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康熙帝的次子胤礽是清朝乃至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真正的皇太子。而胤礽被立為太子的時候還不到兩歲,直接導緻了“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後世有人認為:康熙帝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是因為喜歡胤礽的生母赫舍裡皇後。真的如此嗎?本鬼說說一家之言。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滿清入關後,清朝皇帝面對的棘手問題有兩個:第一是不少漢族士人的隐性不合作;第二是滿洲勳貴的強勢。與第一個問題相比,第二個問題對皇帝的威脅更大。可是滿洲勳貴不僅手握軍政大權,更重要的是清朝三代皇帝(皇太極、順治、康熙)都是滿洲勳貴推選出來的。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正因如此,仿照中原禮法建立嫡長子繼承制就成為皇帝打擊滿洲勳貴的重要手段。皇帝不僅能以此取消滿洲勳貴推選皇帝的特權,還能以此拉攏漢族士人。但滿洲勳貴也不是傻子,當然強烈反對皇帝建立嫡長子繼承制。清順治帝就曾經試圖建立嫡長子繼承制,卻未能成功。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然而在胤礽不到兩歲的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遇到了一個建立嫡長子繼承制的大好機會——三藩之亂。由于三藩之亂聲勢浩大和八旗戰鬥力的下降,滿洲勳貴不得不向皇帝、漢化滿洲和漢族士人做出妥協,不再反對建立嫡長子繼承制。但康熙帝還要解決兩個問題: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第一,無論三藩之亂結果如何,滿洲勳貴的妥協都會随三藩之亂結束而停止,康熙帝不能等胤礽長大後再立其為皇太子;第二,滿洲勳貴在三藩之亂結束後必然會反攻倒算,康熙帝需要在滿洲勳貴的妥協期内幫助支援胤礽的勢力發展壯大,而皇太子之位正好可以籠絡人心。

康熙帝真是因為喜歡赫舍裡皇後才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嗎?

綜上所述,康熙帝能建立嫡長子繼承制的關鍵條件是滿洲勳貴因為三藩之亂做出了妥協,而他們的妥協是有期限的。是以康熙帝必須在妥協期結束前讓嫡長子繼承制變成既定事實并以此來培養支援太子的勢力。這才是康熙帝立不到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