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編者按

陳雲水先生上司一家國際化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公司總部雖在北京,他一年中卻有大半數時間在國外旅行,足迹遍布五大州,還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像陳先生這樣的,他們一般都受過名校良好的教育,多在國外留過學,操兩種以上的語言,觀念開放,眼光前衛,通曉國際規則,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常常遊刃有餘地行走在世界舞台。可以說,他們融入了一個超越國家概念的國際體系中。這樣的人已經成為了一個族群,被人稱為”國際人。”他們眼裡的世界,又是個怎樣的世界?編者請陳先生從去過的五六十個國家中選了十個國家和地區(意大利、德國、英國、美國、土耳其、巴西、新加坡、印度,香港、台灣)來聊聊他的經曆和感受。這些經曆絕不是蜻蜓點水般的所見所聞,标準是他本人去過多次的,并且住過一段時間,與當地有相當的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交集,這樣的視角應該和普通境外旅遊者全然不同,聊過來會有些新意。

本系列訪談的第一站,從意大利開始。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北京京倫飯店,1984年9月建成開業

于:您是哪年從意大利回國的?

陳:89年就回來了,在意大利也就呆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找不到合法留下來的途徑,我又不願意當個非法移民,就回來了。回來計劃在北京的外企找個工作,恰好在這個時候認識了老馬,後面的故事都是圍繞着他來展開的。

老馬,1949年出生,東北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剛好40歲。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後,中國随之加入了聯合國,為了适應這個新的形勢,國家需要大量懂外語的專業人才,于是馬上安排當時的所有外語院校開始招生,加速培養亟需的各類外語人才。老馬當年20出頭,被錄取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意大利語,在79-81年又被送去意大利的Calabria留學了一段時間,屬于當時中國意大利語圈子裡面的正宗科班出身。意大利語是小語種,那時全中國學意大利語的人也沒幾個,老馬意大利語說的非常不錯又去過意大利,而且人很精明能幹,喜歡交朋友,是以在當時北京的意大利圈子裡頗有知名度。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1990年北京亞運會

我認識老馬的時候,他還是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員工,但是已經不怎麼在那正兒八經上班了。當年的國旅可不像現在,隻是一個普通的旅行社,它實際上相當于國家的外聯機構,承擔着很多旅遊之外的對外聯絡,接待來訪的任務,更像一個半官方的外交機構,官氣很濃。常年在國旅工作,勢必會結識大量的國内以及意大利方面的各行各業的政商人物,因為所有的交流都必須要仰仗語言的溝通,一個能夠熟練操持兩種語言,熟悉兩邊文化的人是極其重要,而且資源也是非常稀缺的。老馬天生就不滿足于當個翻譯、導遊這樣的角色,他敏銳的捕捉到那些渴望着與中國做生意的意大利商人中蘊藏的商機,憑借他的語言、善于交際,且熟悉兩國的文化,風土人情的優勢,組織和協調各種關系資源,很快就把他的“副業”做得風生水起,一晃就變成“主業”了。這時,他正需要人手幫助他打理和照顧越來越多的來自意大利的商機,看到我這個毛頭小夥剛從意大利回來,品性還不錯,又急着找工作,就拉着我跟他一起折騰。再有,他當時畢竟還沒有辭去公職,很多事情不友善出頭露面,需要有個得力的人幫他處理很多事情。對我來說,找不到正式外企的工作,這個機會覺得也蠻适合我,可以接觸很多不同的人和事情,開眼界,見世面。話說回來,當年的中國、北京,哪裡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就業資訊和機會?

