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魚能活着遊出重慶!"這句話乍一看有點吓人,卻很生動地表達了重慶人對魚的喜愛,但是,不是魚哦,而是吃魚!

依山吃山,水吃水,生活在長江和嘉陵江邊,還有碼頭文化,重慶人都非常擅長吃魚,大約魚吃的種類很多,如辣魚、水煮魚、烤魚、泡菜魚、豆魚、砂鍋魚、冷鍋魚......想想看,讓人們去掉。
重慶人的性格大膽,城市一直充滿江湖氣息,是以做魚不如江南精緻,它粗犷、熱、大膽,連烹饪場景都火辣辣、火爆。
重慶幾乎每個區縣都有自己的好魚,前段時間,我和朋友一起去重慶閩南玩,品嘗了當地著名的泰安魚!
泰安魚是重慶著名的菜品,從重慶南區泰安鎮出發,閩南從重慶主要城市開車約1小時,現在還可經高鐵,坐35元坐40分鐘即可到達,閩南是陳偉的故鄉,有着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遺産, 在閩南鄉下開車,不用注意就會遇到百年古迹。
從閩南市到泰安鎮開車約30分鐘,我喜歡在南邊開車的感覺,平地開闊,建築少,多了稻田,菜田,果園,還有樹林,傍晚,夕陽灑下來,度假休閑感覺油!
泰安鎮隻是一條路,開了20多家泰安養魚場,店鋪一般簡單,像農舍,更有鄉村氣息,但每個周末晚上,路邊都坐滿了車,有當地,有重慶主城,更有四川成都、内江等地,它們都是炯炯魚的美味佳肴。
追溯到泰安魚,它的前身是泰安鲶魚,翻閱了《元南縣智品》中記錄的"鲶魚,即唐詩'縮小'鼻涕蟲"。泰安鎮,縣,佤族漩渦。肚子裡多了斧頭,青色黑色,好吃,對他來說真的是難得一見。"泰安人很早就把鲶魚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烹饪方法,但當時的鲱魚是鑼魚,産量很小,是以人們紛紛改用花、白鲱魚等鲭魚的替代品,形成了今天的泰安魚!"
但泰安魚真的傳遍了四川和重慶,還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泰安鎮作為重慶和四川的交通,卡車司機、公共汽車司機經常來這裡旅行,人們總是喜歡在泰安鎮吃飯,由此發現泰安魚相當美味和獨特,自然傳播了它的名聲!
泰安魚最初被命名為"鲶魚",因其粗犷的刀功,就是把魚變成一塊。切塊後,将魚包裹在一層薄薄的蕃薯粉中。
然後放入熱油鍋中脆黃金黃色,大約幾十秒的時間,這一步的火等掌握對,早夠酥脆,晚再貼。
一位主廚負責魚,另一位主廚負責烹饪魚湯,這道湯中加入辣椒、海椒、辣椒、洋蔥和大蒜等,看起來辛辣誘人,酥脆的魚立即放入湯中煮至20分鐘,等魚兒充分品嘗,撒上芹菜、洋蔥段,将品種的泰安魚做成濃郁的風味。
泰安魚的味道比辣魚還溫和,它看起來辣爆,但實際上很美味,層次感很豐富,最重要的是魚塊保持完好無損的形狀,原來我以為這麼大的魚煮出來估計會更粗糙,從沒想過魚很細膩新鮮。
吃完魚,還可以在鍋底,再煮成魔芋頭、豆皮、豆幹、絲瓜料,上白米飯,好吃到爆炸!
更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六個人吃了兩大盤泰安魚,一大盤鹹菜魚,再加上幾道小菜,吃起來支援,甚至隻有230元,人均不到40元,真的很久沒覺得這麼劃算的晚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