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一般情況下,人們在稱呼一個國家時一般都會使用簡稱。

比如中國、美國、日本等等。身為中華兒女,我們當然熟知自己國家的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但我們的海上鄰國日本的全稱可能并沒有人盡皆知。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在劇中的日本軍官通常都十分自豪的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大日本帝國”,但是現在這個稱呼除了在熒幕上出現之外,似乎已經很少能在現實生活中聽到了。

日本現如今的全稱是“日本國”,這是由于其作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不得已改回一個相對低調的名字,那“日本”一詞又是如何由來的呢?

源起東漢

日本和中國的淵源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但是由于《山海經》中有許多誇張的形容以及神話式的描述,是以并不足以作為十分可信的依據。

關于日本的正史記載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日本遠渡來到漢朝,前來的使臣個個身材矮小,漢武帝劉秀看到來者的身材樣貌并且了解到他們來自島國之後,就将當時的日本封為“倭國”。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漢武帝時期,“倭”字僅僅是一個形容特征的形容詞,并沒有貶低之意。這段曆史是有文物佐證的:“漢倭奴國王”金印雖然出土于日本,實際上卻制作于漢朝,很有可能是當時日本使臣出使漢朝時,漢武帝賞賜的。

這枚金印是一種國王權力的象征,但是後來由于倭國内亂,金印也不慎流失,直至被挖掘出土才重見天日。

不滿為倭,更名日本

至于後來為何從“倭國”更名為“日本”,各種流傳的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史料中記載的更名時期為中國的隋唐時期,但是在隋唐時期日本人的身材依然矮小,甚至可以說是身高的低谷時期。

影響其身高的主要原因還是營養問題,在公元四五世紀,日本人還保留着吃肉的習慣,并且喜食豆腐類高蛋白食物,營養均衡的條件下,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也在不斷增長,達到了一米六三左右。

但是後來佛教傳入日本,吃素的習慣便流行開來,并且王公貴族将吃素視為高潔和自律的象征,而吃肉則是肮髒和粗鄙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日本人的平均身高不斷降低。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而後到了江戶時代,吃肉甚至被明令禁止了。《新唐書》中記載的“日本”的起源有兩種:據說在隋唐時期,“倭”字已經有歧視貶低的意思,日本人在學習了漢語之後,認為這個名字不甚雅觀,是以申請更名為“日本”,即太陽初升的地方。

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國是被倭國殲滅的小國,後來倭國便篡奪了“日本”這一國号。但在《史記正義》中出現了第三種說法,張守節在書中記載到“日本”是武則天所賜的國号。

據說武則天在位時,日本使臣觐見時自稱為“呀咩多”也就是“倭國”,根據發音我們也可以發現“多”其實是“大和民族”中“和”的日語發音,武則天為了稱呼友善則起了一個新名“日本”。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自稱“大日本帝國”

到明朝中葉,日本國力有所增強,于是便不滿于我國“霸占”中國的稱号,因為“中國”意味着“天朝上國”“中原厚土”,聽起來就有泱泱大國的氣勢。

到了明末清初,日本對于中國的不滿越來越強烈,日本的一些思想家甚至宣稱隻有文明禮儀盛行之地才可以獲得“中國”的尊稱。

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日本作為旁觀者,自然認為中原這片土地已經被亂臣賊子占領,根本擔不起“中國”這樣的稱号。

而日本自從正式建國以來,的确一直延續着天皇的統治,可以說自始至終未曾易主,是以他們認為關于“中國”這個稱号,中原還不如日本有資格。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1870年前後,日本明治維新結束,許多西方的新思想盛行,當時日本使臣來到大清帝國。

想要按照西方禮儀與清朝建交,但卻在簽訂協定之時擅自把條規中的中國改為“清國”,清朝官員代表發現之後立即修改過來。

這下輪到日本代表不滿了,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清國”和大唐時期的“中國”根本就是兩碼事,“清國”根本沒有資格稱為“中國”,雙方僵持不下,但是條約簽訂到一半,總不能就這樣一直拖下去,最終隻能雙方互退一步,中國這邊的條規文本中按照中國自稱,而日本那邊的檔案中仍以“清國”列示。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日本憑借其出色的創新能力,經濟蓬勃發展,國力迅速增強,日本的野心也逐漸顯現出來,開始了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的程序。

1871年日本的侵略矛頭指向俄國,這次的勝利值得載入史冊,因為曆史上黃種人侵占白種人的領土而且大獲全勝的事件屈指可數,這次勝利之後,日本帝國開始被世界所熟知。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你知道日本的全稱是什麼嗎?

進入20世紀後,日本資本主義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綜合國力步入世界前列,同時日本帝國的野心也高速膨脹,甲午中日戰争的爆發,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加速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序,而日本也在此次大獲全勝中嘗到了跳投,大量的賠款可以支撐日本經濟繼續騰飛,而且獲得了中國東北以及北韓的控制權。

戰敗後低調改名為“日本國”

1937年,日本開啟了對華的全面侵略戰争,也就是所謂的“聖戰”,這一舉動明顯觸動了美國的利益,直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徹底惹怒了美國,最終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被迫改變“大日本帝國”這一高調的稱号。将國号改為“日本國”,延續至今。

衆所周知,日本的“天皇”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和象征意義,但是至于日本為何現在去掉了國号中的“帝”字,我想也許是因為這個字上沾染了太多血污和陰暗吧。

參考文獻:《隋唐史》、《宅茲中國》、《樞紐》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