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照片展示着出土于青海民和喇家遺址4000歲的古老面條,由小米面和黍米面制成。這碗面條顯示了中國古代先民已經掌握了對植物籽實進行脫粒、粉碎、成型等一系列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飲食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12月28日,“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衆展出。本次展覽共分為“食自八方”“茶韻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變”“禮始飲食”五個單元,展出精選文物200餘件(套),從食材、器具、技藝、禮儀等不同角度出發,全面呈現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曆史變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名參觀者展示在現場用模具制作的面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展示着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胡風面點。隋唐時期,主食中麥類異軍突起,成為北方主糧之首,發達的交通和開放的政策,使域外的面食品種及制作方法不斷湧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展示的“鴻門宴”複原圖景。鴻門宴對座次的描寫,反映了中國古代有以東為尊的傳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人們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參觀。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來自中華禮茶團的從業人員在現場展示宋代點茶場景。點茶是宋代最為風行的一種技藝,在文人士大夫階層中是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展示着科舉考場考生所用的便攜炊具,包含蒸鍋、炒鍋、茶爐等,造型小巧,設計精妙。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展示着漢代用于烤肉的銅烤爐。漢代流行以烤肉佐酒的飲食習慣。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古人吃什麼、怎麼吃?國博新展揭秘中國古代飲食文化

12月27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展上展示的“曲水流觞”場景。古代文人酒會時,他們面前是一灣溪水,酒杯順着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誰面前,誰就要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并吟詩詠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