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出現一個月,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隻有全球的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水準,疫情才可能轉為局限在部分區域的地方性流行。

自11月24日南非衛生部首次報告新冠病毒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後,截至12月24日,短短一個月,奧密克戎已席卷了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11月初,全球就共有10例确診病例與該變異株相關,分布在波紮那、南非和中國香港3地。非洲南部的波紮那最先在11月11日發現3例确診病例,11月14日南非發現6例病例。中國香港的病例1系一名南非返港男子,11月13日例行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從這些資料來看,奧密克戎大機率在10月份就已經出現了,隻是未被發現。

奧密克戎首月

奧密克戎出現後,一個月内南非平均日新增病例從兩三百例躍升至兩萬例。

其中檢測陽性率超過30%——這意味着社群中還有大量未檢測出的感染人群。

12月13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新冠檢測也呈陽性。奧密克戎的緻死率如何?雖然确診病例急劇上升,但死亡病例卻從9月份急劇下降,進入11月始終保持低位。從這個資料上看,奧密克戎的緻死率應該不會比德爾塔高。

“奧密克戎”出現一個月,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目前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奧密克戎境外輸入感染者的症狀都相對較輕,這些人中絕大多數都身體健康,健康到能夠進行國際旅行。

印度衛生部21日表示,在12個邦累計發現200例奧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其中77名确診者已痊愈或出院。印度的奧密克戎株感染病例幾乎在一周内增加了一倍,但暫未出現相關死亡病例。且約八成的感染病例并未出現症狀。

美國疾控中心20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奧密克戎株已成為美國傳播的主導型毒株,占到新增病例數的約73%。

12月1日,美國發現第一例奧密克戎株感染者。截至12月21日,在美國48州均已發現該毒株,奧密克戎成功取代德爾塔在美國隻花了一個月不到。12月24日,美國日均新增感染人數超過18萬,預計未來幾周有可能打破美國的日增确診紀錄。

英國已經“破了記錄”。英國政府2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日均新增确診病例超過12萬,創疫情暴發來最高。對比2個月前,日增确診數幾乎翻了三番。

中國大陸地區12月13日在天津發現首例奧密克戎株輸入病例。目前,香港、深圳、長沙、廣州、長沙、台灣地區都出現了。在奧密克戎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有國際航班落地的城市被突防,隻是個時間問題,必定會給“動态清零“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兩年來的疫情抗擊史表明,生物防控配合實體防控是有效的,但是對奧密克戎這樣傳播力上升,緻病力卻減弱的新變異株來說,防控側重點可适當偏向轉為防控感染引起的肺炎,這樣社會成本會大大減低。

回觀德爾塔毒株,從在印度發現到廣州被突防,間隔4個月。但這次奧密克戎毒株傳入國内僅僅用一個月。

“聖誕禮物”?

奧密克戎被發現後,各國紛紛公布收緊旅行限制規定。同時,也有不少西方醫學專家曾稱該變異株可能是“聖誕禮物”。

11月29日,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曾表示,奧密克戎多造成輕症,是以對各國來說将是個聖誕禮物,甚至有可能會加快疫情的終結。

不到1個月,12月21日,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公室主任克魯格公開表示,“我們可以預見新一場風暴即将來臨。奧密克戎将在未來幾周成為更多歐洲國家的主流毒株,進一步把醫療體系推向崩潰的邊緣。”

上述觀點的差異,可總結為:新冠會“流感化”嗎?

