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上将葉飛回憶陳毅排除各方異議率部東進黃橋建立抗日根據地

作者:白馬茶館

東進!東進

開國上将葉飛回憶陳毅排除各方異議率部東進黃橋建立抗日根據地

郭村保衛戰勝利以後,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蘇北問題了。陳毅同志于七月五日緻電中央并新四軍軍部、中原局:“兩李進攻已被擊退,要求停戰。我們意見:擊敵、聯李、孤韓為和平基礎條件,使兩李能為我們上司下的力量,使省韓、兩李破裂。”

韓德勤在進攻郭村失敗後,就煽動當時還在興化城的李明揚,可以發給李明揚一筆“剿共”特别經費,還可以支援一大批彈藥,八十九軍還可以出動助戰。

李明揚舉棋不定:是俯首聽命于韓德勤的擺布,還是和新四軍講和呢?中間勢力總是有空可鑽,何況,新四軍方面以前還有一些交往呢。他決定連夜趕回泰州再作決定。

李明揚回到泰州,就接到朱克靖同志帶來的陳毅書信和一首詩,信固情真,詩更意切。這詩就是《陳毅詩詞選集》中的《送友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

停駱問戰意如何?

詞婉情真再緻書。

軍令今當斬馬谡

歧途何事泣朱楊?

仲連智免蹈東海,

武穆冤成走傳車。

憑君寄語強梁輩,

摩擦自我慎厥初。

詩中既用了斬馬說的例子,警告李明揚如果再打下去,丢師失地,難逃一斬;又望李明揚不要仿徨,如楊朱歧途哭泣而返;勸說他學魯仲連保持中間力量,而不要象嶽飛蒙冤身亡。在我軍釋放被俘人員,歸還繳獲的部分槍支,放棄占領地區,停止進攻泰州等一系列的政策感召下,李明揚終于擺脫了痛苦的抉擇,還是走左右逢源的老路以儲存自己。

開國上将葉飛回憶陳毅排除各方異議率部東進黃橋建立抗日根據地

這就是郭村戰後,能與兩李言和,趁機東進的曆史背景。接着,我軍又讓出郭村、塘頭、宜陵,并把吳家橋、大橋一帶的三十裡老防區及每月稅收五萬元一起讓給兩李,進一步鞏固了與兩李的團結合作關系。

七月八日,粟裕同志率領江南指揮部及老二團、新六團,在江南西塔山地區,擊潰了顧祝同、冷欣所部的進攻,渡江北上,到達吳家橋地區。遵照中共中央訓示,将江南指揮部改為蘇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揮(兼參謀長),劉炎、鐘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葉飛,下轄第一團(原新四軍老六團)、第四團(原挺縱四團)、第五團(王橙起義部隊);第二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劉培善,下轄第二團(原新四軍老二團)、第六團(原江南新六團)、第九團(原江抗二團);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劉先勝,下轄第三團(原蘇皖支隊)、第七團(原挺縱二團)、第八團(由挺縱、江都遊擊隊和蘇皖支隊一個連組成)。全部共七千餘人,數量雖不大,但統一了指揮,部隊面貌一新。

開國上将葉飛回憶陳毅排除各方異議率部東進黃橋建立抗日根據地

江南主力北上以後.蘇北鬥争進入了新的階段。蔣介石、韓德勤絕不會允許我們在蘇北敵後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在頑我之間将有一次決戰,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對于我軍以何處為中心建立根據地的問題,指揮部參謀處提出了向北和向東的兩個方案。

向北,就是北進興化,直搗韓德勤老巢。理由是:郭村向北就是韓德勤地區,張星炳保三旅駐地,我軍直接從郭村向張星炳進行反擊,直趨興化。但是我們挺進縱隊的上司同志都不贊成,熟悉蘇北情況的同志也不贊成。雖然消滅張星炳旅是有把握的,但韓德勤必出兵打我,向北是水網地區,既寬且深的河道密如棋盤格,部隊行動必須船隻,難以展開,更難于遷回包抄打運動戰和殲滅戰,對我軍不利。而且很快就和韓德勤主力作戰,對于剛在江北會師立足未穩的我軍來說,準備也不夠充分。這個計劃隻有八路軍南下到興化附近,打下興化即與八路軍會師時才可實施。當時八路軍南下部隊才過隴海鐵路,相距過遠,時機不成熟。

