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如今生活的壓力和疲憊,似乎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出現了異常狀态,并且理性地開始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那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太累太辛苦的同時還得不到身邊人的關懷

心理疾病最大的誘因莫過于承受了太多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壓力,或者持續負擔了太多的壓力導緻的情緒問題,工作,學習,社交關系,甚至包括婚姻關系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尤其父母和夫妻間,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親密關系,那麼很容易成為壓垮自己情緒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在婚前之是以覺得幸福,是因為對未來有太多美好的憧憬,之是以婚後變得抑郁痛苦,關鍵在于,一是生活繁瑣的事的确多了,二是對方不能夠關心到自己。付出不被認可,委屈沒人能懂得更沒有人理會,此刻生活的疲憊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也會覺得日子完全沒有希望。

是以學會給自己減壓,适當表達自己内心的感受,想要完全被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有什麼需求說出來,有什麼委屈講出來,這樣會降低受傷的機率,也增加了被滿足的可能。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積壓了太多的憤怒、不滿、怨恨和委屈,一直找不到發洩的管道

其實很多抑郁狀态下的來訪者,都會出現憤怒和不滿的情緒,咨詢過程中就是讓當事人有個釋放自己的空間和機會,有些人會出現大哭,甚至有些人會大叫,但當講述發洩出自己情緒後,人就會變得相對輕松很多。

能夠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并真實地表達出來,就是最直接地治愈過程。

我們往往會由于種種原因壓抑自己的内心感受,需求以及情緒,怕傷父母的心,怕被别人不認可,怕被說自己是個不友善的壞人,怕做出自己真實表述後被孤立等等,是以做出很多違心的行為舉動。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就像《女心理師》中的莫宇,他不斷用讨好的行為,試圖獲得認可和安全感,但最終卻事與願違,他的卑微和迎合,不僅起不到作用,不會有感恩之心,更會讓身邊人都覺得他是軟柿子,不用白不用,吃飯換地方不通知,下班喝酒唱K資訊聯系,完全當他是透明,而到有工作時,卻第一時間讓他參與其中。

有時候,越是害怕,反而越會進入到自己恐慌的關系當中。這樣的交往模式不僅不會越來越好,反而會越來越糟糕。

當人内心深處這些情緒壓抑得太久,又不能找到發洩的管道方式,就會導緻内心出現疾病的隐患。

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但真實境況,這樣的行為一旦成為為人處世習慣性的态度,就變成了忍一時越想越生氣,退一步越想越吃虧的結局。

是以很多表面看上去樂觀,豁達随和的人,反而容易患上心理問題就是這個原因,就是由于積壓了太多無法排洩的垃圾情緒,讓自己抑郁成疾,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是内心健康的條件之一。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反刍思維強,放不下過去

什麼是反刍思維?

反刍思維就是一種消極狀态下,對曾經的過錯和可能會産生後果的重複性思考動作。

通俗來說,就是不斷回憶倒帶自己過去的種種言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怪罪否定自己,并對未知可能帶來的隐患和代價充滿着恐懼與擔憂。

盡管結果有時已經無法改變,卻一直陷入悔恨當中的一種情緒思維。

反刍思維強的人,最容易患抑郁症。

因為這類人會讓自己持續的進行回憶複盤,以及對别人的言外之意進行分析揣摩,不停的假設,并對自己充滿着指責和否定。

當太過在意得失,放不下不完美和過失的情況下,就會讓自己持續沉溺于消極的情緒當中。

比如,我就是個失敗的人,我怎麼這麼蠢會說出那句話(做出那件事),都是我不好,我配不上人家......

很多事情的确存在自身的問題,但如果反刍思維太強,放不下既定的事實和過去的經曆,就很容易産生抑郁問題。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力求完美,刻意表現堅強,隐藏自己的脆弱和恐懼

對自己有要求有标準是好事,但過度要求完美就會形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沒有誰是無所不能的,當為了維持自己完美的形象,刻意隐藏自己的脆弱恐懼和無助,就會成為一種苛責和折磨,然而在看似堅不可摧的外表之下,内心更容易出現疾病。

人為什麼會有心理疾病?背後隐藏着什麼問題,又該如何應對療愈?

END

文/解憂情感驿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系挽回修複,婚姻沖突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導緻的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夫妻,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