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的參考教材

在儒家的四書五經裡面,或者是十三經裡面,絕大部分的儒家經典,在入門階段,都可以采用市面上流行的教材。論語剛好是處于這多數之中。那麼,哪一本經典,在入門階段,用市面上流行的普通教材,不太好呢?個人的觀點,隻有一本,那就是《周易》。

論語的參考教材

關于論語的流行教材,可以選擇的,其實是很多的。比如說,大家可以采用圖書天下系列的論語教材,可以選用中華書局出版的論語教材,這都是很好的。

然後呢,我得說,僅限于在入門階段來使用。在深入學習的階段,這些教材裡面,很多的解讀,就不太合适了。

大體上,儒家經典,很多的東西,它是蘊含着很深刻的内涵的。我們學習經典,學習裡面的章句,這個不是目的。比較重要的,其實是領會經典的内涵,從中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學習君子之道。學習了以後,你要将經典的道理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如果僅僅是喜歡書中的章句,你學習了以後,并沒有實踐的想法,那麼,這個就隻能是小人之儒,而不是君子之儒了。

學習經典,重要的在于實踐經典的道理,修身做君子。想要實踐經典,你必須要能夠領會經典的内涵的。那麼,經典中的語句,究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究竟是什麼内涵,流行的教材,往往并不能夠呈現給你。流行的教材,所給出的解讀,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解讀字面含義。然而,這些個字面含義,還未必正确。流行的教材,一般地,僅解釋字面含義,而不能夠解釋内涵。不能夠解釋好内涵的話,那麼,儒家經典的許多的道理,你就很難将其用于實踐,很難親身去實踐了。

我們學習儒家經典,如果僅僅關注字面含義,這隻能夠使你成為小人之儒,儒家經典的學習,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了。想要學習好儒家經典,我們是需要去領會内涵的。可是呢,在你初學的階段裡,你的主要的任務,并不是去細品内涵,而是積累知識,積累文言詞語,積累閱讀的感覺與體驗。其中的内涵,你暫時不必細研究。

在你初學的時候,由于主要的任務是積累文言閱讀的經驗,積累文言知識,積累儒學的體驗,那麼,這個時候,你去學習流行的教材,學習和掌握經典的字面含義,這個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初學階段裡面,學習流行的教材,也就可以了。那麼,進階的學習裡面,你要繼續學習的話,你要去學習的是什麼教材呢?

我推薦的是這麼幾本。

首先呢,是《張居正點評論語皇家讀本》。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的宰相張居正。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感覺是非常地好。我閱讀之後的感覺是,一代名宰相寫出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啊。

張居正論語,它裡面的講解,用的是明代的通行的白話文。這種白話文,以今天來看,屬于是半文半白的風格。我覺得,跟三國演義的文言水準是差不多的,大概是要比三國演義稍微難一點兒,但是差距不是很大。你能夠将論語全篇給讀下來的話,那麼,你再去閱讀張居正論語,那是能夠讀懂的。

個人覺得,在進階學習的階段,有張居正論語在手,那是非常好的。我讀了以後,我是覺得,我非常地喜歡張居正。

第二本進階教材,它是《四書章句集注》。這本書的作者是南宋的朱熹,裡面包含着論語的講解。所用的語言,為純熟的文言文。

接下來呢,我來說第三本進階教材。這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論語集釋》,作者是程樹德。程樹德,他是民國時候的人,也可以說是晚晴時代的人。這本論語集釋,它是用純熟的文言文寫的。

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那是比較簡潔的。品質上,其實并不如張居正的論語。但是呢,張居正的論語,大部分的解讀,還是出自朱熹,跟朱熹的解讀是一緻的。

程樹德的論語集釋,它的特點是内容比較多。同一個論語的章句,它是有着很多人的解讀的。之是以叫做集釋,那就是因為,有很多很多人的解讀,都被程樹德給收集在這本書裡面了。

程版論語内容多,你如果是想要搞研究,進行學術類型的研究,學究式的研究,這一本書很适合。我個人是覺得,程版論語,很适合去細研究。

在閱讀朱熹論語和程樹德論語的時候,大家都需要具備足夠的文言文基礎。那麼,這個文言文基礎,要如何來培養呢?