向東,東進黃橋。理由是:第一,黃橋處于泰州、泰興。如臯、靖江之間,以黃橋為中心建立根據地,可以控制四縣,并可向南通、海門、啟東發展,我軍控制這一地區後,就可與江南部隊相呼應,控制長江通道,威脅日寇,而且切斷了韓德勤與江南冷欣的聯系。第二,盤踞黃橋一帶的何克謙部保安四旅,是一支土匪遊雜部隊,建制上屬于韓德勤,實際獨立為王。該部一貫勾結敵僞,.猖狂反共,特别是對黃橋地區的人民苛捐雜稅,綁票勒索,無惡不作,人民恨之入骨。有的軍官賭紅了眼,用拉出了弦的手榴彈向當鋪當銀元。有個團長應地方七紳招待宴飲,團長的馬棄卻鑽進後房強奸了士紳的女兒。這支隊伍如被消滅,數縣群衆和紳商無不拍手稱快。如果知道我軍東進,肯定會派人來敦請呢。第三,黃橋地區是農民暴動中建立紅十四軍的地方,革命影響較大;抗戰初期,上海黨又派人來進行活動,組建了工委和縣委,發展了黨的外圍組織抗日青年建國團,群衆基礎很好。另外,開辟黃橋,韓德勤由于何克謙是他忌恨的野馬,未必全力支援;待我軍建立黃橋根據地後,他必不能坐視,如遠道來攻,李明揚則隔河觀火,我軍就有了一個比較理想的戰場,可以進行順利的決戰了。

以上的向北、向東兩案相比,當然就沒有争論地認為東進黃橋為最佳。

陳毅同志把這一決心于七月十四日報新四軍軍部轉報中央和重慶周恩來同志:“決定整頓一周,向東挺進“在泰興精江、如臯、南通建立根據地,以黃橋為中心。”

于是,蘇北新四軍唱起“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一響亮的歌聲。

胡服方案

開國上将葉飛回憶陳毅排除各方異議率部東進黃橋建立抗日根據地

一九四0年七月二十日,胡服與鄧子恢同志聯名緻電陳毅并報朱(德)、毛(澤東)、王(稼祥)并緻彭、項、葉、黃,這一長電首先闡明了他們關于華中戰略問題的意見,分析比較了大别山、伏牛山、蘇北這三個地區的利弊,指出指出蘇北最利于我發展.必須取得蘇北,為整個中華建立一個總的鞏固的根據地。

少奇同志提出了有關下一步作戰計劃的意見、這些意見氣魄很大,在軍政雙勝方面也考慮周到,但在鬥争政策,發展方式和戰役組織上與陳毅同志的打算大不相同。

少奇同志的計劃是:陳毅所部暫不去黃橋,在原地“讓韓李集中部隊從東北方向”向我進攻時,我軍“以逸待勞,嚴陣以待,最好在他來攻三五天之内我不作大出擊,在原地則應準備獨立堅持兩星期至一個月。”以便在政治上向全國輿論和蘇北群衆證明“釁自彼開”。在軍事上則等待與配合強大的增援部隊的到來,共同進行決戰。少奇同志準備組織八路軍南下部隊和新四軍四、五支隊作數百裡大遷回,“以便在東台及其以南擊潰韓李主力”,“趕走韓德勤,最好李明揚也同時趕走。”

可以想見,這樣一場決戰,規模巨大,是半塔集保衛戰的發展和擴大,也是少奇同志訓示我回蘇北後進行戰鬥的發展和擴大。如獲勝利,則将一舉而囊括蘇北。果能如此,則華中局面就可以立即打開,黨中央發展華中的戰略計劃就可以獲得決定性進展。

