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唐代女子騎馬标配裝束是這樣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在新疆博物館一樓新疆曆史文物展廳,一尊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吸引衆多觀衆駐足。仕女頭挽高髻,戴方錐形黑色高帽,臉龐豐潤,櫻桃小口,輕描眉毛,薄施脂粉,上穿橘黃色圓領短袖襦,下穿藍棕相間豎條紋寬松式長褲,足蹬黑色皮靴,英姿飒爽,端坐于棕色駿馬上。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唐代女子騎馬标配裝束是這樣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正面圖。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攝

“這尊俑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當時共發掘出兩尊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它們的發現,不僅反映了當時唐王朝的政令在高昌地區得到全面推行,也表明盛唐時期高昌地區有着同長安一樣的流行時尚。”新疆博物館講解員聶夢瑤介紹,唐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生活在當時的婦女有着很大的自由,可以和男子一樣抛頭露面,到郊外遊玩、聽戲、看球。

騎馬出行是唐代貴族女子的休閑生活方式之一。這尊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展示了唐代女子騎馬出行的标配裝束:除了一頂帷帽,還有長靴、長褲、窄袖短衫等胡服打扮,讓人們更立體直覺地領略到唐代女性的精神風貌和大唐盛世的氣息。

“穿靴子便于騎乘,上馬踩蹬不磨腳,是以成為騎馬必需裝備。”聶夢瑤說,因為穿裙裝不便于墜镫騎馬,是以女子同男子一樣着褲裝,幹淨利落的長褲、窄袖短衫的胡服随之流行。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唐代女子騎馬标配裝束是這樣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側面圖。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攝

帷帽原為居住在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出門防風用的帽子,主體用一種質地較硬的藤條或席片作骨架,上面繃上布帛,再在沿上加綴紗網,其長到頸部,用以掩面。傳到中原地區後,成為貴族婦女出遊的時尚性裝束。史書記載,這種帷帽流行于武則天時期,“(武)則天之後,帷帽大行”。中原王朝上層社會婦女出遊戴帷帽的風尚,反過來又影響了當時吐魯番地區上層社會的婦女。

吐魯番地區氣候炎熱,并常有風沙,唐代工匠就根據當地人們出門的穿戴,塑造出這樣一尊貼近實際生活的女俑。騎馬仕女俑穿着豔麗春裝,告訴人們正是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時節。女子所乘之馬的雕塑尤具匠心,以黑、黃、白等色繪出障泥、絡頭、當盧、杏葉等紋飾,馬的體态豐滿而有骨有肉,反映了當時吐魯番工匠的高超技藝。

戴帷帽騎馬仕女俑:唐代女子騎馬标配裝束是這樣

觀衆仔細觀看戴帷帽騎馬仕女俑。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攝

這尊惟妙惟肖的戴帷帽騎馬仕女俑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聶夢瑤說,得益于新疆獨特幹燥的氣候,該女俑和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鎮墓獸是同樣的制作方法,即工匠先用泥巴捏制成型,再用純天然植物染料上色,直接風幹晾曬而成,不需要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