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瑩媽

孩子到了兩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蘇醒,表現為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做主,不願意媽媽幫忙!
但因為孩子各方面的發育又沒有成熟,不要媽媽幫忙的時候,孩子很多事情又做不好,就會讓孩子很容易産生挫折感,在産生挫折感的時候,孩子又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以兩歲的孩子就特别的喜歡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鎮壓打罵或者置之不理,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就是媽媽最好的教育時機,媽媽如果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每一次都能很好的教導孩子,引導孩子,就能讓孩子慢慢的學會熟練的控制自己的脾氣,也能讓孩子在成年之後情商更高!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牢記“兩要三不要”,幫助孩子提高情商
★兩要:
要轉移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孩子正在玩積木,搭不好,發脾氣的時候,媽媽另外拿來一個可愛的毛絨玩具逗着孩子玩,孩子可能就會停止了哭泣。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把孩子換到另外一個地方跟孩子玩另外一種遊戲,能夠很快地讓孩子轉移注意力,當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之後,他當時那種情緒也能得到緩解。
要馬上處理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裝着看不見,等過了一個小時孩子已經忘記,當時自己發什麼脾氣了,就跑來跟孩子說,剛才你發脾氣是不對的,現在媽媽罰你在那裡站了一個小時,但對于孩子來說,一個小時之前的事他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你再給他懲罰,他就不知道媽媽為什麼懲罰我,懲罰和之前犯的錯誤沒有形成聯系,就不能讓孩子知道他剛才犯了什麼錯。
是以家長在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時候,如果要給孩子做懲罰,那麼就當下做,比如孩子在吵着鬧着要買玩具,家長的懲罰是讓孩子在卧室裡面站牆,那麼就當下就要處理,而不是等過了一個小時才處理。
★三不要
不要打罵孩子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他整個情緒都是很崩潰的,沒有理智可言,這時候家長打孩子罵孩子,确實能讓孩子因為恐懼而停止發脾氣,但卻讓孩子學會了用暴力鎮壓的方法,到孩子長大之後,他也學會使用暴力。
建議: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抱着孩子,安撫孩子,讓孩子知道媽媽了解自己,愛自己,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不要講大道理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你跟他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的情緒占主導,這時候孩子整個大腦都是空白的,他很難去理智的思考問題,是以爸爸媽媽給孩子在這個時候講大道理,那是徒勞無功的。
孩子發脾氣可以把孩子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讓他自己發脾氣。
不要在公共場合處理
比如帶着孩子去遊樂場玩的時候,孩子突然玩得不開心,就發脾氣在地上打滾,不少90後的媽媽就直接拿着手機在旁邊玩,不管孩子就讓孩子當衆打滾,這其實會引來很多好奇的路人和觀衆,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是以建議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把孩子抱到一個相對隐私的空間,或者把孩子抱回家裡面處理,而不是在大庭廣衆之下任由孩子撒潑打滾。
孩子在小的時候發脾氣,家長能夠利用以上“兩要三不要”的原則來處理,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發脾氣是沒有用的,發脾氣對于達到目的解決問題毫無幫助,他就會慢慢的在媽媽的引導下學會理性的理智的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願,進而提高了孩子的情商。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