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 年,這 25 件事影響了醫療行業

2021 年,隻剩下最後的 72 小時。

很多人會将 2020 和 2021 年描述為「被疫情偷走的兩年」,但其實隻要回頭看去,就會發現這一路仍然留下了很多鮮明的痕迹。

這一年裡,我們仍在面臨疫情帶來的諸多挑戰。南京、瑞麗、大連、雲南、滿洲裡、西安……一輪又一輪的疫情考驗着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也時刻牽動着無數國人的心。

這一年裡,疫情之外,醫療界還發生了許多大事:多個國産新冠疫苗獲批上市、臨床七年制被撤銷、國家疾控局挂牌……

這一年裡,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還在軌道上繼續向前。

2021 年的尾聲,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

01.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

2020 年 12 月 31 日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疫苗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戳此回顧)

02.多個國産新冠疫苗獲批上市

2020 年 12 月 31 日,國務院公布「國藥新冠疫苗被準許附條件上市」。同天,國藥集團北京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準許附條件上市。

2 月 25 日,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準許 2 款國産新冠疫苗上市。分别是康希諾生物與陳薇院士團隊共同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載體)Ad5-nCoV、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

2 月 26 日,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 細胞)獲批附條件上市。(戳此回顧)

03.抗疫醫生艾芬與愛爾眼科醫院發生糾紛

2020 年 12 月 31 日,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發文,稱自己在動過白内障手術後,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并質疑為其診療的愛爾眼科醫院存在不規範行為。(戳此回顧)

04.饒毅深夜舉報裴剛學術不端

1 月 21 日,官方通報裴鋼等未發現論文造假後,饒毅深夜舉報裴鋼學術不端。1 月 26 日,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釋出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關于饒毅《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意見,對饒毅此前實名舉報裴鋼作出回應:此前已有明确調查結論「未發現有造假」,不再進行調查。(戳此回顧)

05.衛健委定調強化編制

2 月 10 日,一則名為《對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第 7818 号建議的答複》的檔案,相當于從國家層面對我國數百萬公立醫院從業人員的編制問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定調。來自國家衛健委、中央編辦等多個部門對公立醫院編制改革表示:「公立醫院編制資源必不可少,公立醫院編制非但不能弱化,還需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戳此回顧)

06.教育部撤銷臨床七年制

3 月 2 日,教育部官網釋出《教育部關于公布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其中包括撤銷湘雅齊魯等 4 所醫學院七年制專業,見證着中國試點近三十年的臨床七年制逐漸退出曆史舞台,最後一屆七年制今年畢業。(戳此回顧)

07.張煜實名質疑陸巍誘騙治療

4 月 2 日,一位名叫張煜的醫生在知乎釋出動态,公開質疑同行「蓄意誘騙治療」,導緻「患者生存期明顯縮短,家屬花費了正常治療 10 倍以上」。此事随後引起了醫療圈的廣泛關注。4 月 18 日,張煜醫生發文痛訴惡性良性腫瘤治療亂象,公開質疑同行「蓄意誘騙治療」。

8 月 30 日,陸巍開通公衆号回應,将該事件稱為「黑醫事件」,表示:迫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能出面做回應。這使得公衆無法全面了解事情的背景、經過和真相。(戳此回顧)

08.Delta 突變株席卷全球

5 月 10 日,WHO 正式将 Delta 突變株列為全球關注變體(VOC),而僅僅一個月後,6 月 18 日,WHO 首席科學家表示,新冠病毒 Delta 突變株正在成為目前全球疫情的主要緻病株。(戳此回顧)

09.國家疾控局挂牌

5 月 13 日 10 時,北京市海澱區知春路 14 号,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意味着疾控機構職能從單純預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維護和促進全人群健康轉變,新機構将承擔制訂傳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職能。(戳此回顧)

10.吳孟超院士逝世

5 月 22 日,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髒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時 02 分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歲。遺體告别儀式于 26 日上午在上海市龍華殡儀館大廳舉行。(戳此回顧)

11.三孩政策公布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

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禀賦優勢。

12.阿爾茲海默症新藥上市,陷入持續争議

美國時間 6 月 7 日,FDA 準許阿爾茲海默症新藥 Aducanumab 上市。一個月後,美國 FDA 局長呼籲對這個準許進行廣泛的聯邦調查。(戳此回顧)

