貼到冷屁股上,把自己給尬住了。
于是就有了後面的原子彈。
作為一個馬後炮一樣的看客,對于這倆意思沒太多的敏感,到是很想知道,日本人為嘛就這麼自大呢?敢于說黙殺する!
因為日本人感覺他們還有一個最大的依仗——蘇聯人。
您要知道,在蘇聯紅軍沒有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的時候,他們倆家還保持着一種詭異的和平狀态。
畢竟還有一份《蘇日中立條約》的存在。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你可拉倒吧!在1945年的四月五号,蘇聯方面就已經對日本發出了通告,說這條約到期後,他們就不打算延長了!”
是啊!這個重點就在不打算延長,那就是說在沒有延長之前,這份條約還是很有效力的。
這個時候的日本人,腦殼已經被他們賭國運的想法給蔽塞住了,隻能看到好的一面,就沒有想到蘇聯可以随時撕毀這個條約的。
是以在這個前提下,日本人感覺隻要給蘇聯足夠的好處,就能把蘇聯拉到自己這塊,給自己站位,有了這麼一個幫手,那麼對于日本最主要的對手——美國人,日本人的心裡就有底了。
于是當時日本人就拿出了,日俄戰争中雙方簽訂的《樸茨茅斯和約》。
這和約又是怎麼回事呢?日俄戰争那會,蘇聯還是沙皇俄國,被日本人打敗之後,就把他在中國土地上的權利全部移交給了日本人。
這麼一說,您就知道這裡頭的意思了,用1905年的利益換取蘇聯人的調和人的角色。
當然給予日本人錯覺得還有,當初《波茨坦公告》沒有蘇聯人的簽字。
好吧,蘇聯人同意日本人無條件投降,但沒有簽字,這無疑給日本人打了一劑強心劑,讓日本人怦然心動。
“來自蘇聯人的暗示?來自蘇聯人的暗示?”
您都不知道,當時蘇聯在莫斯科舉行衛國戰争勝利閱兵,日本代表就參加了這次閱兵,跑去見證自己在二戰中的鐵杆盟友德國被徹底碾碎的慶祝活動。
顯然日本人是想有條件投降想瘋了,他們還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向蘇聯人示好,試圖加強蘇聯和日本之間的互信。
當然這不算什麼,日本人還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才成,是以日本方面打算拿出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作為交換條件,讓蘇聯出手。
當然日本還有一個小小的條件,就是用兩艘舊的航空母艦交換蘇聯人的幾百架飛機。
日本人感覺自己的這些付出,足夠蘇聯人出面,降低美國人對日本的停戰條件,比如保留天皇,保留日本軍隊,甚至允許日本可以自己處理戰犯等等。
畢竟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抛出了一億玉碎的口号,這個底牌做得極其的精緻漂亮。
之前日本人在各個小島上的苦戰,其實可以完全說是給美國人打的一場場的表演賽,就是讓美國人感覺到,如果美國進攻日本,就要面對巨大的傷亡。
這種傷亡數字,會讓美國人政府起一腦袋的包。
那麼這個中間如果有蘇聯人的調和,日本人感覺自己的有條件投降也不是不可能的。
其實日本人也不想想,蘇聯怎麼可能和日本人站到一塊呢?你日本就是一個法西斯好嗎?蘇聯在二戰中被法西斯禍禍成啥樣了,你日本沒有點心裡想象嗎?
蘇聯之是以有這樣讓日本誤解的表現,其實說道根子上,還不是有那麼個待價而沽的意思,握着日本人這張牌,看看美國人會給出什麼好處。
是以在曆史上,咱就看到了美國人為了讓蘇聯人出兵,用中國人的利益交換了蘇聯紅軍出兵進攻東北的關東軍,甚至于在海上進攻日本人。
您以為北方四島怎麼在蘇聯人的手裡,那就是在進攻日本本土的時候,蘇聯人蹑手蹑腳的将日本人趕了出去的結果。
是以在曆史上,日本駐紮在蘇聯的大使佐藤尚武在莫斯科就一直沒有任何的進展。
當日本大使接到蘇聯宣戰的消息之後,蘇聯對關東軍發起的進攻也沒有多少幾分鐘了。
這也是為什麼?第一顆原子彈丢在日本本土上,日本還打算撐上一撐的原因,蘇聯還沒有表現出要打他們的節奏。
您要知道原子彈這東西,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分頭都搞過的東西,對于他的危害就算不知道百分之百吧,知道一大半還是有可能的。
在當時的日本高層看來,原子彈也不過如此,當初的李梅火攻可比這顆爆炸在廣島的原子彈傷害更大,日本人還挺過來了嗎?
這東西也就那樣,再堅持堅持,或許蘇聯人一出面,這麼一調和,啥都不是問題了。
是以在八月六号核爆結束之後,日本還組織了調查團,他們的海軍司令部的總長還說:“原子彈這玩意美國人也就一顆而已,而且這東西沒什麼可怕的!”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八月九号落了下來,蘇聯對日本宣戰,還進攻了關東軍。
完蛋了!這就是日本人當時的想法。
蘇聯調停人的想法落空,美夢成了泡影,想象中的盟友成了死對頭。
是以當時日本的文官集團,就想着馬上停戰保留天皇就成,至于武官,陸軍這塊還在頭硬,而海軍這塊已經完全倒向了停戰。
日本人自己還在哪裡搞統一意見,對外看來就是沒有反應。
于是在美國人看來,頭一顆原子彈似乎沒效果,日本人還擱哪裡死撐着,這讓美國人很生氣,于是長崎的第二顆蘑菇雲升騰起來了。
其實從這些事情當中,您就能看出來了,日本人對于戰争勝利一開始就知道這就是個玩笑。
而蘇聯人出兵,讓日本人知道他們有條件投降已經成為了泡影。
接連兩顆原子彈,讓日本人知道,一顆原子彈毀掉一座城,隻要原子彈足夠的多,哪怕還有一枚,擱東京這塊放一放,日本這些個高層也就不是什麼高層了,全得見他們家的天照大神米西米西去了。
原子彈的攻擊僅僅是日本投降的一個催化劑而已,您要早幾個月投放的話,指不定日本人還在硬撐着,等着蘇聯人的表态,如果晚幾個月投放的話,估計日本人已經投降了。
是以日本的投降是在内外交困,沒有出路的這一條前提下出現的。
您要知道日本當時都有打算把他們家天皇從日本本土撤離,去東北關東軍哪裡進行最後的抵抗。
但但蘇聯人宣戰進攻關東軍那一刻,日本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不投降也不成了。
事實上,日本投降以後,表面上說是無條件投降,其實在美國人的操作下,麥克阿瑟的具體安排下,已經做到了有條件投降,天皇被保留了,很多戰犯都活了命,以至于後來日本首相都有A級戰犯擔任,後來跟是有了什麼自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