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上将叶飞回忆陈毅排除各方异议率部东进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

作者:白马茶馆

东进!东进

开国上将叶飞回忆陈毅排除各方异议率部东进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

郭村保卫战胜利以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苏北问题了。陈毅同志于七月五日致电中央并新四军军部、中原局:“两李进攻已被击退,要求停战。我们意见:击敌、联李、孤韩为和平基础条件,使两李能为我们领导下的力量,使省韩、两李破裂。”

韩德勤在进攻郭村失败后,就煽动当时还在兴化城的李明扬,可以发给李明扬一笔“剿共”特别经费,还可以支援一大批弹药,八十九军还可以出动助战。

李明扬举棋不定:是俯首听命于韩德勤的摆布,还是和新四军讲和呢?中间势力总是有空可钻,何况,新四军方面以前还有一些交往呢。他决定连夜赶回泰州再作决定。

李明扬回到泰州,就接到朱克靖同志带来的陈毅书信和一首诗,信固情真,诗更意切。这诗就是《陈毅诗词选集》中的《送友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

停骆问战意如何?

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

歧途何事泣朱杨?

仲连智免蹈东海,

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

摩擦自我慎厥初。

诗中既用了斩马说的例子,警告李明扬如果再打下去,丢师失地,难逃一斩;又望李明扬不要仿徨,如杨朱歧途哭泣而返;劝说他学鲁仲连保持中间力量,而不要象岳飞蒙冤身亡。在我军释放被俘人员,归还缴获的部分枪支,放弃占领地区,停止进攻泰州等一系列的政策感召下,李明扬终于摆脱了痛苦的抉择,还是走左右逢源的老路以保存自己。

开国上将叶飞回忆陈毅排除各方异议率部东进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

这就是郭村战后,能与两李言和,趁机东进的历史背景。接着,我军又让出郭村、塘头、宜陵,并把吴家桥、大桥一带的三十里老防区及每月税收五万元一起让给两李,进一步巩固了与两李的团结合作关系。

七月八日,粟裕同志率领江南指挥部及老二团、新六团,在江南西塔山地区,击溃了顾祝同、冷欣所部的进攻,渡江北上,到达吴家桥地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将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兼政委,粟裕任副指挥(兼参谋长),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下辖第一团(原新四军老六团)、第四团(原挺纵四团)、第五团(王橙起义部队);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下辖第二团(原新四军老二团)、第六团(原江南新六团)、第九团(原江抗二团);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下辖第三团(原苏皖支队)、第七团(原挺纵二团)、第八团(由挺纵、江都游击队和苏皖支队一个连组成)。全部共七千余人,数量虽不大,但统一了指挥,部队面貌一新。

开国上将叶飞回忆陈毅排除各方异议率部东进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

江南主力北上以后.苏北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蒋介石、韩德勤绝不会允许我们在苏北敌后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在顽我之间将有一次决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我军以何处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指挥部参谋处提出了向北和向东的两个方案。

向北,就是北进兴化,直捣韩德勤老巢。理由是:郭村向北就是韩德勤地区,张星炳保三旅驻地,我军直接从郭村向张星炳进行反击,直趋兴化。但是我们挺进纵队的领导同志都不赞成,熟悉苏北情况的同志也不赞成。虽然消灭张星炳旅是有把握的,但韩德勤必出兵打我,向北是水网地区,既宽且深的河道密如棋盘格,部队行动必须船只,难以展开,更难于迁回包抄打运动战和歼灭战,对我军不利。而且很快就和韩德勤主力作战,对于刚在江北会师立足未稳的我军来说,准备也不够充分。这个计划只有八路军南下到兴化附近,打下兴化即与八路军会师时才可实施。当时八路军南下部队才过陇海铁路,相距过远,时机不成熟。

向东,东进黄桥。理由是:第一,黄桥处于泰州、泰兴。如皋、靖江之间,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可以控制四县,并可向南通、海门、启东发展,我军控制这一地区后,就可与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而且切断了韩德勤与江南冷欣的联系。第二,盘踞黄桥一带的何克谦部保安四旅,是一支土匪游杂部队,建制上属于韩德勤,实际独立为王。该部一贯勾结敌伪,.猖狂反共,特别是对黄桥地区的人民苛捐杂税,绑票勒索,无恶不作,人民恨之入骨。有的军官赌红了眼,用拉出了弦的手榴弹向当铺当银元。有个团长应地方七绅招待宴饮,团长的马弃却钻进后房强奸了士绅的女儿。这支队伍如被消灭,数县群众和绅商无不拍手称快。如果知道我军东进,肯定会派人来敦请呢。第三,黄桥地区是农民暴动中建立红十四军的地方,革命影响较大;抗战初期,上海党又派人来进行活动,组建了工委和县委,发展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青年建国团,群众基础很好。另外,开辟黄桥,韩德勤由于何克谦是他忌恨的野马,未必全力支援;待我军建立黄桥根据地后,他必不能坐视,如远道来攻,李明扬则隔河观火,我军就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战场,可以进行顺利的决战了。

