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薛岩憶張鐵民先生:永遠的“鐵老”

文/薛岩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張鐵民先生風采

張鐵民先生簡介

張鐵民(1935年10月——2018年8月),山東省郯城縣馬頭鎮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文藝創作,發表過劇本、詩詞、小說、散文等作品,有劇作選《銀杏樹下》、劇史論稿《柳琴戲》、長篇曆史小說《算聖傳奇》《鐵民自選集》(三卷本)等多部著作出版。國家一級編劇,先後擔任臨沂市戲劇創作研究室主任、臨沂市戲劇家協會主席等職務。2008年,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人們習慣地尊稱張鐵民先生為“鐵老”,不僅是敬重他的“鐵嘴”、“鐵筆”、“鐵書法”、“鐵意志”,更是敬佩他無處不在的愛心和慈祥。鐵老溫良謙和,清峻博雅,勤耕筆耘,才情遠播,對朋友坦白真摯毫無保留,對晚輩春風化雨循循善誘,赢得了藝術界新老朋友的廣泛尊重。鐵老尤其注重提攜後進,誨人不倦,悉心指導,發現、挖掘、培養了一批青年作家、青年音樂家、青年舞蹈家、青年民間文藝家、青年曲藝、戲劇家,鐵老的愛心和付出,對培養沂蒙文藝新人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年輕時代的張鐵民先生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張鐵民先生書法

多少年來跟鐵老在一起無論工作上,還是在生活當中,最大的責任總是鐵老先扛着;最重的任務有鐵老先擔着;最難辦的事情鐵老先辦着,每當我們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鐵老總會憑着多年來鑄就的“鐵”的威望,在很多地方、很多場合,對我們年輕人給予關照,甚至有些時候還有點“護短”。是以,我們小一輩的稱張鐵民先生為“鐵老”還有一層“鐵靠山”的意思。

和鐵老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而難忘的,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鐵老雖然長我們20多歲,可是他與我們之間根本沒有代溝!他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思路清晰敏銳、博聞強記,電腦、微信玩得比我們還娴熟。多少次我們一起領受任務、相約一起出去采風、一起開創作會。有時,也為了一台晚會的風格、一個創意、一個橋段、甚至一句台詞而争得臉紅耳赤、慷慨激昂,但這絲毫也不影響我們的感情。每當大家達成共識,各自領了任務後,我們會坐下來開懷暢飲,那時鐵老便一改開會時的嚴肅,或頻頻舉杯左擋右勸,或俚語趣話妙語連珠,有時還即興來段詩朗誦,而就在這種氛圍中那一場場晚會的序幕,也就此拉開了。

鐵老曾對我多次感歎說“咱爺們有緣!”這是真的!1977年,我從山東“五七”藝校(今山藝)畢業配置設定到臨沂工作,就有幸認識了鐵老,算算也40多年了。40多年來深得鐵老的教誨和關愛,至今所有的情景都曆曆在目:1982年,參加了鐵老創作的新編曆史平劇《道同》的排演;1984年,參加了鐵老創作的現代平劇《春潮》的排演;1990年,鐵老創作了兒童歌舞劇《少年車胤》讓我擔任導演。後來,此劇獲得了山東省兒童劇、校園劇比賽銅獎;1993年,鐵老創作了以珠算發明家劉洪為原型的8集電視連續劇《算聖》,鐵老派我去做了演員兼劇務。這期間,鐵老還創作了大型現代柳琴戲《沂蒙霜葉紅》《彩石峪》《銀杏樹下》中型戲劇《明月皎皎》和小型平劇《将軍與馬夫》《福生看瓜》等一批劇作,在省内外戲劇屆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2003年,組織上派我兼任市柳琴劇團團長,面對當時戲曲創作的窘況,局上司邀請鐵老協助抓柳琴戲的創作,鐵老沒有推辭,傾力相助,2004年鐵老為藝術總監,組織創作了反映沂蒙紅色故事的系列柳琴劇《沂蒙情深》去徐州市參加了中國徐州柳琴節,獲得多個獎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07年鐵老主動擔當,邀請了省藝術創作室原主任張澎先生、著名劇作家李應該先生合作創作了大型新編曆史劇《王祥卧魚》,此劇2008年受邀晉京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展演”,為我市舞台藝術創作再攀高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李應該與張鐵民,薛岩在沂河岸邊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張鐵民劇史著作《柳琴戲》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張鐵民作品集《鐵民自選集》(三卷本)

在給鐵老緻悼詞的時候,我才知道鐵老是于1997年退休的。說實話,對于鐵老退休的時間概念我一直是模糊的,因為鐵老一直都是忙碌的、在場的,沒見他真正地休息過。早些年不算,從1991年由李凡修同志擔任總導演的樂舞詩《沂蒙豐碑》到大型水上實景演出《蒙山沂水》;從陳鴻林同志在臨沂電視台創辦的《歡樂在今宵》欄目,再到市紀委組織的《正氣之歌》全市巡演;從大型歌舞《沂蒙頌歌》到專場演出《沂蒙紅嫂頌》的推出;從一年年的春節晚會到一場場各種類型的專場演出;從書聖文化節到諸葛亮旅遊文化節——哪裡沒有鐵老的身影,哪裡沒有鐵老的文采,哪裡沒有鐵老的心血!

我市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沂蒙》,劇組把幾十本劇本送給鐵老,讓鐵老給提提意見把把關。鐵老戴着老花鏡趴在那裡,一字字推敲、一句句斟酌,一頁頁批注,幾乎日夜不辍。劇本改完了,鐵老也累病了。有人不了解,說鐵老既不是編劇也不是導演,既不挂名也沒有稿費,這麼認真圖的什麼?鐵老說:“咱什麼也不圖,人家信任咱,咱就的認真負責,這是拍咱沂蒙的戲,可不能出問題啊”。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薛岩參加張鐵民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會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與張鐵民先生在沂水天上王城參加創作研讨會

2018年年初,我接到創作柳琴戲《崔家溝》的任務。在寫這部戲的過程中,我曾多次請教鐵老,鐵老給我支了不少招。經過幾個月的創作,這部戲就要準備下地進入排練了,為了保證品質,6月初的一天,我再次去鐵老家裡請教,也就是這次,我們突然發現鐵老變了,瘦得厲害,人明顯地見老了,當我們出了鐵老的家門,這次他破例地沒有遠送我們,而是站在客廳門口向我們招手,好久不願離去。

8月11日晚8點左右,我接到電話,馬上意識到“鐵老不好了!”于是急忙和兆連、啟忠一起趕到醫院。此時的鐵老已經是彌留之際。見我們趕到,守在病床邊的趙姨握着他的手喊:“鐵民、鐵民,你醒醒吧,薛岩和兆連他們來看你了——”可是老爺子再也沒有回應了。

當晚20時,我們尊敬的鐵老與世長辭!

“山水長咽換不回,臨沂隕落文曲星。”寫到這裡,淚水不禁再一次模糊了我的雙眼。擡頭一看表,已是次日淩晨,此時的窗外萬籁俱寂,黑黑的夜空中,仍有幾顆星星在閃爍,那顆最亮的星星仿佛就是鐵老,鐵老好像還在時時刻刻地關注着我們……

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鐵老!

作者簡介:

薛岩,國家一級編劇,原臨沂市文旅局副局長、臨沂市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

清明節特刊《人間永憶》丨薛岩憶張鐵民先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