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熒幕上的媽媽專業戶,病重時親兒子卻從未出現過。
她是大衆公認的“醜”,丈夫長相出衆卻對她毫不嫌棄、不離不棄。
她就是“醜娘”張少華,40歲選擇做演員最終獲得白玉蘭獎的著名老戲骨。

和别的老戲骨相比,張少華的身上總是圍繞着不少争議。
生前被指年輕時“無惡不作”,死後在友人悼念的微網誌下依然罵聲不斷。
張少華到底做了什麼以至于一生背負罵名?丈夫張惠寶又如何給了妻子“不滅的愛”?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張少華:嫁給張惠寶是我做過唯一正确的決定。
一、
張少華去世30天後,她的丈夫張惠寶發了一條緬懷的微網誌。
對于曾經傳聞,他以四個字“清者自清”進行回應,希望為故人留一個身後清白。
文章末尾,張惠寶情真意切地說道:“老伴!愛你!”
這是張惠寶這輩子第一次對張少華說“愛”這個字,可她卻永遠聽不到了。
1946年,在那個新中國還未成立的動蕩的年代,張少華出生了。
她并不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她們全家上上下下一共有九個孩子。
雖然張少華在皇城腳下長大,但她們的生活決不能稱得上富裕。
一家幾十口人蝸居在十幾平方的小平房裡,吃喝拉撒睡全在這不足20平方的空間中進行。
母親在家帶孩子做飯,一家人全靠父親一人賺錢養活。
張少華3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因病去世,隻留孤苦無依的母親和一群尚不懂事的子女。
其中,張少華年齡最小的弟弟當時還不滿三個月。
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倒了,養活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身上。
又要賺錢又要照顧這麼多孩子,母親實在分身乏術,便将幾個孩子送到了老一輩那裡。
即便如此,母親依然力有不逮。
有時候母親顧不上這麼多孩子,就由年齡大的照顧年齡小的。
張少華作為姐姐,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重任。
一次,弟弟哭鬧不止,張少華想着可能他是餓了,準備将他抱起來喂飯。
剛站起來,張少華腳下不穩,一個踉跄把弟弟重重摔在地上。
突然的撞擊讓弟弟的哭聲頓了一下,反應過來後嚎啕不止。
母親聞聲趕來,看着眼前這一幕怒不可遏,不由分說,抄起夾煤球的火架子朝張少華身上狠狠打去。
這隻是張少華童年的一個片段,她的兒時實在稱不上一句“幸福”。
那時候,最讓張少華開心的一件事就是,母親工資下來後,家裡偶爾做一頓帶肉沫的炸醬面。
為了讓一家人都能吃到,母親會在醬裡放兩大勺鹽。味道齁了,大家吃的也就少了。
沒辦法,生活實在是太苦了。
雖然張少華小時候沒少挨打,日子過得也苦巴巴的,但在她的心中,母親依然是一個“神人”。
母親身上的能幹、勤勞、以及被時代逼出來的生活智慧,都成為張少華日後作為“媽媽專業戶”成名的養分。
成名後的張少華在節目上回憶自己的母親,她說:
“母親一人養活9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擱我身上扭臉我就能跳江去。”
帶着為母親分擔壓力的想法,張少華早早地孤身去戲院學戲。
天不亮就起來練功,晚上睡覺時衣服被汗濕透,用力擠擠還能擰出水來。
張少華每天重複着這樣的生活,終于在幾年後正式成為評劇院的一員,有了自己的收入來源。
也是在評劇院工作期間,張少華遇見了那個讓她托付終身的良人。
二、
張少華忙于工作不常回家,但凡回家,她總是大兜小兜帶好些母親愛吃的東西。
然後陪母親唠唠嗑,睡前幫母親洗洗腳。
自從13歲去劇院學戲,張少華就很少回家住。
剛開始是因為家裡人多,為了節約家中開支,後來就是工作忙,沒時間回去。
張惠寶和張少華一樣,也是評劇院的一員。
倆人同在一個劇院,平常低頭不見擡頭見,一來二去的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張惠寶家在東北,劇院就是他在北京的家。
但讓他納悶的是,張少華家就在北京,距離劇院也不遠,為何她也在劇院住。
得知張少華的家庭狀況以及她不回家的原因,張惠寶對這個堅強的女孩非常心疼,心裡漸漸萌生了想要照顧她的想法。
