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在2021年的10月份我們幼稚園來了一個3歲多的孩子叫小兔。剛來的時候看着特别瘦小還不會說話,我們都挺心疼這孩子。

老師沒事了就教他說話,慢慢地簡單地一個字兩個字會說了,我們都特别高興。沒事了都願意抱着他,跟他聊聊天,教教他說話。

直到現在孩子說話還是不行,經過這麼幾個月的觀察與接觸,我們老師發現并不是孩子的問題。

現在孩子和老師們也熟悉了,吃飯的時候不想吃了就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也不動,就用手指着自己的碗盤再指指放碗盤的桌子讓老師幫忙送過去。

從孩子的這些表現我們認為孩子不是不會說話,也不是不想說話;而是在家裡家裡人給孩子的照顧太到位了,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用說話想要做的事就已經做完了。

俗話都說: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當然不站着了。孩子隻用指指點點一哼哼就到位了,那還說話幹嘛,說話怪累的。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孩子還是喜歡自己去做事的。

這樣雖然都省事了,但是卻破壞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和需要。

本來孩子應該在一周半左右學會說話,但是現在3周多隻會簡單的爸爸、媽媽、行,還得是教好幾遍。

本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可以自己穿脫鞋襪,但是他做不到。

本來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能夠根據老師的要求去送碗盤,但是他不想做,就想讓老師幫他完成。

本來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是可以在戶外自由跑跳、玩鬧的時候,但是家長怕他生病不敢讓他戶外。

本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根據老師的要求可以自由喝水、小便的;但是他卻還要帶着尿不濕,不然就會尿褲子。

孩子這樣的表現,難道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嗎?當然不是,是家長的問題。孩子都是好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改變,孩子自然就會好。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我們的引導和榜樣作用很重要。

那我們家長需要怎麼做呢?

了解0-6歲幼兒發展敏感期、吸收性心智特點、幼兒發展指南綱要。

多學習一些6歲以内孩子各年齡段各項能力發展名額,根據名額要求讓孩子能夠在相應的年齡段的名額範圍内。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敏感期

在孩子需要表達自己意願,鍛煉語言表達和口腔發展的能力。

在孩子應該學會說話的年齡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什麼要說出來,家長可以裝傻,孩子不說,就不知道要幹嘛。

2周左右孩子的語言表述應該差不多簡單的語言都能說出來,也不是硬要讓孩子必須說出來,有的孩子就是都知道但是不想說。

我們可以不強迫,但是也需要讓孩子鍛煉表達,2周左右是需要有一定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口腔肌肉發展,什麼都是長時間不用就會生鏽。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我們其樂融融一起聊天。

讓孩子練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們可以适時幫助孩子,但是我們一定要保證孩子自己是能完成這些事情的,哪個年齡段應該做到的自理的技能有什麼,一定要了解。

最起碼2周半左右是能夠自己穿脫鞋襪沒有問題的,如果孩子不會,說明練習不夠。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鍛煉和練習的。平時和孩子邊玩遊戲就邊練習了。一定要和孩子多玩遊戲。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自己的褲子要自己穿。

多運動,身強體壯,提高抵抗力。

孩子可以幹的事情就要讓孩子自己嘗試,哪怕多跑幾趟也沒有關系。鍛煉和培養孩子為主。

戶外活動很重要,天氣好的時候一定要多到戶外曬曬太陽,跑跑跳跳。身體再弱的小朋友也需要多接觸戶外,這樣才能适應不同的溫度變化,減少生病。

天氣是不可能永遠恒溫的,我們不能改變的東西,我們就要去改變自己适應它。天氣有冷有熱,我們要讓我們的身體學會去适應它才是正确的選擇。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天氣再冷也需要戶外活動。

我們要不怕麻煩,為了讓孩子更好成長,我們就要付出所有。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過了就不能重來,也不能傳回,隻能往前走。

我們一定要在我們現有的知識、能力、金錢等能做的最大限度讓孩子最好成長,這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完成的。

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懶”媽媽

一起勞動才有意義。

我們省一時的事,煩一世的心,後一生的悔。我們還是要在需要費心的時候多費心。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費心的時候,他大概也就不需要了。

是以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懶”媽媽很重要,什麼應該懶,什麼能懶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重要内容。

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做一個很ok的媽媽吧!

自己可以的,就要練習自己做。孩子是可以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