以上的向北、向东两案相比,当然就没有争论地认为东进黄桥为最佳。

陈毅同志把这一决心于七月十四日报新四军军部转报中央和重庆周恩来同志:“决定整顿一周,向东挺进“在泰兴精江、如皋、南通建立根据地,以黄桥为中心。”

于是,苏北新四军唱起“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一响亮的歌声。

胡服方案

开国上将叶飞回忆陈毅排除各方异议率部东进黄桥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0年七月二十日,胡服与邓子恢同志联名致电陈毅并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并致彭、项、叶、黄,这一长电首先阐明了他们关于华中战略问题的意见,分析比较了大别山、伏牛山、苏北这三个地区的利弊,指出指出苏北最利于我发展.必须取得苏北,为整个中华建立一个总的巩固的根据地。

少奇同志提出了有关下一步作战计划的意见、这些意见气魄很大,在军政双胜方面也考虑周到,但在斗争策略,发展方式和战役组织上与陈毅同志的打算大不相同。

少奇同志的计划是:陈毅所部暂不去黄桥,在原地“让韩李集中部队从东北方向”向我进攻时,我军“以逸待劳,严阵以待,最好在他来攻三五天之内我不作大出击,在原地则应准备独立坚持两星期至一个月。”以便在政治上向全国舆论和苏北群众证明“衅自彼开”。在军事上则等待与配合强大的增援部队的到来,共同进行决战。少奇同志准备组织八路军南下部队和新四军四、五支队作数百里大迁回,“以便在东台及其以南击溃韩李主力”,“赶走韩德勤,最好李明扬也同时赶走。”

可以想见,这样一场决战,规模巨大,是半塔集保卫战的发展和扩大,也是少奇同志指示我回苏北后进行战斗的发展和扩大。如获胜利,则将一举而囊括苏北。果能如此,则华中局面就可以立即打开,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计划就可以获得决定性进展。

胡服方案应该说是完全符合中央的路线方针的。

陈毅和粟裕等同志研究后,对他们原来拟定的苏北作战计划作了两个带关健性的决策:

第一,“独立布置发展苏北工作。”陈毅同志根据长期作战的经验,也根据郭村战斗中待援不得的情况,深感到日伪顽的阻挠和铁道、公路、河川、湖泊的阻隔下,不能把远道增援作为战役部署的基点,而应“积极准备单独解决决战任务”,“以独立作战为原则”。这就不可含采取“一气打到底”的办法,而是“有限度地、有步骤地巩固发展”,“采取逐步跃进的姿态”。

第二,团结争取两李。胡服方案显然是根据郭村两李围攻的行动来佔计,两李会与韩德勤配合向我进攻.因之说让“韩李集中部队从东北方向”向我进攻时,把李明扬也“‘同时赶走”。但郭村战斗之后,经过一系列工作,已经消除了两李与韩德勤配合向我进攻的可能性,韩德勤也就不可能越过两李防区向我进攻。因而,陈毅同志密电上报说:“只要我们今后争取得法,两李有由中立可争取进一步。同时,韩部之中间分子更有倾向我们的可能。”

事实很清楚,这并不是路线和战略方针的分歧。任何具体战役、战斗都可能有多种方案,当然其中有最佳方案,最佳方案的施行取得胜利,并不说明其它方案是无可取的,或就是错误的。

七月二十三日,苏北指挥部仍维持原议,并电告中央、新四军军部和中原局,开始东进黄桥。

扎根黄桥

部队在扬泰地区休整了一周,在塘头整编了部队,在一个地主花园里,开了连以上干部的动员大会。陈毅同志作了动员报告,他激昂慷慨地说:我们这次东进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必须争取胜利。如若失败了,就只好下长江喝水;只有胜利了,整个苏北的局面才能打开。大家要下最大的决心,必须打败敌人。当时,形势确实十分险恶,七千之众面对敌伪和十万顽军,而且宜陵、塘头又交给了两李,根本不能西返。

当时,非但是宜陵、塘头、郭村交给了两李,以后又将大桥、吴家桥的老防区让给两李接管。这一地区每月税收五万元。就象有人认为两李是中间派,只能团结,不能斗争,打上门来也不能还手,否则就会把中间派打跑了这种片面性一样,还有一种片面性认为陈老总搞统战老是自己吃亏。这后一种片面性主要是目光短浅,看不到“予中间派以实利”,也就换取了顺利东进,而且为以后各保安旅团都纷纷派代表来联络打下基础。

