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情感心理】孩子有情緒問題我該怎麼辦

【情感心理】孩子有情緒問題我該怎麼辦

在我門診接診的過程中,目前感觸最大的是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與日俱增,能達到每天接診量的70%~80%。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有厭學、自傷、網瘾、手機管理等。其實這些問題背後都有相通點,都有相似的心理因素在影響。這裡我們就從厭學這個問題入手去感受一下這些心理問題是如何影響孩子的。

厭學本身其實不是心理學疾病,但厭學背後會有很多複雜的心理學因素影響。

比如有一些孩子,國小時學習不錯,但到了初高中,随着課業的增加,學習逐漸顯得比較吃力。這是由于随着課業量增大,對孩子個人能力、智力水準的要求級别也在升高。但是有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學習态度導緻的成績下滑,批評孩子不認真學習、玩手機過多、作息不規律,以至于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态,影響注意力,等等。這時家長和孩子的認識連結就出現了一些問題,親子之間就會出現很多沖突,比如一些家長的過度控制,導緻孩子産生情緒問題,出現抑郁、焦慮甚至輕生等過激行為。

【情感心理】孩子有情緒問題我該怎麼辦

除了個人能力之外,一些孩子厭學背後還可能有同伴關系的因素影響。他們在學校裡比較優秀,成績很好,能力也非常強,但也會經常出現很大的厭學反應。有的表現為早上起來不上學,身體各種不舒服,今天肚子疼、明天頭疼,家長帶着孩子到處就診查不出原因。其實這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問題,比如在學校同伴關系很差,沒有好朋友。

因為人和人之間要建立親密關系,随着孩子長大,特别是青春期以後,孩子對同伴關系的需求很高。有的孩子雖然學習好,但是人緣差,有的孩子跟家長也發出過一些信号,比如說“我沒有朋友,别人都不理我”,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網絡,從虛拟世界尋找朋友。但家長可能不了解,隻覺得是手機導緻的孩子厭學或者有網瘾等,由此導緻出現一些親子問題,以緻孩子情緒問題進一步惡化。

【情感心理】孩子有情緒問題我該怎麼辦

也有一些孩子成績很好,人際交往也不錯,但就是做事情的動力不足,做什麼事都不開心。不僅僅對學習沒有興趣,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也提不起精神,這種就可能是内驅力的問題。

内驅力就是我們做事情執着程度,以及達到目标時能得到多少滿足感和愉悅感。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内驅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影響内驅力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家長的教育影響、社會影響,等等。很多孩子在童年應該追逐着好奇心去探索的年紀,卻整天泡在了輔導班和興趣班裡,沒有機會去探索這個世界,自然也就不會享受到自由的樂趣和對好奇心的滿足,無法産生足夠的愉悅感,是以而導緻做事情的動力不足。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會表現出對學習和其他活動沒有興趣;甚至一些孩子持續到了成人時期,形成了人們所說的“空心病”,這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是以厭學背後的原因,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孩子不愛學習、讨厭上學的“态度問題”,甚至更多可能是家長和社會的原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單純地期望心理醫生“藥到病除”。我們作為兒童心理醫生,自然願意傾全力去幫助這些孩子,但更重要的還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了解和合作,共同為這些孩子們撐起一片天空,讓他們的心靈能夠得到自由的呼吸。

【情感心理】孩子有情緒問題我該怎麼辦

經常有些家長問:“那我們要怎麼做才好?”其實比起“怎麼做才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麼做不好”。把不好的都排除掉,剩下的就是可以做的了。作為家長,我們要多聽、多看、多感受,卻少講道理。家長隻要做到“不求不應,有求必應”就好了。

作者:随廣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