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争時期,我黨部隊由五大野戰軍統領,分為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然而,在取得解放戰争勝利後,又将全國部隊劃分為六個戰軍區所管轄,分别為東北軍區,西北軍區,西南軍區,華東軍區,華北軍區,華中軍戰。這六個軍區司令員都是職位很高的開國将領擔任,當時每一個軍區兵力都達到50萬-80萬之間。不過,在發生高崗事件後,上級又将六大軍區拆散成13個軍區。這樣一來可以防止槍指揮黨的事情發生。而這時軍區司令員都是由開國上将或者中将擔任。
然而到了1985年,國家采取軍隊體制改革制度,在鄧公的上司下首次推行裁軍政策,實行精簡整編方案,提高軍隊戰鬥力,實作現代化科技作戰。在這一年,裁軍人數達到百萬,而原先的13個軍區決定整編成七個大軍區。而留下來的七個軍區,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七大軍區。那麼你們知道嗎?這七個大名鼎鼎的軍區,首任司令員都是由哪些開國将領擔任嗎。

沈陽軍區的前身是東北軍區,在1955年正式更名為沈陽軍區。該軍區成立後,主要職責就是防衛祖國的東北邊防任務。是以上級讓解放戰争時期,第四野戰軍能文能武的鄧華将軍,擔任沈陽軍區首任司令員。在解放戰争時期,他長期在東北作戰也很熟悉那裡的環境,是以鄧華成為最佳人選。
濟南軍區前身是山東軍區,也是在1955年正式更名為濟南軍區,該軍區主要職責擔任山東,河南防務,以及保衛祖國的華東周邊沿海的防禦作戰任務,屬于是責任重大,是以,濟南軍區首任司令員交給解放戰争時期的虎将楊得志擔任。
北京軍區前身是華北軍區,也是在1955年正式更名為北京軍區,其中北京衛戍區、天津警備區,均歸北京軍區管轄,同時還兼任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區防務任務。是以,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交給來自華北野戰軍的白袍小将楊成武擔任。
南京軍區也是華東軍區發展過來的,管轄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軍事事務的大軍區,總部設于南京故稱之為南京軍區。能夠管理五省的防禦,可見南京軍區的實力是很強的。能夠擔任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的必定是猛将,他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開國上将許世友。
廣州軍長的前身就是華南軍區,該軍區主要使命,保衛祖國南部,防禦方向越南、還有南海對面,防衛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安全,除此之外,随時出現緊急情況增援香港和澳門等地。也是80年代最大的軍區之一,是以,首任司令員交給第四野戰軍猛将黃永勝擔任。
成都軍區他的前身就是西南軍區,在1955年正式更名為成都軍區。該軍區的職責,保衛祖國的西南邊境的安全,防止某國騷亂,還參與了幾場邊境自衛反擊戰,可謂是責任重大。是以首任司令員一職,交給第一野戰軍猛将賀炳炎将軍擔任。
蘭州軍區前身是西北戰區,1955年西北戰區縮小編成蘭州軍區。主要負責鎮守大西北面的防線,同時也協助成都軍區負責在西藏阿裡地區的邊防任務。并負責新疆的農墾,戰時擔負新疆和西北地區作戰任務。 而首任司令員也是來自西北野戰軍的張達志将軍擔任。
以上七位開國将領,都是七大軍區的首任司令員,不過在2016年,這七個軍區正式退出曆史舞台。然而,曾經大名鼎鼎的七大軍區首任司令員鄧華,楊成武,楊得志,許世友,賀炳炎,黃永勝,張達志等七位将軍,他們都是解放戰争時期的能征善戰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