那個時代的人都臉皮薄,情啊愛啊的不好說出口。
張惠寶本身還是個悶葫蘆,朝女孩兒表白這件事對他而言難如登天。
嘴上從未明說,可他對張少華的心思全藏在行動中了。
有次張少華感冒了,咳嗽不停鼻涕不斷。
可她不舍得花錢去看病,一直拖着拖成了高燒。
恰巧同寝室的室友都有事出去了,她一個人躺在床上渾身無力。
仿佛感應到了似的,這天張惠寶突發奇想要去找張少華出去玩。
他在張少華寝室門口輕輕敲了幾下,隻聽張少華語氣虛弱的一聲“請進”。
他看着臉色通紅的張少華心裡一咯噔,擡手試了試她的體溫。
那一刻,張惠寶還不及想什麼“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親”,背上張少華就往醫院跑。
趁着張少華打點滴,張惠寶又一路小跑跑回宿舍,給她熬了一鍋八寶粥補身體。
擔心粥涼了,張惠寶将粥緊緊裹在懷裡,直到見到張少華,才小心翼翼地從懷裡獻寶似的拿出來。
看着熱氣騰騰的八寶粥和氣喘籲籲的張惠寶,張少華明白,自己這輩子要栽在他手裡了。
就這樣,二人彼此的心意不言而明。
作為彼此的初戀,二人相戀一年後相約見了家長。
第一次見張少華的母親,張惠寶沒有經驗,扛着一個腦袋空着手就去了。
好在,張少華母親是個明事理的人,沒因為這一點揪着對方不放。
簡單吃了個飯,母親将張惠寶的性情摸了個七七八八,悄悄對女兒張少華說了一句“好好處”。
得到了母親的認可,二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沒有漂亮的婚紗照,也沒有正式的婚禮。
隻匆匆領了個證,二人就在機關配置設定的房子中組成了一個新家。
年輕時的張惠寶長相端正,說是“帥哥”也一點都不為過。
相反,張少華的長相就有點不盡如人意了,長期的營養不良讓她滿頭黃毛,骨瘦如柴。
倆人在大街上站在一起,任誰看了都不覺得般配。
張惠寶對此卻不以為意,每當别人談及,他都一句“情人眼裡出西施”對付過去。
二人長相不般配,但性格卻意外合适。
張少華是個直來直去的性子,有什麼就說什麼,不會藏着掖着讓别人去猜。
而張惠寶最不擅長的就是猜女人在想什麼,也不會說好聽的話哄人開心,隻會在行動上對你好。
張少華年幼喪父,長大點為了貼補家用早早離家,鮮少感受到溫情。張惠寶這種能動手就别叨叨的作風,給了張少華實打實的安全感。
同時,從小的苦經曆讓張少華性格溫和,情緒穩定。
張惠寶卻是個一點就着的暴脾氣,别人還沒反應過來,他的火氣已經冒了三丈高。
每每張惠寶脾氣上來,張少華都會非常溫柔地安撫他,任是脾氣再大,此刻他也發不出來了。
一個不善言辭,一個溫柔堅韌。
張惠寶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但生活中又處處都是愛的證據。
三、
1988年,此時的張少華已經42歲,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齡。
她這一輩子都活躍在舞台上,根本無法忍受退休後無人問津的生活。
恰巧,她接到了電視劇的邀約。
在本該安享晚年的年齡,她選擇換條路重新開始。
當然拍戲一點都不比拍舞台劇簡單,甚至面臨着更多的危險。
吊威亞、泡冷水...這些對上了年紀的張少華而言都是一個個新的挑戰。
但她從不畏懼。
導演要拍乞丐讨錢的戲,她主動要求去大街上真乞讨。
她在人群中穿着破爛的衣服給人磕頭作揖,沒有任何尊嚴可言。
一場92句台詞的戲,她強迫自己全部背下來,演不好就扇自己嘴巴。
從《武夷仙凡界》中一閃而過的老巫婆,到《醜娘》中的悲情女主。
從沒有一句台詞的小配角,到站在領獎台上捧着“最佳女主”眼含熱淚。
年近五十歲的她從跑龍套做起,一步步爬到女主的位置上。
最佳女演員、十佳女演員、終身成就演員獎......張少華用實力證明什麼叫“寶刀未老”。
2005,這年,張少華拿下了她人生中第一個“白玉蘭獎”,也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母親。
頒獎和葬禮前後天舉辦,家人們都勸張少華去領獎,但她卻覺得,這是她最後陪伴母親的一段時間了,說什麼也不肯去。
比起最佳女演員,她首先是母親的女兒。
母親走後,張惠寶成了張少華唯一的依靠。
都說“人紅是非多”,哪怕是張少華也不例外。
2017年,此時的張少華已經作為“媽媽專業戶”聞名遐迩。
5月,著名畫家吳歡在微網誌上表示,張少華年輕時打殘了自己的母親,讓自己的母親餘生隻能在輪椅上生活。
此微網誌一出,網友們紛紛炸了鍋,難不成老戲骨張少華也能晚年“翻車”不成?
