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提到國民黨的軍隊,其軍容之光鮮,軍備之豐富,武器之精良一向是為人所共知的,也正式由于這些方面的優勢,使得蔣介石信心大增,在抗日戰争結束後不久,假意與我黨和談,實質上是争取時間準備内戰,在自覺準備充足後,蔣介石便公然撕毀了和平協定,再度掀起了内戰。

精良的裝備,龐大的人數,這些都使得國民黨的軍隊看起來十分的精銳,這些精銳部隊承載了蔣介石的厚望,是蔣介石消滅我黨,徹底統治中國的有力武器。

但就是這些精銳的部隊,在解放戰争中卻屢次敗于解放軍之手,精良的武器裝備都拿來武裝了解放軍,國民黨是以落得了個“運輸大隊長”的稱号。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在國民黨的精銳部隊中,分别由名将張靈甫和胡琏上司的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11師無疑是精銳中的精銳,并且兩個師的師長關系還挺好。

但同是精銳中的精銳,率領部隊的将領也都是難得的名将,但在與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進行作戰時,為什麼第74師遭到了全殲,而第11師卻能重創華東野戰軍呢?這兩支部隊的不同結果又是由哪些原因導緻的呢?

地利有差

1947年,蔣介石開始對山東地區進行重點進攻,并且派出了國民黨的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第74師與華東野戰軍在在孟良崮地區展開了作戰,但國民黨的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卻在此戰中遭到了很大損失,整個師幾乎被解放軍全殲。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不甘失敗的蔣介石在在孟良崮戰役結束後不久,又糾集了大軍再次對山東地區展開了進攻,并且這次派出了國民黨的另一王牌——整編第11師,雙方在南麻地區展開了作戰,但作戰的結果卻與前幾個月前大相徑庭。

在面對第11師時,華東野戰軍打算沿襲對付張靈甫上司的第74師的方法,在第11師進攻沂蒙山時對其展開圍殲,但這次并未取得孟良崮戰役時的戰果,華東野戰軍反而遭到了重大損失,不得不被迫撤離戰場。

同樣精良的裝備,相似的軍隊人數,領軍的将領同樣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将,但為什麼有這麼明顯的差別呢?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地利有差。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孟良崮戰役之時,孟良崮周圍的路段多為崎岖的山路,多适于人員步行而不利于機械化裝置的推進,是以,第74師的機械化裝備無法到達戰場,強大的火力未能真正發揮作用,第74師的武器裝備優勢蕩然無存。

但在幾個月的南麻地區,其地勢相對平坦,可用于掩護的建築物衆多,平坦的道路使得機械化裝置可以盡快推進,而大量的建築物又可以起到很好的伏擊作用,強大的火力優勢在此得到了極大發揮,再加上掩體衆多,無法對第11師造成傷害反而自身遭到重創的華東野戰軍在此情況下也不得不選擇撤退。

不得不從的指令

在有些人看來,第74師的覆滅與其上司者張靈甫有很大關系,但雖然張靈甫為人确實有些張狂,但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将領,對于即将要與華東野戰軍進行的戰鬥的優劣之處又怎麼能不明白呢?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更何況在孟良崮還未進行前,在萊蕪中,國民黨将領李仙洲所率領的軍隊就因為位置過于突出被華東野戰軍抓住機會一頓猛打,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

正是因為如此,張靈甫深刻地明白一旦進入孟良崮當中,其就會和友軍脫離,而脫離後将會發生什麼又是無法為人所能知曉的了。

雖然知曉可能有不好的結果,但張靈甫隻是一個師級将領,在其上還有司令部、最高指揮部等。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在孟良崮戰役前,接到指令的張靈甫就曾明确表示作戰地區地形崎岖,不适合擁有衆多重武器的第74師進入作戰,但面對上級的強硬指令,張靈甫及其所在的第74師都無法反抗,隻能按原定計劃進行作戰。

第11師的師長胡琏因為敏銳的戰鬥嗅覺,多次在我軍的包圍中成功突圍,在遭到我軍的包圍後,他冷靜地進行了戰略部署,組織軍隊展開了有力反擊,在平坦的南麻地區發揮了重武器的火力優勢,成功打破了華東野戰軍的包圍圈。

久等不到的援軍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前的擔心不是虛假的,在進行孟良崮戰役時,被華東野戰軍包圍的第74師奮力死守,但按原定計劃前來支援的第25師和第83師都遭到了華東野戰軍的阻擊,就算有軍隊不惜代價進行救援,但也無法阻止第74師的覆滅。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而在第11師遭到包圍時,除了平坦的地勢和衆多的建築物有利于發揮重武器的優勢,能夠堅持較久外,周邊友軍的救援力度也很大,一度給華東野戰軍造成了莫大危機,内外夾擊下隻得撤出戰争。

張靈甫設想成真,進入孟良崮地區後,崎岖的地勢将第74師與友軍斷絕開來。一旦陷入包圍,基本上就等于全軍覆沒,由此看來,第74師和第11師不同的作戰結果也和久等不到援軍有很大聯系。

同樣是王牌軍被圍,為何74師結局是全軍覆沒,整11師卻能重創華野

小結:

在古代的戰争中,作戰雙方就十分重視天時、地利、人和對戰場的影響,随着戰争的發展,熱武器、重武器成了戰争的主力,但天時、地利、人和仍然是影響戰争走向的勝利因素。

例如第74師和第11師不同的作戰結果就是地利(地形地勢差别)和人和(援軍到來與否、救援力度大小)所導緻的。

在現今的和平年代,雖然多數國家掌握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能夠很大程度地無視天時、地利、人和的影響,但受限于總體和平的國際形勢,現在國際上的戰争多是以小規模的沖突為主,戰争形勢仍然是以士兵及士兵操縱下的現代化設施為主導,這種情況下,天時、地利、人和對于戰場走向的影響仍然是十分巨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