在這裡,我給出我的建議。

大家可以自己去書店裡購買文白對照版本的《史記》《後漢書》《三國志》。這是三本正史,屬于前四史。所謂的文白對照,指的是,書裡面,既有文言文全文,又有白話文翻譯。大家去學習這些個正史的時候,你可以一個一個地去學習着。在學習的時候,開始的時候,你可以看一點兒文言文,就去看白話文翻譯。你每看一篇正史的紀傳,你就會多一分文言文的閱讀經驗。随着你的閱讀篇目的增多,你的閱讀經驗,也會逐漸地增多的。當你的文言文的閱讀篇目達到了足夠的數量的時候,你應該就可以流暢地閱讀二十四史了。大體上,我推薦的幾本史書,你隻要閱讀了一兩本左右,你就有能力脫離白話文講解,而直接去閱讀二十四史了。當你有能力直接去閱讀二十四史的時候,那麼,像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程樹德的論語集釋,你就有能力去閱讀了。

這幾本書,就是我推薦的進階的教材了。在這些個教材裡面,個人覺得,儒家的義了解得最精的,其實還是張居正解讀的論語。也就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程樹德的《論語集釋》,如果讀不懂其中的文言文,你不必着急。因為,張居正論語,你可以看着很久很久的。實在是張居正的解讀,太好了,太妙了。

在這裡呢,我來解讀論語的時候,主要所參考的,就是張居正版論語了。

在我的講解裡面,有的地方,采用的是張居正的說法,而有的地方呢,我所采用的,會是我自己的思考。

大體上,在講解論語,講解儒家經典的時候,深入淺出,平易樸實,會是我的追求。

我所用的語言,會是現代的白話文。在解讀的時候,字面含義,當然會去解讀了。而論語章句的内涵,深層的含義,我也會盡量地去解讀着。

之是以說是盡量地解讀着,那是因為,儒家經典,它的學習,其實是以修身為核心目的的。學習儒學,本質目的是要将儒家的道理修煉到自己的身上,讓自己能夠切實地踐行義理,修煉成君子與聖賢。

由于儒家經典學習的本質目的是修身做君子,是用君子之道來作為行事指導,是以呢,你解讀經典的時候,你對義理的解讀,了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人心人性,那就具有很大的意義了。

你對論語的解讀,如果本身就是不符合人性的,不符合人的心理規律,那麼,這樣的解讀,就隻能夠成為一種字面含義,一種文學,而不能夠成為君子之道。

如果說,一個人所解讀的某一句論語的章句,達到了君子之道的層次,那麼,它一定是可以用來指導行事的。想要讓自己的解讀能夠用來指導個人的行事,這是需要自己去論證,去實踐的。隻有經過了充分的論證,實踐,那才是可以的。

很遺憾,很多的論語的章句,我自己未能夠做到,因而,無法給出君子之道層面的解讀。

比如說啊,論語裡面講,君子不重則不威。也就是說,一個想要有威嚴,那必須要有重的品質。而目前在重的方面,我的修養是不夠的,在平日的言行裡面,我就有很多的魯莽,冒昧,唐突的地方。而一個君子,他會重,那麼,他是基本上不會犯魯莽,冒昧,唐突的毛病的。

在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個人的性格就是魯莽的,他就是張飛。論人品的話,張飛是好人,但是呢,他不是君子。因為,他在說話與行事的時候,他的穩重,城府不足。比如說,在劉備想要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張飛說過,幹脆拿一個将諸葛亮給捆來。這種魯莽,那就不是重。

魯莽,冒昧,唐突,這不是重。平日的言行中,經常有這種缺點的人,就不是君子了。

那麼,如何來做到重呢?如何來讓自己的言行都符合君子的重的品質呢?我自己目前是未能夠做到的。未能夠做到,那麼,想要讓我的解讀,達到君子之道的層次,估計是有點兒困難的。

在學習論語,學習四書五經的時候,很多時候,我是覺得,君子的修煉,不是那麼容易的。想要達到仁的境界,并不是那麼地容易啊。

雖然是說,想要修煉成為一個君子,這個目标有難度。但是呢,我覺得,以仲尼為師,學習君子之道,修身養德,這絕對是一個有趣,有價值,有樂趣的事情。

君子之道的崇高,偉大,有樂趣,那可是非常地厲害的東西的。

我想啊,我選擇來解讀論語,算是一種分享,一種随時總結自己所學,算是與大家一起交流與學習。

我想,對于論語的很多的了解,除了我個人的學習,思考與實踐之外,與他人的交流,讨論,切磋琢磨,大概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