老馬當時手裡有一批意大利商人,涉及各種不同的生意,但很多國内的資源是可以共享的。老馬扮演了這些意大利商人中國聯絡/代理人的角色,這在當時對意大利商人來說是非常需要的。拿着從這些意大利商人處得到的經費,我們就在京倫飯店租了一間長包房,買了張老闆台,一套沙發,這個聯絡處就算開張了。老馬是旅遊行業中人,跟這些飯店經理都非常熟悉,房間自然是最好的價格,好像是二、三十美元一天,在京倫飯店當時的房價裡邊是很便宜的了,京倫飯店是北京開業最早的四星級合資酒店,旁邊就是國貿,是北京最繁華的地段了。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前蘇聯的拉達尼瓦(誕生于1965年)

辦公室解決了,但交通依然是個問題,那個年代私家車還幾乎沒有,高端的交通出行要麼是臨時叫計程車(打的),要麼是長期包車(計程車長期包用)。當時的計程車大部分是日本進口的皇冠、尼桑,每公裡的價格是0.80-1.20元人民币;如果按月包租的話每輛車加司機加汽油大約7-8千元。我們當時的經費負擔不起長期包車,而臨時叫車很多時候又不友善,于是我們從一個朋友那裡租了一輛私人小汽車,我記得一個月是2千元左右,不含汽油費。這輛車是前蘇聯産的叫拉達-尼瓦,國内叫拉達吉普,是一款四驅的車。這車其實是輛新車,當年大概是2萬多人民币一輛,但品質實在不行,不是這壞,就是那裡壞,最後我都成了修理工了。但是你想想那是30年前,90、91年的時候,在北京能開這麼個車是很拉風的。于是,我既是辦事處的洋買辦,也是開着小拉達吉普的司機,一個人什麼都幹。老馬或客戶要用車,我就拉着他們到處跑。

于:住着京倫飯店、開着拉達吉普,确實挺牛。

陳:老馬讓我結識了不少意大利商人,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曆。

我接觸的第一個意大利商人,是一家客機座椅的代理。這個人叫Luciano,家在羅馬附近,他代理的客機座椅是一家叫Sigma的法國公司。當年全球生産航空客機座椅主要有三家公司,其中兩家是美國的,一家就是法國的Sigma公司。Luciano正是通過老馬的關系到中國來推銷航空座椅。當時中國民航已經開始大量采購波音、空客飛機,而飛機的采購就像我們老百姓買房子一樣,波音也好,空客也好,賣給你的就是一個能飛的,但沒裝修的飛機,機艙裡是空的,就跟毛坯房一樣,首先你得裝修,然後還要添置家具。也就是說機艙内用什麼座椅,用什麼面料,鋪什麼地毯、面闆,使用什麼樣的燈光、娛樂系統,衛生間等等,都需要航空公司根據自己的需求單獨采購。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1990年的天安門廣場

當時中國的航空公司還比較窮,肯定搞不起豪華裝修,都是按照最經濟的标準來搞,而且中國的客戶還沒有見過世面,對國際市場的價格也根本不了解,很難拿到最有競争力的價格。91年時候民航局和航空公司剛剛分離,以前都叫民航總局,沒有航空公司,為了跟國際接軌,政企分開,先後成立了幾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北方和西南航空公司。其中國際航線主要就是國航在飛,而東航和南航都還沒有什麼國際航線。我記得經濟艙的一排三個座椅大概是好幾千美元,而公務艙或者頭等艙一個座椅就要上萬美元了,很貴(當然是那種最經濟簡單的座椅)。一架飛機如果是200多個座椅的話,這一個座椅就是百萬美元的生意,其中的利潤我猜是非常高的。Luciano是個非常精明的商人,會做生意,會來事兒,按我們中國話說就很鬼。他在賣航空座椅的同時還賣飛機上用的防火阻燃那些布料,實際上就是為客戶提供裝修解決方案了。意大利人非常善于搞這些含有設計元素的東西,而這在當年的中國是非常缺乏的東西,任何工業産品都沒有設計感,與進口産品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這些業務讓我了解到飛機上的所有東西價格都非常高,包括那些餐車,顯示屏、廚房用品等。比如餐車,就那麼一個鋁合金做的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卻要賣天價。