2021年11月19日,美國疾控中心更新了12歲以上人群中的新冠感染率、住院率情況。針對Delta突變株,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率達3.45倍,降低住院(重症)率達2倍,降低死亡風險7倍。與上半年相比,疫苗的保護力已經降低了很多。

新冠絕不是大流感。根據美國疾控中心資料,所有年齡組季節性流感的病死率為0.1%,兒童組為0.004%。即使完全接種疫苗,新冠肺炎病死率仍然是流感的6倍,在老年人中更為明顯。

今年冬天的傳染病流行季才過去三分之一。奧密克戎疊加德爾塔,在已全程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沒有看到總感染人數顯著下降的迹象。

專家們都認為第五波疫情高峰已經開始了。波峰何時出現?“峰寬”幾個月?疫苗還管用嗎?現在打加強針還來得及嗎?我們仍看不到何時可以解下口罩。

不會是最後一種變異株

奧密克戎的人體适應性超越了以往的各種變異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從南部非洲免疫抑制人群中篩選出來的。

當大量人群都接種疫苗後,會迫使最具有逃逸能力的病毒變異株勝出。過去的一年中,雖然沒有哪種變異株能夠完全無視疫苗,但大部分都已呈現出對疫苗的低敏感性。

比如,紐約州的一份報告表明,在德爾塔變異株流行之際的五到七月,疫苗對所有新冠變異株的保護率從91.7%降低到了79.8%。

世衛組織傳染病模組化合作中心與多機構的合作研究顯示:與德爾塔突變株感染者相比,奧密克戎感染者去醫院就診的比例降低20%-25%,住院比例降低40%-45%。

奧密克戎具有多個降低抗體中和活性的突變,導緻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強,但現有的疫苗多少還有點作用。它大機率不會是最後一種變異株,或許未來還會出現對現有疫苗完全“免疫”的突變株,但如果有,它的緻病性也一定會比奧密克戎還弱。

實際上,大部分變異株在大規模接種疫苗前便已經存在,但在疫苗廣泛接種後,這些對疫苗免疫逃逸能力強的變異株就獲得了傳播優勢。

當下,還是不能停止免疫接種、打加強針的步伐。對付新冠病毒,免疫接種還是人類能采取的最切實可行的、成本最小、最快速的辦法。

人群中占比很少的抗冠狀病毒抗體,交叉保護了人群感染新冠。東南亞、非洲是這次全球流行中死亡率最低的,可能就是得益于這種微弱的交叉保護,從這個意義上說,現有的疫苗雖然在保護率上存在差異,但對于降低死亡率都是有效的。

接下去會如何?

英國劍橋大學的最新一項研究發現,與早期的新冠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攻擊肺部的效率可能降低了。另一項研究顯示,奧密克戎在體外細胞培養中,長達一周都沒有造成細胞死亡。說明它對人細胞的殺傷力已經大幅度減低了。

香港大學的研究顯示了奧密克戎感染人體支氣管的速度比德爾塔快了70倍,這是它傳播速度快的原因。但是,奧密克戎對肺組織中的肺泡感染速度慢10倍,防控越來越難了,而肺炎卻越來越輕了。

中國大陸地區境内出現奧密克戎的最可能方式料将會是航空輸入。由于傳播力強,對各地防控體系都将是大考。事實上,亞洲不少國家由于實體防控較嚴,社交隔離較多,大機率都不會出現醫療資源奔潰。除中國外,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也可能是優等生。

印度是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今年5月高峰期時,日均新增确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大約在40萬和5000人。但此後相關資料急速下降,進入12月,日均确診數和死亡數僅分别約高峰期的2%和10%。

印度的全程疫苗接種率目前約40%,而新德裡地區的抗體陽性率達到97%。德爾塔變異株自然感染産生的抗體,加上接種疫苗産生的,仍然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有一定保護作用。樂觀估計,印度的感染和死亡率不會上升太多。

美國已經有官員警告可能會出現日新增100萬病例的态勢。仍有可能會重蹈去年冬季的覆轍:就醫人數激增導緻醫療資源奔潰。歐洲預計和美國形勢相同。

12月24日,《自然》雜志的研究發現,在美國的野生白尾鹿中發現了至少三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白尾鹿已經被新冠病毒長期感染。而據估計,全美國大約有3000萬隻白尾鹿。

這意味着新冠已經在人類之外建立了一個新的維持宿主。奧密克戎大機率将在短期内感染到白尾鹿種群,多種變異株同時共存于野生動物種群,有可能為病毒進化開辟新的途徑,也極大地增加了長期防控的難度。

來源:醫學界

責編:淩駿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