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淩源市劇團送戲下鄉紮根百姓 2022将再推新戲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評劇以它特色鮮明的唱功、淺顯易懂的唱詞、明白如話的演唱,成為中國戲曲百花園中一支絢麗奇葩。

朝陽淩源有一支頗享盛譽的團隊常年演出評劇作品,為百姓帶去藝術享受,這就是淩源市新鳳演藝有限公司(原淩源市評劇團)。這支專業戲曲院團成立于1973年,幾十年來一直傳承着淩源幾代戲曲人的夢想,以評劇表演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讴歌新時代,反映濃郁的生活氣息,以獨特的魅力影響着百姓的生活。

淩源市劇團送戲下鄉紮根百姓 2022将再推新戲

劇團是淩源的一張文化名片,通過送戲下鄉演出讓百姓在傳統的藝術形式下了解生活變化,憧憬美好未來。多年的執着,多年的熱情,多年的努力,讓觀看評劇演出在百姓生活中紮根。2018年演出363場,2019年演出430場,2020年演出380場,2021年演出310場,平均每天一場演出,疫情下也堅守在舞台上,為淩源及周邊市縣人民群衆送去精神食糧,是全省演出最多的藝術院團。

淩源市劇團送戲下鄉紮根百姓 2022将再推新戲

沐浴着黨和政府的關懷,乘着戲曲振興的東風,劇團除演出傳統戲曲外,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排演新戲,歌頌農村的新變化,取得良好成績。創作的評劇《黑嫂進城》、《新人面桃花》、《風流屯的娘們》等多部大型劇目參賽中國評劇節及遼甯省藝術節,獲得多項獎項。2018年創作的現代評劇《淩水灣》,獲遼甯省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每年的新春佳節,劇團響應黨委和政府号召,承辦迎新春文藝演出活動,認真謀劃,支援和鼓勵全市各個小劇團來春節戲曲舞台參演,并在排練中悉心輔導,耐心幫扶,推動了城鄉文化同步發展,為戲曲在民間迅速生根發芽奠定了基礎。劇團承辦的2019年淩源首屆《戲曲晚會》,全市各行各業的300餘名戲曲愛好者踴躍參加,節目多彩紛呈,氣勢磅礴,演出現場掌聲此起彼伏,展示了淩源戲劇的文化底蘊和在傳承中得到發展和創新的良好勢頭。2021年,在慶祝建黨百年戲曲進鄉村活動中,劇團排演了現代評劇《劉胡蘭》,緬懷先烈,讀史思今,讓百姓感受到我們黨的崎岖的發展曆程,更深深地懂得生活的味道,更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淩源市劇團送戲下鄉紮根百姓 2022将再推新戲

淩源不僅有評劇,還有影調戲,淩源影調戲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八十年代演出的《寡婦門前》獲省地方戲曲調演一等獎。為了傳承發展好這一全國獨有的我省地方戲曲劇種,2020年初,在淩源市文旅廣電局的安排部署下,劇團下基層走訪老藝人,挖掘古老曲調最原始的淩源影調戲精髓,并請劇作家王宇石進行劇本創作,排演了淩源影調戲《香槐嶺的笑聲》,該劇用原生态的淩源影調戲曲譜貫穿始終,把丢棄多年的淩源影調戲重新搬上了演出舞台,經過反複打磨,正式參賽遼甯省小戲調演,獲一等獎;2021年又排演了淩源影調戲《婆婆還鄉》,在遼甯省第一屆地方戲曲小戲展演中,以獨特的演出方式、感人的故事情節、淩源戲曲人的熱情,受到觀衆及專家一緻好評。2022年,計劃創排大型淩源影調戲《百合芬芳》,讓淩源影調戲這個傳統劇種老樹結新芽,綠草譜新芳!劇團将繼承傳統,大力傳承地方戲曲,每天一場演出,讓百姓在藝術中愉悅身心,享受美好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