還有一個插曲,當年航空部的襄樊601所,也就是中國的專業研究開發軍用飛機座椅的國營機構,就琢磨着把民用飛機的座椅國産化,通過Luciano與Sigma讨論技術轉讓或者合資生産,我就參與過他們之間的好幾次談判,最後沒什麼結果。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年代中國人要做點事确實不容易。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1990年的北京長安路

大概在2006年前後我還見過Luciano,那時他已經改行做汽車設計了。因為中國民航做大以後,采購管道就不一樣了,中間商慢慢就沒有空間了。他後來娶了一個太太,從去世的前夫那裡繼承了一個意大利著名的汽車設計公司。意大利的汽車工業很發達,不僅僅是汽車制造,其實更厲害的是汽車設計。2000年以後,随着中國本土的汽車行業開始迅速的發展,中國人能造車,但是設計車的水準與國際有很大差距。當時有很多車企,包括長城、奇瑞,開始委托國外的汽車設計公司來設計汽車,尤其是外觀設計。汽車設計是一個很大的生意,他的這家汽車設計公司給幾家中國車企設計和好幾款非常成功的車型,又火了好幾年。Luciano這個人總能捕捉到商機,按當下的說法就總能站在風口,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商人,也是我認識的很成功的一個意大利商人。

另外有很多業務往來的意大利商人叫Portogallo, 這是他的姓,意思是葡萄牙人,但我給人家起了個綽号叫”葡萄幹兒”,不過,這個綽号沒有任何貶義,實在是他的意大利名字中國人叫起來太繞口,而葡萄幹兒則非常朗朗上口,容易記住。葡萄幹兒當年大約40出頭,屬于那種老實厚道,沒有什麼花花腸子的人,我對他是很尊重的,但他沒有Luciano的情商高,不太會來事。當時他也代理了幾家意大利的産品,其中一家是做地對空通訊産品(機場空管)的公司。這個叫做OTE的公司當年隸屬于意大利的Selenia集團,是意大利著名的軍工企業,以雷達著稱。因為雷達涉及到軍用,是以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技術和産品,當年的“巴統”對中國是禁止出口的。實際上我知道他們也跟軍方有聯系,但是相關的采購都是以民用雷達的名義來購買。我更多參與的是OTE公司機場地對空塔台通訊指揮這部分的産品銷售,主要是跟民航局空管部門聯系。當年民航的主要技術幹部,包括處長、副處長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和我都算是同齡人,很容易溝通,因為老人要麼退休了,要麼所學的航空通訊技術過于陳舊,隻能讓這些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來幹。我記得當時一個華北局空管部門的負責人,跟我的年紀差不多,我們做了很多次技術交流,關系挺好。這哥們後來官做大了,采購金額也越來越多,出事進去了。

雲水的世界|結緣意大利(8)

1991年北二環雍和宮

有意思的是,葡萄幹兒後來娶了一位中國太太,這算是我身邊發生的,親眼見證全過程的這麼個跨國婚姻。這種跨國婚姻在當年的北京還是不少見的,但更多是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看到。這個太太是個北韓族女士,長得像個日本娃娃。那個年代中國的,尤其是北京的女孩還不怎麼化妝,但她基本每天都是“濃妝”,非常正式,一絲不苟的打扮,當時就覺得比較另類。也許是這種形象符合歐洲人心目中典型東方美女的形象,讓葡萄幹兒最終抱得美人歸,兩個人婚後十分幸福,生了兩個孩子,很多年以後我還在街上遇到過他們。中國女性嫁給外國人,當時在北京等大城市是剛興起的比較時尚的一種現象。

葡萄幹兒和民航系統接觸多了,後來還做過發動機的維修生意。航空器材、裝置在國内是空白,那個時候全靠進口,你想采購量有多大,有多少機會。雖然買飛機這個事肯定都是那些權貴幹的,但是你圍繞着飛機買來以後的一些相對小的生意,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包括裝置的各種保養和維護等等。對葡萄幹兒這些人來說,每個生意都不算小。

(未完待續)

- TBC -

文 / 陳雲水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圖 / 來源于網絡

編輯 / 于鳴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