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chandlerbing1:經常講:“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但是他具體做了什麼呢?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劉夢龍:其實也沒多厲害,加上自己精力上也強,就是能整合統制派吧,把他們團結起來,後來别人做不到這個。

心慈手軟謝列平:成績好,升遷又快,還能成為統制派的核心,說明策劃和行動力都不錯,而且死的早,沒來得及犯錯誤。

一旁圍觀:在論資排輩成癌症的日本,永田厲害在:1.他受天皇信任,2.他成績好受同僚擁戴,3.他有野心,有行動。

戰地猛禽:有腦子,成績好,有機會把看起來靠譜一些的計劃投入實踐。

GUTSDaigo:33年就走到了天皇親信和統制派核心的位置,又死得早不用背任何戰争的鍋。

麻友友的老公:沒變成東京審判第八個或者第九個死人。

裡德爾:東京審判裡日本海軍的被告們沒死一個,是運氣好還是可用的罪證口實确實比較少?雷德爾元帥在紐倫堡離死也很遠,蘇聯法官一再嚴懲每個被告的要求在西方法官的人數優勢前毫無意義,鄧尼茨更不用說了,英國人認為他完全無罪。

麻友友的老公:鄧尼茨有RN和一等人将領作證,同時有拉科尼亞事件珠玉在前,當然死不了,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弗蘭斯堡政府,鄧尼茨和雷德爾不是沒有無罪出來的可能性。至于IJN,因為當年美蘇英還有果脯的追究重點是IJA,IJN追查相對次要(但還是不少的,死的雖然沒有,但是有無期的)。

裡德爾:雷德爾當然不可能無罪的,他對發動和策劃戰争就算沒到山本那個程度,南雲是沒跑的,這兩位如果能活到東京審判隻怕性命堪憂。

落日hartram: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死得早……這樣不會留下錯誤給别人吐槽啊。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中流砥柱孫傳庭:“三早”:受裕仁的寵信早———和他同期的少壯派軍官無人有此殊榮,之後也沒有;

成為統制派的首領早———永田死後統制派隻有巨頭大佬,再無核心領袖了;死得早———不用為以後的敗仗爛事負責了。coldwind:永野修身運氣好,審判前病死了,不然吊路燈妥妥的。

isu122:石原莞爾不也沒事,還有岡村甯次......

裝甲師:岡村甯次那是被炮黨保護下來了,還有那個混蛋辻政信!

中流砥柱孫傳庭:因為制造九一八事變而更早成名的石原莞爾和闆垣征四郎,恰恰就是永田的反例:一個在1937年被小師弟東條、武藤章逼得就此靠邊站,成為陸軍“邊緣人”;一個在1938年爬上陸軍大臣的高位後,卻因為中國戰事久拖不決——其執意推進的武漢會戰從預期的決戰生生被中方拖成爛仗——在諾門罕的對蘇軍事冒險又遭慘敗,黯然離開陸軍中樞。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37年的石原和闆垣兩人,恰好代表了統制派内對于中國問題的兩種選擇:制造事變而不擴大+繼續蠶食,或者發動一場大規模總體戰,速戰速決;永田不死,上面這兩個人的遭遇總有一個該輪到他頭上的。

還有個大西泷治郎,神風特攻的主要組織和實施者,這貨自己切腹了,不然十有八九也是要上絞架的......

海軍的幾個主要軍事主官:山本、古賀和南雲死在戰争中,永野在審判中病死了,大西和宇垣纏在戰敗投降時自殺,于是隻剩下豐田副武和小澤治三郎來判徒刑,米内光政混過了制裁.......

結果是終戰時的“海軍三長官”,海相米内、軍令部長豐田、聯合艦隊司令小澤,一個都沒死。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twistedmind:馬甲:因為上面有人能成事。說白了,在昭和天皇找回權力後,不受他信任的人根本混不下去。就算是現在,能和上級處好關系,獲得信任,也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統制派皇道派在天皇面前拼命表演卻沒有一人再能獲得天皇信任。

chandlerbing1:我就是比價好奇他具體策劃了什麼?有沒有詳細講他跟天皇交往的資料?

twistedmind:昭和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出訪歐洲,永田鐵山就是負責接待的之一。你可以類比現在上司得司機或者秘書。加上後面永田鐵山敢于為昭和當馬前卒,為他提走軍中老臣,自然深得昭和信任。

二戰日本陸軍“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指的是什麼?

eaglehitX:膚淺地表達一下樓主“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的個人看法。

日本陸軍近代化的過程其實很慢,二戰前近代曆次戰争,日清,日俄,西伯利亞出兵都嚴重暴露出一個問題:日本是一個資源匮乏的人口小國,要像西歐學習,實作軍隊近代化,使綜合作戰能力達到或者超過歐美列強的一般水準非常困難。

在陸軍戰略發展方向上,宇垣一成解決的問題的思路是:裁軍——集中資源實作軍隊的軍備,架構跟上歐美陸軍的腳步。這個後來失敗了,少數且精銳的日本陸軍建設方向根本滿足不了大陸入侵國策的巨大胃口,最後轉向了龐大而相對落後的擴軍方向。實作這一點的背景是日本人口從1900年的大約3000-4000萬,翻了一番達到7000萬。

之後永田鐵山解決的問題是:面臨預期必定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國家整體戰能力嚴重不足,軍事動員率過低。大正軍縮時期軍部力量的衰退甚至導緻軍人成了受歧視的職業。之後通過他的一系列努力,日本實作了以應對一次世界大戰規模戰争為目标的全國總動員,他的設想在他嗝屁之後成為了整個二次大戰日本軍事機器工作的規範流程,或者說他的設想,使日本基本具備了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格。

問題在于,開戰是很容易的,那麼何時終戰?掉進了太平洋戰争的坑裡之後,誰來把日本從戰争裡解放出來?永田死之後日本軍方沒有人能解答這個問題,整個二戰期間日本軍方在戰略方面唯一的戰略就是沒有戰略。這就是永田之後無永田。

注:本文所有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本文作者:北朝網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