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導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各方勢力角柱,要争奪着統一中原的霸業,于是就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吳各國分别占地為王,稱霸一方。

為了促進霸業的實作,各方都廣招智者謀士,而一個優秀的軍師在亂世中對主上是至關重要的,諸葛亮、郭嘉等人都在各自的陣營盡心輔佐,盡己所能地為主公奪得天下。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被水鏡先生預言“得之可得天下”的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用真誠請回來的人物,而諸葛亮的才能是不出茅廬便已可知天下局勢,不可謂之不神。在劉備去隆中拜訪諸葛亮時,諸葛亮就對劉備闡述了天下三分之事,而就在諸葛亮出師之後,也一直盡心的實施自己的謀劃,與東吳結盟,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奪取漢中為劉備的蜀國帝業奠定了基礎。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而自從諸葛亮被劉備從茅廬中三顧請出後,劉備可以說對他言聽計從,甚至是過度依賴,對于諸葛亮提出的計策劉備都是深信不疑,堅定執行。效果上看,諸葛亮真可謂是神機妙算。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但是隻有一件事,劉備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規勸,那就是關羽的死,劉備不聽勸阻去讨伐東吳要為二弟報仇,緻使蜀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根基開始動搖,而劉備自己也含恨在白帝城。

白帝城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劉禅如果能擔得起這個皇帝,你就輔佐他,助他成就蜀國的霸業,如果他沒有那個本事,你就另尋他人,一切的事都聽你的。”這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他完全地将蜀國托付給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是盡忠之人,對劉備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所能地輔佐少主劉禅,光複漢室。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三國演義》中,阿鬥的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這個趙子龍殺得七進七出保下來的孩子長大後成了“樂不思蜀”的主人公,這個蜀國少主劉禅,在蜀國滅亡後,他自願做了俘虜,安逸的沉迷玩樂,絲毫沒有想過重建蜀國大業。然而,真實的劉禅真的就是那麼不堪?真的就是那麼扶不起嗎?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也不盡然,劉備的時候說得很清楚,如果劉禅不行,不适合做皇帝,諸葛亮可以廢掉,這個權力是已經給到了諸葛亮的。但是諸葛亮并沒有這麼做,而是一直盡心地在輔佐,說明劉禅并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當時的環境下,又有父親那樣的遺言,擺在劉禅面前的隻有兩條路,一種就是攬權等諸葛亮廢了他,另一種就是表現的遊戲人生,對權力毫無欲望,隻有這樣,諸葛亮才沒有理由廢掉他。這樣的劉禅還是扶不起嗎?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也許諸葛亮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廢掉他吧,在劉禅繼位之後,諸葛亮為了快速恢複蜀國元氣,百姓休養生息,一邊加大自己的糧食儲備,一邊抓緊軍隊的訓練,為北伐統一中原做準備。諸葛亮為了漢室真可謂是鞠躬盡瘁,先後五次出征北伐,但是終究也是肉身凡胎,飲恨五丈原。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在諸葛亮去世前,劉禅并沒有自己親自趕到賬下去探望,而隻是派個一個下人去,不僅如此,他還讓下人問了一個讓人甚是寒心的問題,去得下人戰戰兢兢的代劉禅問道“丞相仙去了,那您的兒子要怎麼辦呢?”

劉禅還是很忌憚諸葛亮的,怕他的兒子一旦進入朝廷,對自己還是一樣的威脅。諸葛亮何等的聰明,直接要下人回轉劉禅,“自己家中有800顆桑樹,夠孩子往後生活。”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也許此刻諸葛亮才會有所感悟,原來劉禅并不隻是會吃喝玩樂的荒誕之徒,他小心翼翼地隐藏了自己對權力的渴望,将用人的大權交給自己,為他選賢任能,待到自己死後,他又可以将權力收回。

一放一收,他還是那個扶不起的劉阿鬥嗎?就是這樣一個衆人眼中“爛泥扶不上牆”的劉禅,憑借諸葛亮給他留下的人才,在蜀國又經營了29年之久。

諸葛亮在臨死前,被阿鬥問了一個問題,才知道他傻都是裝的

結束語:後來蜀國還是被滅,劉禅自願的開城門投降,在當俘虜時沉迷玩樂,又被冠上了“樂不思蜀”的稱号被後人嘲笑至今。其實縱觀當下時局,天下已定,劉禅有心複國也沒有那機會,倒不如裝瘋賣傻的保自己一世平安。這樣一看,劉禅還真的傻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