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港城又見雪花飄飄

青未了|港城又見雪花飄飄

文/孫建業

冬至剛過,港城才下了場像模像樣的雪。瑞雪兆豐年,預示着新的一年我們的生活有個好兆頭。

清晨我打開窗簾,隻見窗外雪花滿天飛舞,飄飄灑灑,好一派北國風光。在家鄉煙台冬天能見到雪是一種驚喜,我趕快穿上厚厚的羽絨服,蹬上棉皮鞋,快速出門欣賞這美麗的雪景。

迎着冰冷的小北風,我沿着小區的綠花帶,用手機拍攝着每一處雪景,不遠處的樓房群、植物都被大雪覆寫的嚴嚴實實,猶如一個銀色的世界,還有進入鏡頭的是,遠處玩耍的孩子們,紅黃綠藍服飾也為這銀色大地的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對着手機裡的畫面,我的思緒也随着這飄飄灑灑的雪花,飛到到了在家鄉上學的那個青少年時代。

六十年代的冬天,現回想起來還是那麼的寒冷。雪一場接一場的下,周圍村裡的紅瓦房,空曠的田野上都是白茫茫一片,除了雪還是雪。去上學不到二裡路的道路上,我和幾個同學冒着嚴寒的北風,行走在冰滑的一個接一個雪窩腳印的路上,那時鄉村小路的雪是不清掃的,順其自然的堆積、踩踏。打雪仗、你追我趕嬉鬧是我們永久的遊戲,打着鬧着也就不那麼冷了,也就到學校了。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有一年冬天,在新疆工作的父親給我和姐姐各寄了一件厚厚的棉大衣回來,我記得我的那件是咖啡色,姐姐的是藏藍色的,還是時興的毛絨領子。在那個年代裡,這個服飾無疑是上司新潮流,讓同學們羨慕了許久。

學校那時是生火爐,每天都有值日生負責。一個火爐架在班教室前中間,教室還是比較暖和的。家裡主要是靠火炕來取溫,稍有條件的在睡屋支個火爐,傍晚燒上一會取暖。生活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在膠東煤炭是最緊稍的,地裡不管是莊稼還是草棍,都會被大家揀的幹幹淨淨,連公路上的樹葉都拾回家做燒柴。

中國小生時代是美好的,無憂無慮。下課後,同學們奔跑在大操場上,打着雪球,玩着各種遊戲,歡快的笑聲響徹在校園上空。興趣小組忙裡偷閑還要去照料一下班裡飼養的小兔子,就這樣,我們一天的學習生活很充實。天真活潑、純真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兒提時代,艱難困苦為我們這代人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磨煉了我們的意志,讓我們從小感受到父輩的不容易,深知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如今,我們坐在溫暖的樓房裡,享受着高品質的生活,欣賞着窗外飄落的雪花,但我依然忘不了兒時的那個雪花飄飄。

“爺爺,咱們一起玩雪球怎麼樣”,不知什麼時候小孫女跑到我的身邊,我愉快的答應了孩子的要求,與天真活潑的小孫女玩起了打雪仗的遊戲……

青未了|港城又見雪花飄飄

作者簡介:孫建業,山東省龍口市人,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筆名為海韻、文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新疆油田公司退休幹部,下過鄉,工作後又參過軍,在石油企業任辦公室主任等職,是新疆石油報、中國石油商報記者。在《中國石油報》、《中國石油商報》、《新疆石油報》、《新疆石油政工》、《準東石油》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報告文學、散文、紀實、特寫等文學作品百餘篇,早期代表作《慈母心》、《西部石油管道發展曆程》刊登在《新疆石油報》和《中國石油報》;近期有《記憶中的三甲完小》、《泳汶河畔上的中村是我的故鄉》、《醬油菜》、《觸動心靈的喀喇昆侖千裡邊防線》、《來自中村故裡的英雄後代》、《網購羊角蜜甜瓜》、《下館子》、《家書》等多部作品在膠東散文年選微刊等文學平台上發表;作品入選《膠東2021年作家親情散文選》、《膠東20家散文.孫建業卷》;在2021年9月29日煙台市舉辦的“尋找身邊的誠信人誠信事”活動評選中,其作品《網購羊角蜜甜瓜》榮獲二等獎。

青未了|港城又見雪花飄飄

山東省散文學會龍口創作之家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龍口文學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龍口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