胡服方案應該說是完全符合中央的路線方針的。

陳毅和粟裕等同志研究後,對他們原來拟定的蘇北作戰計劃作了兩個帶關健性的決策:

第一,“獨立布置發展蘇北工作。”陳毅同志根據長期作戰的經驗,也根據郭村戰鬥中待援不得的情況,深感到日僞頑的阻撓和鐵道、公路、河川、湖泊的阻隔下,不能把遠道增援作為戰役部署的基點,而應“積極準備單獨解決決戰任務”,“以獨立作戰為原則”。這就不可含采取“一氣打到底”的辦法,而是“有限度地、有步驟地鞏固發展”,“采取逐漸躍進的姿态”。

第二,團結争取兩李。胡服方案顯然是根據郭村兩李圍攻的行動來佔計,兩李會與韓德勤配合向我進攻.因之說讓“韓李集中部隊從東北方向”向我進攻時,把李明揚也“‘同時趕走”。但郭村戰鬥之後,經過一系列工作,已經消除了兩李與韓德勤配合向我進攻的可能性,韓德勤也就不可能越過兩李防區向我進攻。因而,陳毅同志密電上報說:“隻要我們今後争取得法,兩李有由中立可争取進一步。同時,韓部之中間分子更有傾向我們的可能。”

事實很清楚,這并不是路線和戰略方針的分歧。任何具體戰役、戰鬥都可能有多種方案,當然其中有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的施行取得勝利,并不說明其它方案是無可取的,或就是錯誤的。

七月二十三日,蘇北指揮部仍維持原議,并電告中央、新四軍軍部和中原局,開始東進黃橋。

紮根黃橋

部隊在揚泰地區休整了一周,在塘頭整編了部隊,在一個地主花園裡,開了連以上幹部的動員大會。陳毅同志作了動員報告,他激昂慷慨地說:我們這次東進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必須争取勝利。如若失敗了,就隻好下長江喝水;隻有勝利了,整個蘇北的局面才能打開。大家要下最大的決心,必須打敗敵人。當時,形勢确實十分險惡,七千之衆面對敵僞和十萬頑軍,而且宜陵、塘頭又交給了兩李,根本不能西返。

當時,非但是宜陵、塘頭、郭村交給了兩李,以後又将大橋、吳家橋的老防區讓給兩李接管。這一地區每月稅收五萬元。就象有人認為兩李是中間派,隻能團結,不能鬥争,打上門來也不能還手,否則就會把中間派打跑了這種片面性一樣,還有一種片面性認為陳老總搞統戰老是自己吃虧。這後一種片面性主要是目光短淺,看不到“予中間派以實利”,也就換取了順利東進,而且為以後各保安旅團都紛紛派代表來聯絡打下基礎。

七月二十五日出發東進,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我軍通過口(岸)泰(興)線上的寺巷口、缪灣兩李防區時,李軍如約讓路,并朝天鳴槍以掩蓋韓德勤耳目,我軍徉作奪路而過。

韓德勤接到保四旅何克謙的報告:發現“新四軍自宣家堡東侵,張公任部已撤走。”韓德勤親自打電話給李明揚,問是否有新四軍大舉東進?人數多少?為什麼不加阻欄?李明揚答曰:有此事,缪灣一帶正在激戰,據報新四軍“傷亡慘重”,一部繞道東去等等。業請求“副總座”即予補充彈藥。

韓德勤絕沒有料到我軍會放棄既得地區而全師東進,就指令何克謙保四旅由黃橋及其以南地區向北攻擊,同時指令陳泰運稅警總團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帶,妄圖南北夾擊消滅我軍于運動中。

我軍對何克謙、陳泰運兩部決定采取不同對策。對陳泰運以懲戒,目的在于警告他不要跟着韓德勤制造摩擦打内戰,應該團結抗日;對何克謙則予以殲滅。遂以第二縱隊為左路,保障側翼;第三縱隊迂回,斷敵退路;第一縱隊為右路,直取黃橋。