13.人工關節集采開啟

6 月 21 日,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台釋出《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公告稱,由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承擔聯合采購辦公室日常工作并負責具體實施。(戳此回顧)

14.鄭州暴雨

7 月 20 日,河南暴雨傾盆。鄭州受災情況嚴重,作為每場災害中的「一線」,鄭州市内每一所醫院的情況牽動着所有人的心。

鄭大一附院受災,ICU 停電、負一樓影像科遭到水淹,CT、磁共振等裝置可能遭到損壞。淩晨,鄭大一附院院長接受采訪,表示「仍需要供電車」,引發全網關注。(戳此回顧)

15.美牙專業委員會成立不到 1 月摘牌

7 月 25 日,中國美發美容協會宣布成立美牙專業委員會。

8 月 1 日,中華口腔醫學會釋出《關于堅決抵制口腔醫療美容亂象的聲明》,認定中國美發美容協會作為生活美容的社團組織,成立「美牙專業委員會」的做法,嚴重違反國家相關規定。

8 月 26 日下午,中國美發美容協會在官網釋出通知,宣布将「美牙專業委員會」撤銷。(戳此回顧)

16. 新醫師法頒布

8 月 20 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同時廢止。(戳此回顧)

17.複旦大學公布調查結果,張文宏博士論文不構成學術不端

8 月 23 日,複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釋出《關于我校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問題的調查結果》,認定張文宏博士學位論文符合當年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附錄綜述部分存在寫作不規範,不影響博士學位論文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準,不構成學術不端或學術不當行為。(戳此回顧)

18.規培增加一次考試

9 月 5 日中國衛生人才網釋出官方資訊,表示「綜合考慮 2021 年尚有部分學員結業時間較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多方面因素,将于 10 月 30 日提供一次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結業理論考核服務」。(戳此回顧)

19.華西教授劉進為規培捐 1 億

9 月 27 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從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個人所得中捐出 1 億元,在華西醫院設立專項規培發展基金。劉進本人正是我國現代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戳此回顧)

12 月接受訪談時,劉進再次聊到了住培待遇話題,表示要争取每年為每位住院醫補貼 10 萬元。(戳此回顧)

20.諾貝爾獎公布

10 月 4 日,202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公布,今年的獲獎者是 David Julius 和 Ardem Patapoutian,因發現溫度與觸覺受體獲獎。(戳此回顧)

21.Omicron 毒株引發擔憂

11 月 26 日,WHO 正式将突變株 B.1.1.529 命名為 Omicron,并定義為令人擔心的變種(VOC),和席卷全球的 Delta 突變株同一級别。(戳此回顧)

22.全國首輪胰島素集采落地

11 月 26 日,國内胰島素集采正式落地,價格平均降幅接近 50%,最大降幅 74%。按照國内胰島素市場 280 億規模估計,預期醫保或患者可減少百億元支出。(戳此回顧)

23.諾西那生鈉、GV-971 進醫保

12 月 3 日上午,國家醫保局公布了醫保目錄調整結果,将于明年 1 月 1 日正式執行。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Spinraza)和國産原研阿茲海默病藥物甘露特鈉膠囊(GV-971)名列其中。(戳此回顧)

24.耿美玉訴饒毅名譽侵權案一審敗訴

12 月 14 日,據新華社用戶端消息,耿美玉訴饒毅名譽侵權案一審敗訴。

法院認為,從醫學發展的角度應當允許正當的學術争議和批評,法律不應當加以限制和幹涉。由此,被告作為行業專家有權對原告研究成果作出評價。學術上的争議可通過當事人之間的辯論、公布原始資料、進行重複試驗等方式予以澄清,鼓勵真理越辯越明。(戳此回顧)

25.首個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獲批

12 月 23 日,美國 FDA 宣布,已授予輝瑞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 Paxlovid 緊急使用授權(EUA),用于治療輕度至中度的新冠疾病患者。

FDA 官方新聞稿指出,這是首款獲其授權治療新冠疾病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戳此回顧)

過去一年,你還經曆了哪些難忘的事情,又見證了哪些變化?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2021年醫療記憶。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過往公衆号推文配圖拼圖

策劃:栗子、carollero

監制:gyouz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