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需警惕的弦外之音:“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

身為家長,你是否聽過老師對孩子這樣的評價:“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可能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聽到這句評語都會有點小開心的,起碼證明孩子是聰明的,有潛力的。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聰明不認真”似乎成為了家長的寬心丸。家長覺得孩子是聰明的,智商是沒問題的,隻要課上稍加留意,課下多加練習,學習做題時再認真仔細些,就能輕松趕上。

實際上,這是一個弦外之音,家長應該警惕,某種程度上,這暗示着孩子可能已經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習好、成績好的關鍵因素,從來就不僅指智力因素,比如聰明;還有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意志、習慣、态度等。

家長需警惕的弦外之音:“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

我們常說聰明,那到底什麼是聰明?聰明一般分為小聰明(智力)和大聰明(能力),“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這句話裡的“聰明”通常指的是小聰明,也稱之為“智商”。而研究表明:大多數兒童的智商都比較接近中等水準,特别高和特别低的都隻占很少一部分。是以,在孩子智商差不多的情況下,隻存在“孩子認真不認真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很重視,并引導孩子改變不認真的狀态。

首先,教會孩子能正确地評價自己。家長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光靠聰明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學習上,聰明僅是一方面,要讓孩子意識到勤奮的重要性,意識到專心緻志地學習才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條件。

家長需警惕的弦外之音:“孩子很聰明,就是不認真”

其次,需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專注度。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比如讀書習慣、整理習慣時間習慣和自主習慣,這些都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本人加以重視。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和枯燥的過程,家長通過一些方式方法,讓孩子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更容易學習。

許多聰明的孩子,在國小時成績尚可,到了中學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而有時候家長錯誤的誇贊方式更是引導了孩子步入錯誤的行列中。誇努力不誇聰明,誇過程不誇結果,才是家長對待聰明孩子的辦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意識到是為自己而讀書,隻有這樣才能完全發揮出聰明的潛能。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