我二縱隊行至北新街以南時,陳泰運部已進到薛家垈、北新街一帶。指揮部指令二縱隊調頭北上,擊潰陳泰運兩個團,殲其一個多營。戰後、我方如數遣返了俘虜,還主動送還了部分槍支。陳泰運大喜過望。這個陳泰運,剛剛由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蘇魯戰區設計委員、北伐時代的老共産黨員黃逸峰同志從興化軟禁中營救出來,“奉命用兵”,碰得頭破血流,當然正中下懷,表示願與我軍共同抗日。而對我軍來說,陳泰運駐曲塘,在黃橋以北,正好作為與省韓之間緩沖地帶,便于我軍集中全力殲滅何克謙部。

何克謙不知死活殺向前來,正好是你來打我,我師出有名。二縱隊攻擊黃橋以北的蔣垛、古溪、營溪;三縱隊遷回,攻取搬經,截斷何克謙退路;我縱隊直搗黃橋,攻擊該鎮及其以南地區經七月二十八日一夜激戰,各部勝利完成任務。我軍于二十九日淩晨解放黃橋。此戰殲滅何克謙主力兩千餘人,何部特務團四百餘人在陳宗保同志率領下起義,編為新四旅第一團。

部隊在黃橋鎮稍事休整後,就進至如臯、如西地區。

一團乘勝攻克靖江東北的西來庵鎮日軍據點,四團攻克孤山僞軍據點。積極準備反擊日僞軍“掃蕩”和反頑軍摩擦的戰場,以及開創根據地的工作。從黃橋潰散之敵,散布農村為惡,擾亂農村社會治安,各團分散進剿,俘獲人槍很多,人民得以安居生産。

我軍到達黃橋時,沿途群衆夾道歡迎,而且熱烈要求我軍長期駐紮,保護地方,打擊日寇。八月初,成立了黃橋軍民聯合辦事處,恢複了黃橋周圍四個區的行政工作,由一縱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同志兼任主任,開始收稅征糧,解決部隊供應,粉碎國民黨想從财政上、給養上卡死我們的陰謀。八月下旬,成立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管文蔚、陳同生同志分别任正副主任。同時成立泰縣、泰興、如臯、靖江四個縣政府,由惠浴宇、陳同生、梁靈光、劉萬裡同志分任縣長。

為加速根據地的建設,準備韓德勤進攻,蘇北指揮部、軍分會于八月二十日下達了《對于建立黃橋大根據地的訓示》,着重指出:“目前的工作任務,積極充買主力,嚴格整訓部隊,努力群眾運動,建立民主政權的基礎,随時準備迎接反‘掃蕩’、反摩擦的勝利。”并對上述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方針和任務。這樣,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建設逐漸開展起來。

臨時行政委員會頒布了抗日民主施政綱領、“一五減租”法令和群衆團體組織法。當“二五減租”的口号提出後,引起了蘇北社會的反響。地主階級聽了國民黨反動派污蔑宣傳,害怕“變相共産”、“慢性革命”;廣大農民希望實行當年紅十四軍時的“打土豪分田地”,認為“二五減租”不解渴。我們一面以各種方式向農民、地主士紳解釋減租法令,一面組織群衆成立農抗會,上司農民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為培養軍政幹部,成立了蘇北軍政幹校,吸收了大批知識青年;開辦黨員訓練班,訓練提高新黨員;出版《抗敵報》(蘇北報);成立抗農會、婦抗會、青抗會等抗日群衆團體。

我軍也得到了擴大,單是八月份就擴充新兵一千二百名以上。主力擴大了,地方武裝也建立了,通如靖泰行政委員會警衛隊二百多人,如臯縣二百多人,靖江縣一百多人,泰興縣五六蔔人,區裡也建立了二三十人的武裝組織。

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以最快的速度建設得初具規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