七月二十五日出发东进,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我军通过口(岸)泰(兴)线上的寺巷口、缪湾两李防区时,李军如约让路,并朝天鸣枪以掩盖韩德勤耳目,我军徉作夺路而过。

韩德勤接到保四旅何克谦的报告:发现“新四军自宣家堡东侵,张公任部已撤走。”韩德勤亲自打电话给李明扬,问是否有新四军大举东进?人数多少?为什么不加阻栏?李明扬答曰:有此事,缪湾一带正在激战,据报新四军“伤亡惨重”,一部绕道东去等等。业请求“副总座”即予补充弹药。

韩德勤绝没有料到我军会放弃既得地区而全师东进,就命令何克谦保四旅由黄桥及其以南地区向北攻击,同时命令陈泰运税警总团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带,妄图南北夹击消灭我军于运动中。

我军对何克谦、陈泰运两部决定采取不同对策。对陈泰运以惩戒,目的在于警告他不要跟着韩德勤制造摩擦打内战,应该团结抗日;对何克谦则予以歼灭。遂以第二纵队为左路,保障侧翼;第三纵队迂回,断敌退路;第一纵队为右路,直取黄桥。

我二纵队行至北新街以南时,陈泰运部已进到薛家垈、北新街一带。指挥部命令二纵队调头北上,击溃陈泰运两个团,歼其一个多营。战后、我方如数遣返了俘虏,还主动送还了部分枪支。陈泰运大喜过望。这个陈泰运,刚刚由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苏鲁战区设计委员、北伐时代的老共产党员黄逸峰同志从兴化软禁中营救出来,“奉命用兵”,碰得头破血流,当然正中下怀,表示愿与我军共同抗日。而对我军来说,陈泰运驻曲塘,在黄桥以北,正好作为与省韩之间缓冲地带,便于我军集中全力歼灭何克谦部。

何克谦不知死活杀向前来,正好是你来打我,我师出有名。二纵队攻击黄桥以北的蒋垛、古溪、营溪;三纵队迁回,攻取搬经,截断何克谦退路;我纵队直捣黄桥,攻击该镇及其以南地区经七月二十八日一夜激战,各部胜利完成任务。我军于二十九日凌晨解放黄桥。此战歼灭何克谦主力两千余人,何部特务团四百余人在陈宗保同志率领下起义,编为新四旅第一团。

部队在黄桥镇稍事休整后,就进至如皋、如西地区。

一团乘胜攻克靖江东北的西来庵镇日军据点,四团攻克孤山伪军据点。积极准备反击日伪军“扫荡”和反顽军摩擦的战场,以及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从黄桥溃散之敌,散布农村为恶,扰乱农村社会治安,各团分散进剿,俘获人枪很多,人民得以安居生产。

我军到达黄桥时,沿途群众夹道欢迎,而且热烈要求我军长期驻扎,保护地方,打击日寇。八月初,成立了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恢复了黄桥周围四个区的行政工作,由一纵政治部副主任陈同生同志兼任主任,开始收税征粮,解决部队供应,粉碎国民党想从财政上、给养上卡死我们的阴谋。八月下旬,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管文蔚、陈同生同志分别任正副主任。同时成立泰县、泰兴、如皋、靖江四个县政府,由惠浴宇、陈同生、梁灵光、刘万里同志分任县长。

为加速根据地的建设,准备韩德勤进攻,苏北指挥部、军分会于八月二十日下达了《对于创建黄桥大根据地的指示》,着重指出:“目前的工作任务,积极充买主力,严格整训部队,努力民众运动,建立民主政权的基础,随时准备迎接反‘扫荡’、反摩擦的胜利。”并对上述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方针和任务。这样,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建设逐步开展起来。

临时行政委员会颁布了抗日民主施政纲领、“一五减租”法令和群众团体组织法。当“二五减租”的口号提出后,引起了苏北社会的反响。地主阶级听了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宣传,害怕“变相共产”、“慢性革命”;广大农民希望实行当年红十四军时的“打土豪分田地”,认为“二五减租”不解渴。我们一面以各种方式向农民、地主士绅解释减租法令,一面组织群众成立农抗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为培养军政干部,成立了苏北军政干校,吸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开办党员训练班,训练提高新党员;出版《抗敌报》(苏北报);成立抗农会、妇抗会、青抗会等抗日群众团体。

我军也得到了扩大,单是八月份就扩充新兵一千二百名以上。主力扩大了,地方武装也建立了,通如靖泰行政委员会警卫队二百多人,如皋县二百多人,靖江县一百多人,泰兴县五六卜人,区里也建立了二三十人的武装组织。

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以最快的速度建设得初具规模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