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智己L7用「資料煲機」的概念去定義一輛新車的驗證流程,智能電動車已經在事實上颠覆了傳統汽車行業堅守多年的汽車生産标準。
趕在2021年結束之前,智己汽車完成了旗下首款産品的小範圍傳遞——智己L7首批200台Beta體驗版在上汽臨港智能工廠正式下線傳遞,并由此開始了全國9個城市的「都市巡遊」。
這不是一次嚴格意義上的量産傳遞,我們可以将其了解為,一輛智能電動車從生産端走向使用者端的必經之路。這其中的變化,是我們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不曾看到的。
一輛汽車也需要「煲機」
智己L7 Beta體驗版下線的同時,智己汽車提出了一個概念:資料煲機。
對于音響發燒友來說,「煲機」這個詞并不陌生。所謂的煲機,是指通過一款長時間的不同頻率素材播放,使器材的部分零件老化,最終目的是讓音質達到設計時預期的最佳狀态。
但是,這個名字從來未在汽車領域出現,智己汽車提出的「資料煲機」概念更是難以被了解。
按照智己的介紹,近期小範圍傳遞的200輛量産版車型将會放到上海等全國9個城市,進行大量的真實路況與使用場景測試,以此收集不同類型的使用者資料。這些資料最終會針對性地應用于感覺系統、域控制軟體、人機互動等高負荷使用場景的優化。
如此看來,智己L7的「資料煲機」就有點像音響裝置的概念,目的都是調整出系統運作的最優狀态。按照智己汽車的計劃,200輛Beta車型「資料煲機」會延續到2022年2月底,此後才會在全國推廣試駕車體驗,基于消費者的試駕體驗開啟大定環節。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概念。
進入智能電動車時代,汽車廠商總是熱衷于标榜軟硬體的進階程度,一年前Mobileye EyeQ4還是業内領先,一年後整個行業都以搭載英偉達Orin為傲了。
智能電動車的特點是軟體定義,而軟體本身的疊代就非常迅速,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軟體與算法的進階水準代表着一輛車智能化的上限。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無論智能汽車的工程師對軟體開發投入了多少精力,最終都需要放到真實場景進行大量驗證,這是軟體系統學習的基礎,也是使用者獲得良好智能化體驗的基礎。
傳統燃油車時代,一輛新車完成了工程開發之後,也需要放到極寒、極熱、潮濕、幹旱環境,以及數十種不同路況下進行數百萬公裡的驗證,最終呈現給使用者的狀态才能完整的、甚至接近完美的。
智能電動車也是如此,隻不過智能電動車在經曆三電系統、底盤架構等硬體驗證的同時,也需要對智能系統、尤其是駕駛輔助、人機互動等方面的安全性、成熟度進行驗證。這就有了智己L7「資料煲機」的概念。
資料,智能電動車的核心
智己L7 Beta版傳遞之前,這款車從立項到下線僅經曆了22個月,與傳統燃油車動辄三四年的開發流程相比,縮短近半。這當然與電動車結構特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展現了智己汽車内部協作的高效。
智己L7這款車的研發,除了乘用車和技術中心的參與,還涉及到零束、斑馬、Momenta、華域等供應商,智己汽車提到了一個細節:淩晨4點工程師更新完一個軟體版本,五點半上班的另一批工程師就開始進行測試。
并不是提倡這種堪比007的工作模式。其實從2020年12月智己汽車成立,到2021年12月智己L7 Beta版本下線,這種速度确實已經遠超傳統燃油車時代,但是放在當下智能電動車的局勢裡面,仍然需要分秒必争、趕上2022年的競争。
智己L7 Beta版并不像其他新勢力推出的創始人版本,它目前僅傳遞給部分系統測試使用者,而且,它所強調的并不隻是前期購買使用者的大量終身權益,而是更看重這款車産品驗證與優化過程中的使用者共創。
舉個例子,2018年蔚來ES8小範圍傳遞之後,曾經有過全國轟動的長安街OTA事件。即便如今的蔚來汽車已經可以很坦然面對那次重大事故,但當時對于整個智能電動車行業來說是稱得上一個警鐘。
智能電動車的一個優勢是全生命周期的持續疊代、常用常新,但這個優勢所依托的是使用者在真實使用場景裡面不斷回報的資料,以此作為系統更新的基礎與經驗。智能電動車的消費者當然期待每次OTA帶來的驚喜,也熱衷于參與到每一版OTA的交流,這是智能電動車時代使用者與品牌的一種新的關系建立。但是,對于某些不太成熟的系統,使用者本身也處在一種未知的風險當中。
特斯拉Autopilot多次陷入安全争議,正是這種問題。智能電動車疊代,一方面需要更高上限的軟硬體作為依托,另一方面也需要收集大量資料進行分析、學習。比起将一款半成品交給市場進行驗證,智己L7 Beta版的「資料煲機」對後續真實使用者的體驗更有意義。
「資料煲機」是一個通俗概念,放在汽車行業的專業術語裡面,這是除了DV(設計驗證)、PV(産品驗證)之外,單獨提出的DFV(Data Feed Validation 真實場景資料驗證)流程,這将會成為智能電動車全新的、必經的車輛開發與驗證模式。
實際上,智己L7 Beta版已經完全符合在公開道路上駕駛的法律法規要求,而在下線傳遞之前,這款車也已經經曆了88個版本的架構軟體疊代,平均每三天完成一次智駕功能疊代。換句話說,智己L7 Beta版已經是一個符合終端傳遞的成品。
隻不過,當智能電動車在智能體驗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優秀的完成品傳遞終端之前,「煲機」變得必不可少,這也是為什麼智己L7要進行長達2個月的真實場景驗證、并且接受大範圍試駕之後,才會開啟大定。
智能電動車強調共創,并不意味着把使用者放到一種可能的風險裡面一起修改漏洞。我們願意看到,經曆了「資料煲機」之後,智己L7會呈現一個怎樣的最佳狀态。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