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1938年6月,此時正在中國戰場上嚣張跋扈的侵華戰犯闆垣征四郎突然收到了回國的調令,

按理來說,一般讓從戰場退出并回到日本的日軍将領基本上都會被“打入冷宮”,是以當闆垣征四郎拿到調令的那一刻,他的心裡也十分沖突,心想可能是因為台兒莊戰役的失敗,導緻現在自己被秋後算賬,

于是便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起了内容。突然,闆垣征四郎笑了出來,原來這份電令非但不是“貶職”,反而是讓他回國擔任陸軍的首腦,而邀請他出任這項高職的人便是當時的日本首相——

近衛文麿。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同年5月,徐州會戰結束,

日軍在付出了傷亡2.6萬餘人的代價後卻隻得到了一座空城,這不僅讓一心想争功的華北方面軍大感挫折,也讓日本國内的高層

汗顔無地。

戰役結束沒幾天,時任日本陸軍大臣的杉山元便收到了來自于日本天皇的檔案,裡面隻有短短兩個字——“辭職”,

随後,時任日本首相的

近衛文麿便以天皇的名義罷免了曾叫嚣“三個月解決中國事變”的陸軍大臣

杉山元

以及次官

梅津美治郎

,并召回了正在華北戰場上的闆垣征四郎來擔任陸軍大臣,那麼為何近衛文麿會突然選擇在這個時候“臨陣換将”呢?這背後究竟又隐藏着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說起

近衛文麿,大家都知道他不僅是一個狂熱的法西斯主義推行者,更是日本侵華的罪魁禍首之一。在整個抗日戰争期間,近衛文麿曾先後三次登上首相的寶座,堪稱日本國内的“不倒翁”,而相比較于其他一些“短命首相”,他的“為官之道”靠的僅僅隻是性格和家族,在日本,近衛氏為“

五攝家”

之首,是當之無愧的“貴族血統”,而近衛文麿便是這個家族的第30代當主。侵華戰争爆發前夕,

林銑十郎内閣垮台,在重新標明繼任者的時候,擁有“貴族身份”的

近衛文麿便成了那個可以滿足統治階級各層共同要求的唯一人選,而也正是在他上台僅僅一個多月後,盧溝橋事變發生了,

起初,他的态度是不支援擴大事态,但陸軍大臣杉山元卻叫嚣着開戰,于是在杉山元等人的“逼迫”下,性格軟弱的近衛文麿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同意向華北增兵。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這次對立,

杉山元赢在表面,卻得罪了近衛文麿,侵華的戰車也越開越遠,北平、上海、南京、太原等地紛紛開戰,随着日軍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軍部的勢力也變得越發猖獗,時常使近衛文麿有種被架空的感覺,為此他不僅曾對秘書抱怨過

:“陸軍大臣杉山元靠不住”。甚至有時還會向天皇自嘲說:“我這樣的人完全就是時裝模特兒,什麼都不讓我知道,卻被牽着鼻子走,這實在叫人為難,真對不起”。

南京淪陷前,他曾試圖通過德國駐華大使展開

調停,結果卻被陸軍橫空插了一刀,強行在原有的談判基礎上又加了一些“亡國”的條令,緻使國民政府放棄與日媾和的想法,轉而全面備戰。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徐州會戰結束後,裕仁天皇和

近衛文麿經過商量後确定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這場仗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打下去了,日本的頭号敵人是蘇聯,如果将這百萬大軍消耗在中國戰場,那最後的赢家一定是隔岸觀火的蘇聯,可要讓國民政府投降,那首先就得先清除掉内閣中的強硬分子,于是在這之後不久,有着裕仁撐腰的近衛文麿便硬氣地将

杉山元和廣田弘毅

趕出了内閣,而在挑選新陸軍首腦的時候,他起初是定為三個人選,分别是

寺内壽一、柳川平助和石原莞爾,可在後來的仔細斟酌下他又發現了新的問題,

寺内壽一曾擔任過陸軍大臣,更是當時日本國内“戰功赫赫”的進階将領,但為人貪圖戰功,是堅持對華強硬的代表人物,如果讓他來和自己搭檔,那勢必會成為“杉山元第二”,而柳川平助雖然沒有寺内壽一強勢,但他卻因為參與了南京大屠殺而臭名昭著,是以

近衛文麿也不敢貿然提拔他當陸軍首腦,最後是石原莞爾,此人的主張雖和自己不謀而合,但唯一的“功績”卻僅僅隻有“九一八事變”,再加上當初他被貶到“僞滿洲國”後曾公開說過這樣一句話:“滅日本者必近衛。”是以不管于公還是于私,近衛文麿也不會提拔這個“不會做人”的石原莞爾。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僅有的三個目标人物都被自己否定後,

近衛文麿也陷入了沉思,當時日軍中現役的大将數量還是挺多的,例如本莊繁、松井石根、

阿部信行、畑俊六等人,可他經過再三思考後,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些不好管理的“老将”,轉而從中國戰場上調回了當時僅僅隻是師團長的闆垣征四郎來擔任陸軍首腦。

回國後,闆垣征四郎便找到

近衛文麿來向其彙報工作,也覺得這場仗不能再打了,随後兩人便唱起“雙簧”,

闆垣負責調集大軍撲向武漢,準備消滅國軍主力,而近衛負責的任務便是秘密派人前往香港通過中間人來和國民政府取得聯系,并提出隻要蔣介石下野,日本就可以停戰的條件,俗稱“近衛聲明”,企圖通過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然而就在兩人分工明确,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張鼓峰事件爆發了,

闆垣先是因為此次事件的妄動被裕仁天皇罵得狗血淋頭,後又在中國戰場上發動了超越國力許可的武漢會戰,妄想一戰定勝負,結果付出了傷亡二十多萬人的代價後才得到一座空城,而企圖殲滅國軍主力的計劃也是以而破産。

武漢會戰結束後,近衛文麿

遭到衆人的嫌棄,于是便幹脆撂了挑子,而闆垣征四郎雖然繼續待在陸軍大臣的位子上,但他的日子也不好過,經常被

海軍大臣

米内光政挑刺,兩人的關系也自此變得十分緊張。

1939年5月11日,決定闆垣命運的諾門罕戰役爆發,由于他的默許,最終引發了日蘇沖突,而戰役的結局也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

戰敗的消息傳到日本後,

闆垣征四郎

被趕出了最高決策層,從此在日軍中越發邊緣化。

在標明陸軍大臣時,近衛文麿為何放着諸多大将不用,偏選個師團長

二戰結束後,近衛文麿畏罪自殺,

闆垣征四郎則

被送上了正義審判的絞刑架,去償還他的血債。

全文完

原創不易,照搬必維權,如果我的文章打動了您,還煩請您幫忙點個贊或者關注,本人在此先行謝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