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1946年3月17日,國民政府軍統局局長戴笠乘坐專機從青島飛往南京,因氣候惡劣,能見度過低,飛機撞擊南京近郊的岱山,導緻機毀人亡,機上17人全部遇難。杜月笙接到戴笠遇難的消息後,先是呆若木雞,随後放聲大哭,繼而急喘劇咳,并由此害了一場大病。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那麼黑幫教父杜月笙和特工之王戴笠之間有什麼淵源,為何在接到其遇難消息後會近乎崩潰呢?

戴笠年輕時混迹賭場,學得一手擲骰子的絕活,想要什麼點數就來什麼點數。一次在杜月笙看管的賭場裡,戴笠連赢好幾天,賺了不少錢,杜月笙手下江肇銘見此人貪心不足,故意指責戴笠出老千,要廢了他的手腳。戴笠靈機一動,說他是杜月笙最要好的朋友,要求見杜先後。半信半疑的江肇銘給杜月笙打電話求證,出于好奇心,杜月笙接見了他。

見面後,杜月笙問他是誰,戴笠避而不答,反而指着客廳正中懸挂的一幅對聯問杜月笙是否知道其意。這幅對聯是曾任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秘書長饒漢祥撰寫的“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把杜月笙比喻成戰國時期善于籠絡人才的春申君和唐代居長安南郊,以鐘鳴鼎食著稱的杜曲。戴笠認為自己有些才藝,想在杜月笙門下讨口飯吃。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杜月笙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向戴笠表示歉意,認為他确實是個人才,不應該年紀輕輕混迹于賭場,而應該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二人結為異姓兄弟,杜月笙替戴笠準備了去廣州的船票和一些盤纏,又找大哥黃金榮寫了一封介紹信,把戴笠介紹給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常凱申,由此入讀黃埔軍校第六期,成為常凱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後,戴笠在杜月笙和國民政府之間牽線搭橋,常凱申需要上海财閥的經濟支援,杜月笙掌握着上海最大的黑幫團體,關乎着社會穩定之大局。雙方一拍即合,杜月笙自此成為國民政府的忠實信徒,指揮手下殺害工會領袖,鎮壓勞工運動,成為國民政府反革命運動的急先鋒。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抗日戰争爆發後,杜月笙逃往香港,擔任“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主管第九區的赈濟工作,花着中央撥付的經費,赈濟和營救在淪陷區的文化名流、商界精英。戴笠把軍統人員和杜月笙的徒子徒孫進行編組,成立“蘇浙别動隊”,負責接應和掩護國軍撤出上海。

戴笠在上海組織和實施的鋤奸行動,杜月笙大多參與其中,或安排人員策應,或探聽各路消息,他的得意門生陳默還擔任行動小組負責人一職,刺殺了時任上海市民協會負責人尤菊荪,市民協會主席顧馨一,委員楊福源,上海市政署辦公署秘書長任保安等一批漢奸賣國賊。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抗戰勝利後,杜月笙傳回上海,謀取上海市長一職。不料,他的徒弟,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吳紹澍背叛師門,利用職權四處打壓杜月笙。戴笠見狀,怒不可遏,秘密派人調查,得知吳紹澍在接收敵産方面有中飽私囊的劣迹,于是列舉證據,呈報最高當局。吳紹澍被免除上海副市長等職務,戴笠替杜月笙報得此仇。

正當杜月笙準備在抗戰勝利後大展拳腳之際,卻突然接到戴笠遇難的噩耗,怎能不使他感到崩潰。長久以來,戴笠在常凱申面前替他說話,受到委員長的親自接見和溫言勉勵,這讓一直想在政界有所建樹的杜月笙感激涕零。他和戴笠多次合作,無往而不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如今失去這位最堅定的支援者,意味着杜月笙在從政的道路上宣告終結。

特工之王死後,杜月笙為什麼會感到崩潰?

果不其然,随後杜月笙被國民政府認定是上海灘黑惡勢力的代表,不僅市長沒有選上,而且還激起群眾的一緻聲讨,杜月笙由此發出著名的“夜壺論”,稱老蔣利用了他,用的時候便招招手,不用的時候就把他丢在角落,就好像是一把夜壺。1949年4月,國民政府讓杜月笙前往台灣,他不想再替常凱申賣命,轉身去了香港。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終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