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認清這些事情

一位母親來找我吐槽,自從女兒上了高中之後,感覺自己這些做父母的越來越卑微。

有時家長隻是好心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孩子卻像吃了火藥一樣,家長為了不引發更大的沖突,隻能趕緊噤聲。有時甚至隻是一些小事,父母在客廳多走了幾趟,看電視時的聲音大了一點,都會惹得女兒大發雷霆。現在父母在家裡都得小心翼翼,免得激怒女兒。

從小就沒有打過女兒,沒有罵過女兒,家裡隻有一個孩子,一家人對她寵愛有加,這位母親不明白,問題究竟出自哪裡?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認清這些事情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屬于正常現象。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形成自我同一性,渴望獨立,與此同時,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前額葉皮質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負面情緒。心理上想要獨立,現實中還沒有獨立的能力,這種心理上的失衡就會引發孩子各種的青春期問題。

一位15歲的女孩曾來找我求助,稱自己總是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但大部分的時候自己都不是有意的。她隻是不想父母再将自己當成小孩子對待,她想向父母證明自己是對的,她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是以,有時孩子的叛逆,并不是不尊重父母,父母要找到這背後的原因。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認清這些事情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孩子長大了,接觸的人多了,有了更多的途徑認識世界,他不再完全認同父母說的話,他開始思考它們的正确性,這時父母再用以往的“權力”來壓孩子,就會進一步将沖突更新。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變化,并随之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教育要有邊界感,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管太多,直到他願意和你分享。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家長不要插手,孩子沒有家長想的那麼軟弱,相信他,讓他放手去做。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認清這些事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這麼說:“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适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争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了解、接納和尊重是他們最需要的東西,用智慧的愛引導孩子向前奔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