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如今提到豐田賽那,大家可能更先想到的就是加價6萬的話題。此前網絡上就流傳出了賽那加價的細則,具體來說,加價6萬元的,提車時間也是最快的,在21年12月-22年1月就能提車;而加價4萬元的,加的配置相同,但需要在明年2月-4月提車;加價3萬元的,明年5-7月提車;加價3888元的,配置要少些,提車時間為明年9月後。當然,這一報價僅作為參考,不代表市場普遍行為。
加價+排隊等車,也讓消費者誤認為,賽那這款車的火爆程度之高,一直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在10月30日正式上市的賽那,經過了11月這一個完整月之後,也應該在銷量層面見真章了。那麼我們就來從銷量層面看看,賽那是否真的那麼火爆?
廣汽豐田公布了11月份的銷量資料,跟大多數車企的月度銷量報告一樣,報喜不報憂,其中凱美瑞、雷淩、威蘭達、漢蘭達這幾款熱門車型,廣汽豐田為其出了單獨的海報進行“表彰”,而“火爆”的賽那并不在其中。更讓人疑惑的是,不僅僅賽那的銷量沒有單獨上海報,甚至單獨的銷量資料也沒有配上。
細心的網友發現,除了以上的四款熱銷車型之外,廣汽豐田剩餘車型的銷量總計為8320台,除去乘聯會可以查詢到的緻炫4624台、C-HR 2454台、緻享731台,最後剩下的511台,應該就是賽那的銷量了。當然還有的算出來為451台,差距幾十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賽那月銷僅500台左右,很難與市場反映出來的“火爆”挂鈎。
當然,我們也可以有很多理由為賽那的銷量開脫,比如剛上市一個月,消費者還沒反應過來;晶片短缺,影響産能……但是還是要看消費者和網友們能不能接受。
而在終端市場,加價金額逐漸變少,也反映出來了賽那銷量的一個縮影。據廣汽豐田某家4S店介紹,從最開始的4萬5萬裝潢,到2.8萬,再到1.4萬,随着加價幅度的減少,賽那的訂單量也并沒有回升,同樣是不溫不火的狀态。
那麼賽那在11月銷量沒有達到預期,準确地說,應該是沒有達到廣汽豐田廠家和經銷商的預期的原因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罪魁禍首我認為就是加價6萬導緻的,暫且不說後期加價幅度降到1萬2萬,因為當潛在使用者聽到加價6萬的時候,很多就已經産生反感的情緒,打消了對于這款車的念頭。就别說再持續了解後面的加價1萬2萬的消息了。
再一個就是價格和産品力構成的綜合競争力,沒有達到令人驚豔的地步。說到底,賽那賣的更多的,還是一個故事和品牌,但是面對日益理性的消費者而言,這套已經逐漸行不通了。
當然還有市場競争逐漸激烈的原因,雖然MPV的市場佔有率和需求量沒有轎車和SUV那麼大,但是競争依然不小,蛋糕就是那麼大一個蛋糕,就看多少人來分,誰又能分得到。随着不少車企入局MPV市場,也就造成了狼多肉少的局面,最大的蛋糕依然在GL8手上,短時間來看還是很穩的,國内品牌車型傳祺、榮威等,憑借更高的成本效益,也分得了屬于自己的蛋糕。那麼賽那最後後來者,如何市場對市場蛋糕的搶奪,靠的是品牌,是産品力,還是成本效益?或許以上這幾點都要有,但是肯定不包含加價和傲慢。
阿川評車
或許賽那的失利,應該讓豐田看到,國内的消費者也不是那麼好糊弄了,作為一款實力處于平均水準線的車型,卻寄希望于品牌影響力,通過加價的方式将其身份提高到壓着同級别對手一頭,顯然并不是明智的行為。是以,此外往後豐田賽那能夠看清自己的位置,回歸正常價格的消費模式,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車體驗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