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曾經出現了兩個少數政權統治的朝代,那就是元朝和清朝,雖然這兩個朝代讓很多漢人心中沒有好感,但兩個朝代也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地位。
很多人通過一些藝術作品中了解到經常有人打着反清複明的口号來反抗清朝的統治,而沒有反元複宋的事情發生。讓人很疑惑為啥感覺在清朝一直有人反清複明,為啥在元朝沒多少人反元複宋?

我們要知道任何事有因就有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是與兩個朝代的統治有着莫大的關系,元朝雖然在當時是外族入侵,用武力的方式滅宋統治中原,也跟清朝一樣看不起漢人,但是元朝沒有想清朝那樣打壓漢文化。元朝開始之初也是積極學習漢文化,也沒有要求漢族人和南人剃發易服,而清朝則不同,自入關以來一直想要打壓漢文化,甚至想把全國語言變為滿語,并且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剃發易服。古代的漢族一直都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說,自然對清朝的如此之為反感,加上被有心人利用,造成反清複明的局面也是可想而知。
其次元朝給人的感覺并非重用漢臣,其實元朝是重用漢臣的,元朝時期很多漢人中的飽學之士都通過科舉進入元朝做官,官與官之間雖然漢臣低于元官但沒有清朝那麼明顯。清朝看起來是重用漢臣,可漢臣與滿臣相比要低上半級,況且當時的總督巡撫等職位并沒有一個漢人擔任,晚清時期才有漢人擔任這等要職。
另外元朝時期相對來說制度比較寬松,漢族并沒有清朝時期因為說錯一句話而遭到禍事,清朝大興文字獄把一些重要的曆史典故篡改的面目全非,而元朝并沒有這麼做,甚至在元朝時期很多借古諷今的戲曲得以傳唱下去,元朝這麼做讓漢人心裡有了稍微一點的心安,而清朝讓漢人人人自危,在自危之下自然會讓人生出反抗之心。
還有元朝時期對待漢人雖然也是不公平,把漢人看作下等人,可是元朝時期把一些皇室貴族分封于各地,讓當時的人們感覺不到自己被壓迫。而清朝把八旗和皇室都圈養在皇城之中,讓當時的人們看到貴族與平民的差距,感覺自己一直在養育着整個清廷。元朝和清朝官員雖然都是腐敗不堪,可元朝基本上沒有到清朝那種地步,作為平民百姓隻要不讓他們活不下去自然也就不會生出反心,元朝後期也是造反之人多不勝數,而清朝在開始之初就是腐敗不堪,如此之下人們起反清之心也是必然。
再則就是朱元璋的功勞,因為元朝後期緻使天下的百姓不堪重負,多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後來朱元璋從一個底層之身建立大明江山。在此之中給我們兩個重要的資訊,就是亂世之中出身在低也有機會登上九五之位,是以後世一些不甘平庸之人走向了學習朱元璋的道路。隻是清朝前期并沒有達到民不聊生的局面,也沒有天下大亂的局勢,這些人太過着急而發動反清之路,給了我們一個假象清朝反清複明的人多,元朝發元複宋的少。
最後就是藝術作品的原因,元朝是一個不想談及的朝代,其中原因或許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一些藝術作品要避免這樣的情況。清朝則不同,清朝本身就是滿族也是中華56個民族之一,自然不用擔心出現這樣的問題,也就是說清朝的故事可以經過藝術加工,而元朝因為諸多因素不能加工成藝術作品。如此之下通過藝術作品的演義和戲說,讓我們熟悉了清朝反清複明,而對反元複宋了解不是很多。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古代任何一個王朝隻要稍微失去一點民心,都會被有心人利用發動作亂之舉。也間接的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