吳歡的母親名叫新鳳霞,是中國評劇界數一數二的人物。
她的丈夫吳祖光出身書香門第,其父親吳瀛和齊白石經常在一起畫畫。
新鳳霞頗得齊白石歡心,夫妻二人雙雙認了他當幹爹。
不僅如此,齊白石還将她收做徒弟,親自教她畫畫。
奈何好景不長,十年動亂期間,她的丈夫吳祖光被打成右派,發配到了遙遠的北大荒。
本來新鳳霞和吳祖光離婚就能逃過此劫,可二人伉俪情深,新鳳霞怎麼說也要等丈夫回來。
就這樣,新鳳霞也被視作異類,成了被批鬥的對象之一。
慶幸的是,新鳳霞并沒有被打成右派,盡管要承受一些流言蜚語,但她還能站在自己熱愛的舞台上做演員。
丈夫走了,新鳳霞一個人帶着孩子艱難的生活,白天接受别人的冷眼以對,晚上還要擔驚受怕,生怕一些壞家夥對她圖謀不軌。
那段時間,新鳳霞每天都處在崩潰邊緣。
唯一能支撐她活下去的,除了懷裡年紀輕輕的孩子,還有遠在北大荒改造的夫妻。
在這種非人的生活中苦苦煎熬了三年,新鳳霞終于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丈夫吳祖光。
但一家人還沒團聚幾天,吳祖光又被揪出來批鬥。
這次,新鳳霞也難逃此劫。
1966年,一隊來路不明的人闖進新鳳霞家中,抄起棍子就朝她身上掄,導緻她落下終身殘疾。
對此,新鳳霞的孩子在幾十年之後公開指認稱,張少華就是緻殘他母親的兇手之一。
前腳吳歡剛發微網誌,後腳張少華就發微網誌為自己辯白。
張少華稱,自己當時确實去了新鳳霞家裡,但她并不是打人的那一隊人馬,而是接到上級指令,去阻止正在進行的暴力抄家,并對她家中物品進行清點。
對于這件事,新鳳霞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清清楚楚的記載了。
文中描述抄家時,新鳳霞用的都是單立人的男“他”。
這點足以證明張少華并沒有參與暴力抄家,也并沒有直接導緻新鳳霞癱瘓。
盡管真相如此,但張少華當時依然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網絡暴力。
因為張少華雖然沒有抄家,卻将新鳳霞家中珍貴的齊白石字畫帶走了,且至今仍不知所蹤。
對于這點,新鳳霞也原原本本的記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并明确的提到了張少華的名字。
可張少華當時也是按照上司的指令行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親生父子尚且反目,更不要期待素昧平生的人之間會有什麼恻隐之心了。
那是個吃人的年代,人人都在吃人,每個人也都是受害者。
可惜,網友們才不會管你這些。
2017年,此時的張少華已經七十多歲高齡,但網絡上的流言與謾罵,硬是逼得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不敢出門。
張少華是個親情緣淺的人,沒享受過父愛,兒子出生後也沒好好陪伴。
好在,還有丈夫張惠寶一直陪着她。
那段時間,張惠寶日夜陪在張少華身邊,陪她說話、看電視劇,生怕她一安靜下來就多想。
都說養兒防老,可在張少華看來,找對了丈夫比兒子更管用。
四、
和張惠寶結婚後,張少華很快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由于夫妻二人都在劇院工作,一忙起來就不着家。
而張惠寶老家東北,奶奶又不能前來照顧。
是以,張少華的孩子從小在外婆家長大。
每個周末,張少華夫婦都會去外婆家看孩子,還會給他賣好吃的包子哄他開心。
好吃的包子終究敵不過父母的陪伴,那段時間錯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十幾歲的時候,張少華将孩子接到了自己身邊。
母子二人明明是血緣至親,相處起來卻總感覺隔了一層淡淡的薄膜。
對于兒子來說,“母親”隻是一個符号,隻是一個比其他親戚親一點的“陌生人”。
長大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憑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番成就。
張少華老了,孩子卻因為工作忙,鮮少回家看看。
張少華住院那段時間,媒體拍到的都是老伴張惠寶拎着吃的匆匆趕來陪床,從來沒有見到她兒子的蹤影。
甚至于楊志剛都比她兒子來的次數多。
楊志剛和張少華因為拍戲相識,小時候母親身體不好,他被過繼給了自己的舅舅,很少能見自己親媽一面。
在拍戲時,楊志剛和張少華一見如故,在她身上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
相處了一段時間,楊志剛鄭重給她磕了三個響頭,認她做了幹媽。
她生病的時候,楊志剛和親兒子一樣侍奉左右,讓她感動不已。
2021年3月23日,張少華永遠閉上了雙眼。
包括楊志剛在内的衆多明星發文表示哀悼,曾經指認張少華打傷自己母親的吳歡,也在此刻發文悼念。
可即便是苦主本人都已經放下了,圍繞在張少華身上的争議遲遲不肯消散。
在紀念張少華的微網誌中,賈玲将其稱為“先生”。
不少網友表示她做得那些事根本不配稱為“先生”,一些激進的網友不顧“死者為大”,在賈玲的微網誌下大肆謾罵。
張惠寶不忍老伴去世後還被人議論,專門發了一條“清者自清”的微網誌,想為老伴說兩句話。
自從張少華死後,張惠寶整日茶不思飯不想。
兒子多次表示想把他接到高檔小區裡住,但他始終不肯離開和老伴相處了幾十年的老平房。
張惠寶知道老伴最喜歡的就是拍戲,去世時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等到自己的作品開播。
2022年,張少華去世一年後,《勇敢的心》上映。
張惠寶難掩興奮之情,專程發了一條微網誌告慰老伴的在天之靈。
數十年風風雨雨,數十年傾情相伴。
張惠寶嘴笨不會說“我愛你”,但愛意早就透過嘴巴,傳達到對方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