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良崮戰役中的陳毅和粟裕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陳毅、粟裕指揮的27萬華東野戰軍,與蔣介石的王牌部隊張靈甫的74師等45萬人,在山東臨沂蒙孟良崮地區進行了一場決戰,并一舉殲滅了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師,擊斃中将師長張靈甫,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
在孟良崮戰役中,我軍以少勝多,舍弱打強。當時張靈甫的74師居中,25師居左,83師居右。74師号稱王牌中的王牌,曾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多次挫敗日軍,曾有“抗日鐵軍”的稱号。日軍對這支王牌部隊都深為畏敬。
粟裕
而25師和83師的實力與74師相比望其項背。但粟裕采取猛虎掏心的戰法,集中力量攻擊實力最強的74師。陳毅當時有句名言: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居中取上将首級的氣概!
在戰死前,張靈甫給給剛生下兒子的妻子王玉玲寫下一封遺書: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戰後有人總結說,張靈甫犯了棄路上山的兵家大忌,否則可以突圍。但實際上無論上不上山,面對智将粟裕,面對衆志成城的華野将士,面對百萬沂蒙百姓舍命相助,張靈甫都逃脫不了被殲滅的下場。
張靈甫夫人王玉玲和孩子
百萬沂蒙鄉親的支援是孟良崮戰役勝利的原因之一。孟良崮戰役中,車輪滾滾,擔架如林,沂蒙人民組成浩浩蕩蕩的支前民工大軍。湧現許多感人的故事,如“沂蒙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等。
其中,32名沂蒙婦女,拆下自家的門闆,在河中搭起一座“人橋”,讓一個團的兵力,踩着她們跑步經過,對孟良崮戰役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孟良崮戰役中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1947年5月12日晚,22歲的艾山鄉婦女主任李桂芳接到一個緊急的指令。要馬上組織人員,找木料,在齊腰深的汶河上搭起一座橋,部隊天黑要過河,隻有5個小時。
李桂芳14歲被選為村婦救會會長,有着豐富的經驗。她不僅當過識字班隊長,幹過軍工廠勞工、野戰醫院護理員等工作,還時常帶領村裡的婦女縫軍衣、做軍鞋、運軍糧、送彈藥。1940年她被安排到山東被服廠負責民運工作。跑遍了幾十個村莊,走家串戶,發動婦女縫軍衣、做軍鞋、磨面、烙煎餅。1941年,李桂芳到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野戰醫院當看護員,主動要求去看護烈士遺體。
李桂芳
當時,幾萬人馬要貼着艾山以東過汶河,但由于不在一處過,有的地方,挽挽褲腿就可以過,可是崔家莊到萬糧莊的一條要道,河道窄,卻水深到人的腰部,脫衣服過,會耽誤進攻時間。是以才指令後援方面搭一座橋。
這一處的河段有幾十米寬,即便在平時5個小時搭一座橋也是相當難的一件事,何況幾個村的男人都上前線了,隻有留守的婦女,木料也沒有,如何搭橋呢?李桂芳想了好長時間,覺得砍樹搭橋的方法不可行,隻有拆下家中門闆當橋闆,用人來當橋墩,搭起一座人橋。
她急忙召集人手到各個村莊挨家挨戶通知。很快就有32名婦女響應号召,4個人擡着一個門闆聚集在河灘上。距離部隊通過還有段時間,于是32名婦女進行了幾次演練。
河水冰涼刺骨,但大家還是毫不猶豫地跳下去。其中,有個婦女幹部叫劉曰梅正值生理期,李桂芳讓她别下水了,但她說自己能挺得住,為了部隊能打勝仗。
李桂芳等搭人橋
晚上9時許,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朝着河邊急行而來。李桂芳大喊一聲,“姐妹們,架橋!”話音未落,婦女們就擡起8個大門闆,朝河裡跳下去。湍急的河水瞬間淹沒了她們瘦弱的身體。但她們卻像32座堅固的橋墩,牢牢地釘在冰涼刺骨的河中。
一個團,2000多名戰士,背着彈藥、重機槍等,要從她們瘦弱的身軀上跑過去。許多戰士不忍心踩上去,李桂芳急忙大喊,同志們,為了勝利,前進!
整整一個小時,部隊才全部通過。期間,李桂芳不斷鼓舞着姐妹們,喊着密碼,“聽令,向後轉!換肩!”當部隊過完,32名婦女都癱坐在河灘上,動彈不得。跑步過橋的戰士,上了岸,用石塊在路邊岩石上寫下“李桂芳”、“劉曰梅”等架橋婦女的名字,記下她們的功績。
孟良崮戰役,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挫敗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有力地配合了陝北和其他戰場的作戰。
可許多人過了很多年才知道,32名在汶河搭建人橋的沂蒙婦女中,有的是懷着身孕的少婦,有的是被冰涼的河水凍得落下終生殘疾,不能生育。這其中,19歲的劉曰梅,因身體受到嚴重傷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孟良崮戰役後,陳毅這樣說:“我陳毅就是死在棺材裡,也忘不了山東人民對革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