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本叔
剛剛,終于宣判了!

重慶姐弟墜亡案的宣判結果終于塵埃落定:孩子生父及其女友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網友直呼大快人心!
這對喪心病狂的惡魔,得到了法律的嚴懲。
2020年11月2日,重慶南岸錦江華府,一對不到三歲的姐弟從15樓墜下,雙雙殒命。
據說,當時孩子的爸爸正在家休息,聽到孩子墜樓的消息,慌張跑下來,連鞋子都沒來得及穿。
他癱坐在地上,捶胸頓足、悲痛不已,不斷用頭撞牆,嚎啕大哭。
畫面傳上網,網友們紛紛對這場“意外”表示了心疼和惋惜,感歎“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不知多久才能走出失去孩子的陰影”。
然而,沒想到,這個案件竟然迎來驚天逆轉。
“姐弟墜樓”,并非意外,而是蓄意謀殺。
兇手不是其他人,居然就是那個嚎啕大哭、痛不欲生的父親張波。
沒想到,這一切竟然都是,惡魔自導自演的苦情戲!
這起案件背後隐藏的真相,更是觸目驚心、令人不寒而栗。
原來,“惡魔父親”不是臨時起意殺死自己的兩個孩子。
而是和現女友謀劃了很久,一步步把孩子推向了死亡邊緣。
2020年2月,張波和前妻離婚。雙方約定,女兒歸女方撫養,兒子六歲前歸張波撫養,六歲後歸女方撫養。
平日疏于承擔父親的責任也罷,豈料,張波在得知新女友和其父母無法接受自己有兩個孩子後,居然産生了一個荒唐且泯滅人性的想法。
他覺得孩子就是自己追求幸福路上的絆腳石,于是選擇“讨好”女友,決定掃清這兩個“障礙”。
于是,兩人開始密謀,怎樣謀害兩個孩子的生命。
在高空墜樓意外前,張波和女友葉誠塵居然策劃過三次謀殺。
2020年10月,第一次謀殺計劃,因為前妻全程跟着,未能得逞。
可這次的失敗,并沒有讓他們兩個人迷途知返,反而讓葉誠塵更加急躁。
此後,葉誠塵更是頻繁唆使張波趕快動手。
沒過多久,11月1日,張波又主動找到前妻,謊稱想孩子,讓她把孩子送來。
許是因為孩子奶奶一直在家,張波沒尋着下手的機會。
到了晚上,女兒突然提出想要在爸爸家過夜,想着讓他們培養培養感情也是好的,前妻就同意了。
卻沒曾想,這竟是她和女兒的最後一次通話,也成了她永遠的遺憾。
11月2日事發當天,張波母親外出有事,張波終于等來了機會。
張波沖到孩子玩耍的房間,把兩個孩子直接從15樓扔下去,導緻女兒當場死亡,兒子經搶救無效死亡。
他們的謀殺計劃,終于得逞了。
難以想象,兩個孩子扔下樓的那一刻,眼裡該有多深的絕望和無助!
都說虎毒都不食子,這種人,根本不配為人父母!
不是生了孩子、有了養育之恩,就可以随意主宰孩子的生命,剝奪孩子生的希望。
孩子也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也會有自己的喜惡和願望,他們不該被傷害!
有時候,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 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前陣子,“啃娃族”火上了熱搜。
何為“啃娃”?顧名思義,就是一些父母,不靠自己工作,反而把孩子當成養家糊口的搖錢樹,終日坐享其成。
孩子們在本該享受快樂的年紀,卻用稚嫩的肩膀,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去年,小“網紅”佩琪就曾經引發過大衆關注,3歲的她體重足足有70斤重了。
為了圈流量、博眼球,父母竟把三歲的女兒硬生生喂成70斤,當吃播賺錢!
螢幕前,小佩琪坐在一個巨大的飯盆前,正在狼吞虎咽地往嘴裡塞着各種食物。
佩琪吃的東西也越來越離譜,漢堡、炸雞、可樂、泡面……
3歲的孩子,她能懂什麼呢,她隻是聽着父母的話,機械地嚼着。
吃着吃着,佩琪吃不動了,向父母露出哀求的表情。
但父母卻像看不見似的,繼續給小佩琪碗裡添加食物,即便她再怎麼低聲央求:
别弄了别弄了别弄了……
她的父母嘴上答應着,一轉身就把她剛吃空的盤子加滿食物。
長年累月地暴飲暴食,讓她的體重早已超标,走起路來一瘸一拐,連翻身都極度困難。
可她的父母卻把佩琪的“食量”當做“流量”,博取關注賺大錢。
很心疼,很憤慨,但佩琪并非個例,無數的翻版仍在上演。
一位叫做“谷歌”的小童模,從3歲開始做童模。
她拍一件衣服120元,一天可以拍264件,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31680元。
一年中有超300天她都在工作,白天上學,放學後就進攝影棚,拍到深夜才下班。
但,小谷歌面對“你喜歡拍戲還是拍平面?”的問題,她隻敢小心翼翼地說,“我什麼都不喜歡,我喜歡像我同學一樣。”
孩子的呐喊他們都聽到了,可那又怎樣?他們在乎嗎?
生完孩子打着愛的旗号,卻瘋狂對孩子吸血,滿足自己的私心,為自己牟利。
孩子選不了自己的出生,亦選不了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不負責任,往往是對孩子的慢性謀殺。
作為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好好教導,用愛澆灌。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視訊。
3歲小女孩,聽見外面的爆炸聲就會哈哈大笑。
仿佛隔着螢幕,也能感覺到小女孩的歡樂。
其實,是因為她家裡所處的環境比較混亂,時常能聽見外面的爆炸聲、打架聲。
為了避免孩子害怕,給孩子留下陰影,她的爸爸便謊稱:“外面是在放煙花、小朋友在玩玩具槍。”
并約定“煙花”的聲音一響起,二人就同時大笑。
有些父母因為生活,視孩子為他們謀生的“工具”。
可有些父母,即使生活千瘡百孔,卻依然用滿滿的愛去真心呵護孩子。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而不是一生無法治愈的傷痛。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父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當父母。
要知道,養育孩子,絕不僅僅是生下他、喂大他那麼簡單的事。
生下孩子,真的隻是個開始,「養育」才是為人父母的根本。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一段特别動人的話: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為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等待的是父母的愛和溫暖。
父母,作為孩子的至親,既然選擇生下他們,就要努力配上“父母”這個身份。
因為誰都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是以,在陪伴孩子的路上,必定伴随不斷的學習。
從此刻起,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擁有一個遠離傷害的童年,也希望每個父母能好好愛自己的孩子,為孩子撐起一片天。
點個【在看】,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愛,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特别福利-
2022年“少年演說家” 潛能開發營開始招生啦!
這個寒假,讓孩子們邂逅更加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