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起家時共有36個營,有4位營長後來成了中将,他們都是誰?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開始合作抗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兵力4萬多人,下轄第115、第120和第129三個師,每個師都是兩旅四團12營的編制,這樣算下來八路軍成立之初共有36個營。這36個營長當中,許多人後來都成了開國少将,隻有四個人成了開國中将,那麼這四個人都是誰呢?

八路軍起家時共有36個營,有4位營長後來成了中将,他們都是誰?

343旅685團二營營長曾國華。曾國華是廣東五華縣人,參加過土地革命戰争和長征,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出任685團二營營長。平型關戰役中,曾國華率領二營和日寇殊死相搏,更是在關鍵時刻率部搶占了制高點老爺廟,為全殲這股日寇做出了重要貢獻。不久後曾國華調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支隊長,率部進入冀魯邊和日僞作戰,期間分别采用“調虎離山”、“圍魏救趙”和“聲東擊西”等計策三打燈明寺日軍據點,戰果顯著,日寇聯隊長藤井對曾國華的指揮藝術十分佩服,稱五支隊是“皇軍難以戰勝的八路”。日本投降後曾國華又參加了解放戰争,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四野第13兵團參謀長和第15兵團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八路軍起家時共有36個營,有4位營長後來成了中将,他們都是誰?

343旅685團三營營長梁興初。梁興初是江西吉安人,17歲參加紅軍,曾任紅一軍團第二師二團團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曆任八路軍685團三營營長、蘇魯豫支隊副支隊長、教導第5旅旅長和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廣陽伏擊戰、崔莊戰鬥和巨峰戰鬥等戰役戰鬥,被日寇稱為“梁老虎”。解放戰争期間曾率東北民主聯軍第10縱隊在黑山阻擊廖耀湘重兵集團5個晝夜,為全殲敵軍做出了重要貢獻。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梁興初率38軍入朝參戰,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在第二次戰役中,他率38軍首戰德川,殲滅僞七師,打開戰役缺口,繼而揮師西進,在嘎日嶺給予敵人以殲滅性打擊;接着派遣部隊深入敵後,大膽穿插,搶占三所裡和龍源裡,切斷了“聯合國軍”南逃的退路,斃傷敵軍7000多人,38軍也是以赢得了“萬歲軍”的美譽,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八路軍起家時共有36個營,有4位營長後來成了中将,他們都是誰?

343旅686團一營營長張仁初。張仁初是湖北黃安人,18歲參加黃麻起義,之後加入紅軍隊伍,曾任紅33軍98師294團團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曆任八路軍686團一營營長、團長、魯南支隊支隊長、教導第二旅副旅長和濱海軍區參謀長等職。期間率部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廣陽伏擊戰、井溝戰鬥、午城戰鬥、遼縣戰鬥和天寶山戰鬥等戰役戰鬥,屢立戰功。解放戰争期間先後擔任過華野第8縱隊司令和三野第26軍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洛陽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戰役戰鬥。抗美援朝最終爆發率部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第2、第4和第5次戰役及金化防禦戰,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八路軍起家時共有36個營,有4位營長後來成了中将,他們都是誰?

385旅769團1營營長孔慶德。孔慶德是山東曲阜人,早期曾在國民黨陳調元部當兵,1931年加入紅軍隊伍,擔任過紅4軍第10師師長。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曆任769團1營營長、團長、冀南軍區第8旅副旅長和第三軍分區司令等職,任職期間率部先後參加了夜襲陽明堡、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和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解放戰争期間先後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副司令、桐柏軍區副司令和河南軍區副司令等職,率部參加了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定陶戰役和魯西南戰役等戰役戰鬥,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