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全天下的家長,好像沒有一個是不唠叨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童年時的很多行為表現,是可以在成年後重複顯現的。畢竟在寶寶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一切都是未知數。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其中很多過來人也會根據寶寶小時候的表現進行預估。這看起來是毫不關聯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一早就注定好了。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李玫瑾建議: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

所謂的唠叨黃金期,就是家長的唠叨是否能被歸為是有效唠叨的時期。

家長們總是不停地在孩子耳邊唠叨,吃飯前的唠叨是為了讓孩子不挑食,上學前的唠叨是為了孩子不浪費有效的學習時間。睡覺前唠叨則是怕孩子身體生長受到影響。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除了在寶寶做出行為之前唠叨,家長們還會在事後唠叨個不停。在父母眼裡這是在幫助孩子複盤,積累經驗。但在孩子眼中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父母的唠叨,在孩子6歲之前是“黃金”,到孩子12歲之後就變成了“垃圾”。

孩子從3歲起,就要開始和外界社會産生交往,上幼稚園是一個重要的契機,在幼稚園中和小朋友們、老師進行交往,積累各種社會技能。

其中,社會秩序的規則敏感期也是從3歲開始,直到6歲結束。寶寶們需要花費3年的時間,積累有關社會交往的所有經驗,比如每天要按時上學,在課堂上不能夠随便說話等等。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父母的每一次唠叨就是一次強化刺激,能夠讓他們加深對規則的了解。并且,還會不斷地試錯,也就是所謂的成長。

雖然在這3年中,寶寶對父母的唠叨也會産生反感,表現出排除的情緒,但他們内心還是會聽取家長的建議的,多半是因為畏懼家長而已。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但無論如何,最後的結果是好的,寶寶會在父母的唠叨聲中成長起來,并且當長大之後回想起這段時光,他們一定會非常感激父母的唠叨的。

那為什麼等到12歲之後,父母就應該閉上嘴呢?因為等到12歲之後,孩子們就逐漸進入了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一旦父母無休無止的話,孩子必定會反其道而為之。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父母唠叨的話,也要有所選擇才行

張嘴之前,反思自己的話含金量有多少

都說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即便是孩子還沒有做出某個行為,父母也能夠進行預判。一旦察覺到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父母的唠叨聲就開始了。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但是,在父母想要開口之前,一定要提前反思一下,自己說的話到底有沒有用,孩子能不能聽。如果每次都是無果的話,真的有必要繼續重複嗎?

這樣一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不然很多時候孩子的逆反心理都是被家長逼的,家長的唠叨逼的。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有關規則的話,一定要不厭其煩

凡是和規則有關的話,家長們一種要和寶寶反複強調。如果因為寶寶反感就閉口不談的話,将來受苦的隻有寶寶自己。

畢竟殘酷的社會對于每個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規則是制定好的,如果你不知道,做出不當的行為,隻能由你自己全部承擔。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就像是犯罪分子不能夠用自己不了解法律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因為這已經是涉及到了底線。不追究責任的話,整個社會豈不是亂套了?

羊駝媽有話說: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孩子出生之後,雖然有遺傳基因控制内在的發展,但是家長的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幫助他們積累社會經驗。樹立正确的三觀。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雖然也有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但是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不能産生溺愛的情緒,尤其是要講給家中的老人聽,隔輩親的感情要比我們想象中深厚得多。

隻要全家人達成了統一的培養目标,才能夠向着同一個發展目标進行。孩子才能受到更少的傷害,否則連家人都沒有統一思想的話,他們到底該聽誰的不該聽誰的呢?

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須抓住6歲之前唠叨黃金期,李玫瑾的話要聽

是以,培養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彼此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身份,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互相容忍互相扶持就是最理想的狀态。

今日話題:

在孩子6歲之前,你家孩子有沒有反複犯的錯誤?你是怎麼處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