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光緒十五年(1889)二月,慈禧太後撤簾,光緒皇帝親政。從此以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母子政見不一,疑窦漸生,逐漸形成了兩股政治勢力,即“帝黨”與“後黨”。這個時期,不管是哪個大臣無一例外都要選擇站隊,想要左右逢源幾乎是不可能的。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然而,作為慈禧身邊的紅人,二品頂戴的大總管李蓮英卻極具智慧,他在慈禧和光緒之間遊刃有餘,而且在慈禧和光緒死後得以全身而退,放眼滿朝文武無一人可及,為何李蓮英卻能做到呢?

在帝後兩黨激烈的鬥争中,李蓮英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世間傳聞,衆說不一,多有歧誤。有的說李蓮英完全站在慈禧太後一邊,借機挾持光緒,謀陷珍妃。有的說光緒帝被囚瀛台,每年冬天,李蓮英派光緒從冰上逃走,讓太監去瀛台周圍破冰。

甚至還有人認為,慈禧和光緒帝同時病重時,李蓮英在慈禧面前說,光緒聽到太後有病,面帶喜色。慈禧聽後十分惱怒,并說必須叫他死于我的前頭等等。第二天,光緒帝吃了李蓮英送去的東西,病情加重終先慈禧太後一天而死去。種種傳聞,不一而足。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事實上,李蓮英在宮中服役數十年,遇事總是深謀遠慮,從長計議,給自己留下後退之路。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個禦用的奴才,既要服服帖帖順應慈禧,更不能冒冒失失得罪皇上。皇上畢竟比慈禧年輕,一旦慈禧歸天,腦袋是保不住的。

是以,從維新變法一開始,乃至光緒帝被囚禁的十年當中,李蓮英都處在這樣的夾縫中,說話辦事十分小心,慎之又慎,從内心裡并不完全站在慈禧一邊,專門與光緒皇帝為難,而是采取中庸調和的态度,多方回護光緒帝。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光緒帝十分懼怕慈禧太後,每次見到太後生氣都要長跪不起。李蓮英見光緒帝久跪不起有些心疼,故假裝責備地說:“别老跪在這兒,惹老佛爺生氣,趕緊走吧。”既給光緒解了圍,又叫慈禧太後聽了順心。是以光緒帝非常感激李蓮英。這正是李蓮英聰明“有大過人者”之處。

《辛醜條約》簽訂後,慈禧由西安回銮,途徑保定,慈禧太後行宮鋪陳華美,供給周全,李蓮英次之。光緒帝寝殿卻極冷落。時值隆冬,光緒帝連個被褥都沒有,整晚不能入睡。李蓮英得知情況後,将自己的被褥抱給光緒帝,并抱着皇上的腿大哭說:“奴才罪該萬死!”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對此,晚清詩人王小航在《方家園雜詠》十三首中寫道:“炎涼世态不堪認,蔑主惟知太後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鳴咽老黃門。”詩中講的就是這件事,老黃門是太監的代稱,這裡指的就是李蓮英。

再比如,早在“戊戌變法”之前,珍妃夥同其兄賣官事露,慈禧命太監将珍妃傳到養心殿,又令太監拿來黃袋子,取出竹杖,杖責珍妃。光緒帝戰戰兢兢,跪着求情不允。李蓮英見珍妃實在可憐,便說:“太後莫須生氣,免得傷了龍體,難道就沒别的法子嗎?”

此話一出果然奏效,慈禧即令太監将珍妃帶回景仁宮,并說日後慢慢再處治你。是以光緒皇帝也好,珍妃也好,都很感激李蓮英。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緒帝病重期間,禦弟載沣去探望,光緒流着淚說,朕所落得如此,皆袁世凱所為,務必殺他。另外還說,總管李蓮英實屬不易,對他要多加保護。如此種種例子都足以說明,李蓮英心活眼活,辦事巧妙,他是不會愣頭愣腦幹出一些隻效忠慈禧太後,而得罪光緒帝的傻事的。

或許有人對此看法不屑一顧,認為這是筆者一家之說。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假如李蓮英真的處處與光緒為敵,他會得到什麼好處呢?

以地位而言,此時的李蓮英身為大總管且賞戴二品銜,已經是無以複加了。晚年的慈禧太後已經不能離開李蓮英,對他的信任和寵愛自不待言。換句話說,不論李蓮英如何讨好慈禧,他的地位都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既得慈禧寵信又讓光緒敬重,放眼大清朝堂大概隻有此人了

但若是得罪光緒帝甚至是謀害光緒帝,那麼結果無疑是慘重的。封建時代,以下犯上,尤其是對皇帝不敬屬于十惡不赦,就算慈禧在世時沒人敢拿他怎麼樣,那麼慈禧死後李蓮英将不容于愛新覺羅氏,不容于滿朝文武大臣,更不容于封建綱常,身首異處那都是輕的。筆者堅信,以李蓮英之智慧斷斷不會幹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