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1938年6月,此时正在中国战场上嚣张跋扈的侵华战犯板垣征四郎突然收到了回国的调令,

按理来说,一般让从战场退出并回到日本的日军将领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冷宫”,所以当板垣征四郎拿到调令的那一刻,他的心里也十分矛盾,心想可能是因为台儿庄战役的失败,导致现在自己被秋后算账,

于是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起了内容。突然,板垣征四郎笑了出来,原来这份电令非但不是“贬职”,反而是让他回国担任陆军的首脑,而邀请他出任这项高职的人便是当时的日本首相——

近卫文麿。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同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

日军在付出了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后却只得到了一座空城,这不仅让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也让日本国内的高层

汗颜无地。

战役结束没几天,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杉山元便收到了来自于日本天皇的文件,里面只有短短两个字——“辞职”,

随后,时任日本首相的

近卫文麿便以天皇的名义罢免了曾叫嚣“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陆军大臣

杉山元

以及次官

梅津美治郎

,并召回了正在华北战场上的板垣征四郎来担任陆军大臣,那么为何近卫文麿会突然选择在这个时候“临阵换将”呢?这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说起

近卫文麿,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推行者,更是日本侵华的罪魁祸首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近卫文麿曾先后三次登上首相的宝座,堪称日本国内的“不倒翁”,而相比较于其他一些“短命首相”,他的“为官之道”靠的仅仅只是性格和家族,在日本,近卫氏为“

五摄家”

之首,是当之无愧的“贵族血统”,而近卫文麿便是这个家族的第30代当主。侵华战争爆发前夕,

林铣十郎内阁垮台,在重新选定继任者的时候,拥有“贵族身份”的

近卫文麿便成了那个可以满足统治阶级各层共同要求的唯一人选,而也正是在他上台仅仅一个多月后,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起初,他的态度是不支持扩大事态,但陆军大臣杉山元却叫嚣着开战,于是在杉山元等人的“逼迫”下,性格软弱的近卫文麿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同意向华北增兵。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这次对立,

杉山元赢在表面,却得罪了近卫文麿,侵华的战车也越开越远,北平、上海、南京、太原等地纷纷开战,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军部的势力也变得越发猖獗,时常使近卫文麿有种被架空的感觉,为此他不仅曾对秘书抱怨过

:“陆军大臣杉山元靠不住”。甚至有时还会向天皇自嘲说:“我这样的人完全就是时装模特儿,什么都不让我知道,却被牵着鼻子走,这实在叫人为难,真对不起”。

南京沦陷前,他曾试图通过德国驻华大使展开

调停,结果却被陆军横空插了一刀,强行在原有的谈判基础上又加了一些“亡国”的条令,致使国民政府放弃与日媾和的想法,转而全面备战。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徐州会战结束后,裕仁天皇和

近卫文麿经过商量后确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这场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打下去了,日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如果将这百万大军消耗在中国战场,那最后的赢家一定是隔岸观火的苏联,可要让国民政府投降,那首先就得先清除掉内阁中的强硬分子,于是在这之后不久,有着裕仁撑腰的近卫文麿便硬气地将

杉山元和广田弘毅

赶出了内阁,而在挑选新陆军首脑的时候,他起初是定为三个人选,分别是

寺内寿一、柳川平助和石原莞尔,可在后来的仔细斟酌下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寺内寿一曾担任过陆军大臣,更是当时日本国内“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但为人贪图战功,是坚持对华强硬的代表人物,如果让他来和自己搭档,那势必会成为“杉山元第二”,而柳川平助虽然没有寺内寿一强势,但他却因为参与了南京大屠杀而臭名昭著,所以

近卫文麿也不敢贸然提拔他当陆军首脑,最后是石原莞尔,此人的主张虽和自己不谋而合,但唯一的“功绩”却仅仅只有“九一八事变”,再加上当初他被贬到“伪满洲国”后曾公开说过这样一句话:“灭日本者必近卫。”所以不管于公还是于私,近卫文麿也不会提拔这个“不会做人”的石原莞尔。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仅有的三个目标人物都被自己否定后,

近卫文麿也陷入了沉思,当时日军中现役的大将数量还是挺多的,例如本庄繁、松井石根、

阿部信行、畑俊六等人,可他经过再三思考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些不好管理的“老将”,转而从中国战场上调回了当时仅仅只是师团长的板垣征四郎来担任陆军首脑。

回国后,板垣征四郎便找到

近卫文麿来向其汇报工作,也觉得这场仗不能再打了,随后两人便唱起“双簧”,

板垣负责调集大军扑向武汉,准备消灭国军主力,而近卫负责的任务便是秘密派人前往香港通过中间人来和国民政府取得联系,并提出只要蒋介石下野,日本就可以停战的条件,俗称“近卫声明”,企图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然而就在两人分工明确,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张鼓峰事件爆发了,

板垣先是因为此次事件的妄动被裕仁天皇骂得狗血淋头,后又在中国战场上发动了超越国力许可的武汉会战,妄想一战定胜负,结果付出了伤亡二十多万人的代价后才得到一座空城,而企图歼灭国军主力的计划也因此而破产。

武汉会战结束后,近卫文麿

遭到众人的嫌弃,于是便干脆撂了挑子,而板垣征四郎虽然继续待在陆军大臣的位子上,但他的日子也不好过,经常被

海军大臣

米内光政挑刺,两人的关系也自此变得十分紧张。

1939年5月11日,决定板垣命运的诺门罕战役爆发,由于他的默许,最终引发了日苏冲突,而战役的结局也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

战败的消息传到日本后,

板垣征四郎

被赶出了最高决策层,从此在日军中越发边缘化。

在选定陆军大臣时,近卫文麿为何放着诸多大将不用,偏选个师团长

二战结束后,近卫文麿畏罪自杀,

板垣征四郎则

被送上了正义审判的绞刑架,去偿还他的血债。

全文完

原创不易,照搬必维权,如果我的文章打动了您,还烦请您帮忙点个赞或者关注,本人在此先行谢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