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寒冬來臨之時,

在古代便是冬狩的好時機。

冬狩是源自古代的習俗,

尤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圍獵。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從自然界獵取禽獸動物,

是人類最古老的活動之一。

自先秦時代起,

因君王為田除害,

而将田中射獵冠稱為田獵。

田獵四季均有設定,

并因季節的不同設立規矩,

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田獵傳統。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左傳》記載: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春蒐,是指捕殺沒有懷胎的禽獸;

夏苗,是指獵取殘害莊稼的禽獸;

秋狝,是指獵殺傷害家禽的野獸;

冬狩,捕殺猛獸則為了平衡生态。

是以,古代的狩獵,

始終尊崇天地間的自然規矩。

故先秦的四時田獵傳統,

一直被後世所傳承。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進入農耕社會之後,

四時田獵其實始終輔佑農事,

同時成為祭祀、尚武、經濟,

乃至政治的儀式化活動。

古之帝王,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四時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其中,尤以冬狩規模最為盛大。

據古籍記載:

“女真人,耐饑渴,苦辛騎,

上下崖壁如飛。

濟江河不用舟楫,浮馬而渡。

每獵則随軍密布四圍,名曰圍場。

每見野獸之蹤,

能蹑而摧之,得其潛伏之所。

以桦皮為角,吹作呦呦聲,

呼麋鹿,射而啖之。”

到清代,木蘭秋狝冬狩,

已是國事之盛典。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其實,冬狩的優越之處還在于,

此時農忙早過,

北方已是冰天雪地,

野獸出沒容易留下明顯的足印;

利用農隙時間習武練騎射,

使随軍能錘煉體能;

最重要的是,

冬季不是動物的繁育期,

捕殺野獸既不會影響動物繁衍,

又能平衡動物數量,

并犒勞衆臣及随軍将士。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如今,我國唯一還保留狩獵習俗的,

是世居東北大興安嶺的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既從森林裡擷取,

又世世代代完好保護着大森林。

農曆中國|十一月廿七·冬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