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1926年時,瑞典學者貝格曼曾到新疆地區尋找居延漢簡,然而卻在途中遇到了暴風雪,最後竟然找到了一種特殊的磚頭燒火取暖,最後安然度過了風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貝格曼所用的特殊磚頭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1926年時,北京中國學術協會和瑞典學者以貝格曼為首的考古學者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到内蒙古、甘肅、新疆、甯夏等地,進行天文、地理、文物、古迹、風土、民情等綜合考察。此次考察規模頗大,堪稱是大陸考古史上的一次裡程碑活動。談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好奇,為何大陸考古工作要從西北地區入手?原來,大陸西北地區氣候條件十分特殊,此處幹旱少雨,氣候十分幹燥,故此文物儲存情況都十分完好。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在此次考古過程中,貝格曼發現了名震中外的“居延漢簡”。居延漢簡對大陸研究漢朝的文書檔案制度、政治制度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史學界将其譽為是20世紀中國檔案界的“四大發現”之一。據後世考古專家們稱,若是能夠充分了解居延漢簡的各方面狀況,就必須首先了解漢代長城居延要塞的情況,故此西北文物考古工作仍任重道遠。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編輯搜圖

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帶領考古隊來到居延地區時,居住在一個名叫黑山的地方,此處位居新疆腹地,氣候變化十分明顯,考古隊員們經過長期的跋涉,身體早已經透支,故此,貝格曼教授決定原地休息,并取出食品和睡袋補充體力。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就在隊員們精神完全松懈下來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不期而至。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新疆人民有一句古話叫作“早穿皮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啃西瓜”。此地氣候變化異常迅速,可怕的寒流開始在考古隊員們的駐地肆虐,凍得大家都瑟瑟發抖。據貝格曼教授的回憶錄中提到,當時的溫度幾乎能達到零下30度左右,完全可以将人活活凍死。對此,貝格曼教授開始與助手們商量,要用殺駱駝吃駱駝肉的辦法繼續度日,可他們也都清楚,此舉無疑是飲鸩止渴,根本有辦法堅持太久。當然,貝格曼教授也不想坐以待斃,但他在之前曾經帶人尋找過柴火,卻是以而受傷,一大群人頓時陷入了絕境。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可天無絕人之路,生活在當地的牧民聽說貝格曼教授一行人落難之後,便主動為其送來了生活用品,包括一些食物、毛毯以及一些黃色的磚塊。貝格曼教授不懂磚塊的作用,便虛心的向牧民請教,誰知牧民找來了火源,随後便将黃磚點燃。詭異的是,黃磚的燃燒速度很慢,但卻能釋放大量的熱能,為考古隊帶來了光明與希望。這種奇怪的黃磚究竟是什麼?原來,它是當地人特制的一種羊糞磚。顧名思義,羊糞磚是一種由羊糞制成的磚,其本身制作方法也十分簡單,就是将草原上的羊糞全部收集在一起,并在自身的壓力下形成厚厚的堆積層,繼而再進行适當的切割,如此一來,羊糞磚便宣告成型。當地牧民都喜歡使用羊糞磚,因為其本身搜集難度較低,且制作方法簡單,是草原牧民的理想燃料。

1926年,貝格曼去尋找居延漢簡,可是在冬天竟用一種磚頭燒火取暖

羊糞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熱能,貝格曼教授等人,度過了寒冷的冬天,寒流消失之後,貝格曼教授一行人繼續發掘探索,并在居延地區順利發現了居延漢簡,成功書寫了考古史上的奇迹。作為漢武帝太初年間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學文化簡要概述,居延漢簡無疑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可是我們卻不能忘記羊糞磚的功勞,因為沒有它們的出現,居延漢簡的發現也無從提起。由此可見,在通往不平凡的成功路上,仍然存在着諸多平凡。

參考資料:《居延漢簡》 黃力著 新疆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