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孩子們遇見,便注定一路同行

“讓學生在我的教育教學中獲得成功體驗和進步。”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說:“教育應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我認為,教師就應該是把陽光和鮮花、自信和快樂帶給學生的使者。成長,就是要靜靜地開出自己的花。孩子們就在這樣的諄諄教誨中靜靜開花,就在這殷殷期望中茁壯成長。

和孩子們遇見,便注定一路同行

1、讓我悄悄地告訴你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學習能力不強,接受知識的能力比較弱,但是格外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是以,在課堂上,他們會做出一些非常态的舉動,如:故意插嘴,突然站起來,将文具盒摔在地上發出聲響,舉手頻繁發言不談,總之,窮盡一切辦法,以“嘩衆取寵”之态吸引大家的注意。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總是希望他能改變,然而多次嘗試以後,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是以,到最後,面對他們,我們或無奈地看着,或生氣地問着,或故意不去搭理,因為任何魔法似乎都無法改變他們的現狀。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奈妥協。在我的班上,也有這麼一個孩子。他上課頻頻插嘴,我在台上講課,他在台下“上課”。諸多方法嘗試以後,我無計可施。是以,對他,我決定冷靜處理。可是,有時候,相同的方法對于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功效。冷處理這一方法用在某些孩子身上,立刻見效。可是,對他,毫無功效。他,一切照舊,風采依舊。

這天午自習,全班同學在練字。教室靜悄悄的,隻有筆端在紙上流淌的聲音。突然,“哇”!一聲刺耳的慘叫!全班同學猛擡頭,有的倒抽一口涼氣,直拍胸脯作驚吓狀;有的似老夫子似的,伴随一聲長歎,直搖頭;有的甚至橫眉冷對,火冒三丈。而他呢?笑嘻嘻的,挑釁似的環顧着大家,接而聳聳肩,嘟着嘴,好像一切從未發生,似乎一切與他無關。我對大家說:“繼續寫字吧!當咱們的心定下來,周圍的一切其實都不重要。”

看着他,我無奈地搖搖頭。沒過幾分鐘,“咕咕——嘎嘎——”,聲音再次傳來。不用想,又是他。我緊盯着他,他的目光不敢與我交會;我還是緊盯着他,他開始偷偷瞄我了;我繼續緊盯着他,他認輸了,趴下了。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勝利,他妥協!緊接着,陸續有孩子練好字,到圖書角拿書看了。

“喵!汪汪!”聲音不大,但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這是他一貫的伎倆,看來我不發飙是不行了。疾步如飛來到他面前,看着他才寫了兩行字,歪歪扭扭的,氣不打一處來。畢竟我是他的老師,對他完全充耳不聞,做不到;影響其他同學了,我不參與,不合理。他低着頭,佯裝寫字,實際上是在等候挨訓。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安靜地站在他身邊,當他偷偷擡頭和我對視的刹那,我發現,其實他長得很可愛。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的,頭發直直地立在圓圓的頭頂上幹淨清爽。以前的我怎麼沒有發現?原來,我都沒有好好地仔細端詳過他。離他這麼近,他的心“砰砰”直跳,我分明感受到了此刻他内心的那份不安與緊張。

見我半天沒動靜,他再次偷偷擡頭瞄我,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在他的耳邊說了一番話,話音未落,他的頭埋得很深。我繼續俯身,卻分明看見他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兒。詫異如我,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的他,怎麼說哭就哭?驚喜如我,他原來是在乎老師的話的;可是,慚愧如我,因為我的忽略,因為同學們的不滿,他得到的關注太少了,而他為了得到關注,“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和孩子們遇見,便注定一路同行

默默流淌的眼淚,是積蓄了多久的情感迸發啊!不由思索,做他的班主任兩年了,我到底給了這孩子什麼?他帶給了我無數次的失望,但是我也帶給了他無數次的忽略;他帶給同學們數不盡的麻煩,但是同學們也沒有珍惜他的存在。原來,一切都是惡性循環;原來,一切都錯了。

