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正确養孩子卻不知如何下手?3歲前這樣養,3歲後省心100倍

每個爸媽都希望孩子擁有這些品質:大方自信、獨立堅強、專注力強、社交能力優秀……但父母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其實在孩子0~3歲期間,是各方面都高速發育的重要階段,而此時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如果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能夠這樣養孩子,3歲以後就能省心不止100倍。

想正确養孩子卻不知如何下手?3歲前這樣養,3歲後省心100倍

1.敏感期不可忽視

有多少父母知道,寶寶為什麼愛吃手?為什麼總是抓住什麼都往嘴裡送?寶寶為什麼會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立刻再扔掉?孩子為什麼會因為媽媽搶先按了電梯而爆發似的哭起來……這一切的背後,都有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我們不知道敏感期中孩子會獲得怎樣的一種特别的心智,但有一點可以确定,那就是孩子越好地完成敏感期,其人格狀态和心智狀态就能越好地形成,未來就越容易成為一個完善的、自我實作的人。

想正确養孩子卻不知如何下手?3歲前這樣養,3歲後省心100倍

2.語言啟蒙要抓緊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對話時習慣說“奶話”,例如“吃莽莽”、“穿鞋鞋”、“喝neinei”,甚至編一些别人聽不懂的嗲語,覺得用這種方式更能讓寶寶了解,但事實上,從孩子出生起,大人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文法正确、發音标準的母語。

在與嬰兒對話時,切忌說奶話,而是用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說話,既然能讓孩子從一開始就學習标準的發音,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和精力讓孩子多學一次奶話呢?許多寶寶到了四五歲依舊口齒不清,就是因為錯過了學習正确發音的機會。

想正确養孩子卻不知如何下手?3歲前這樣養,3歲後省心100倍

3.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不少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做事總是三心二意,為什麼别人家的孩子就能專心緻志呢?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做事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身邊有一個愛操心的家長,比如孩子正在專心拼拼圖,一會兒來個人說“這個多沒意思,我們玩别的吧”,一會兒又“拼累了就歇一歇,别把眼睛累壞了”,再不然就是“哎呀,趴在地上怪冷的吧,我們加件衣服吧”,或是“拼這麼半天還沒拼好,幹脆明天再弄吧”……

想正确養孩子卻不知如何下手?3歲前這樣養,3歲後省心100倍

培養孩子專注力,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不要打擾孩子,但這并不是說完全聽之任之,而是要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比如當明顯感覺到孩子的煩躁時,就可以适當介入,從旁給予啟發,有助于孩子專注力的連續。

你在生活中,還碰到了什麼育兒難題呢?有沒有覺得難以解決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