思維是行為的導向,有時候,當我們以慣性思維去衡量某一個人抑或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個人的主觀情緒必定會影響客觀辨析。他調皮,但是歸因于他的被忽略;他胡鬧,那是因為他想被關注;他反常,是因為他在意别人會因為他的學習能力不足而疏遠他。每個生命都有他的純淨,他讓我相信有一種力量比說教更有效,也更珍貴,那就是愛。如果我們相信愛可以感化,那麼就請決絕地相信。因為愛即使無聲,也能被孩子的耳朵聽到。

那天,本想發飙的我在他耳邊悄悄地告訴他:“你好好寫字,下課後我給你一塊巧克力。隻有我喜歡的孩子,我才給他巧克力哦!是以,我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你是一個好孩子……”

2、做好自己,清風自來做

逛超市,做酵素。有關酵素,我也是聽身邊的朋友普及了相應知識後,對它産生了濃烈的興趣。我平時又喜歡捯饬,于是,蘋果檸檬、黃秋葵、紅棗枸杞、紅石榴、藍莓……我一下子買了一車食材,送到超市做酵素的那家特百惠店。10月份開始做,一直到1月份,特百惠的老闆才打電話給我,說酵素已經做好了,我可以過去拿了。終于做好了!對酵素充滿了無限期待,電話剛挂,我便欣喜地趕過去,沒想到忙碌的老闆硬是拉着我聊了好半天。

“哎呀!你知道嗎?你的名字就是活招牌啊!”老闆樂呵呵地笑着。我一頭霧水,沒搞明白。“什麼情況?”“你是不是實小的老師啊?”“嘿嘿,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啊?”每種酵素的盒子上都貼上了相應顧客的名字,以防混淆。我做了四盒,于是,盒子上都有我的名字。可是,上面也沒有寫工作機關啊!老闆怎麼知道我是老師,又怎麼知道我的學校呢?“你的粉絲可多咯!我是聽你的學生說的!哈哈!你不知道,你學生把你給誇的哦!”天哪!這就更詫異了!我壓根兒就沒告訴過孩子們我在超市做了酵素。越說越糊塗!

和孩子們遇見,便注定一路同行

“第一次是一個高個子的男生,大概上高中了。他在這的國小老師也叫王蕾!我當時沒反應過來,他就說,我們老師眼睛大大的,紮個辮子,說話可溫柔了!是不是她啊?他這麼一說,我反應過來了,因為當時你來店裡跟我說話的時候,我就覺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了,但是,我又不能确定是不是你。因為你是蘑菇頭,當時我還覺得你的蘑菇頭很好看,想去搞個你這樣的發型呢!到底是不是你啊?!”老闆說着,我聽着,不好意思地點頭笑着。以前的我确實是紮着馬尾的,後來,生了女兒之後,就改變了發型,至今都是蘑菇造型。

直覺告訴我:孩子說得沒錯,是我。“後來這個男生說肯定是我們王老師!他很少哎!和我聊起來沒完沒了,說了很多你的事情,孩子們多愛你哦!後來,喊他爸爸媽媽都來看,然後要他爸爸媽媽也做酵素。要做和你一模一樣的,可愛得不得了!”“真的啊?那後來做了什麼?”“做了唉!做了好幾盒呢!他媽媽還說,這孩子一直都是王老師的粉絲,老師做了酵素,他們自然想學着也來做一做,一下子買了兩套盒子呢!”老闆帶着我找他們的酵素盒子,我一看,盒子上貼着“李凡”,過了好幾年了,這個名字依然好熟悉,是我第一屆學生的家長。名字再次映入眼簾,感懷不已——感激他們還能将我記住。

如今,我長大了,也成為一名老師了。當老師遇上老闆,且被老闆稱贊的時候,我就在心裡想,老師雖然是一份職業,可是,它也是一份公衆事業。我們雖不及公衆人物那麼有影響力,可是,在我們的影響範圍之内,我們理應樹立良好的形象。我們曾經告訴學生要與人為善,那麼,我們自己理應身體力行;我們要求學生懂禮明紀,我們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如同我們用自己的善行、用自己的德行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那麼,這份美好終究會濡染孩子的心靈。如同拿酵素的時候,被孩子惦記着,被老闆誇獎着,心裡終究是滿足的,是以,一定變得更美了。是以,做好自己,也許,清風自會來。

我是幸福孕孕,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有愛有思想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知識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溝通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