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常州女孩為買手機,當街嘶吼動手打媽媽:對不起,這次我站孩子

文/碧讀·月月

01

幾天前,網上流傳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視訊。

江蘇常州的一名女孩因為想買一部6000元的手機,被媽媽阻止,當街和母親發生了争執。

在争執中,女孩的情緒越來越激動,在衆目睽睽之下,她對媽媽不停地推搡,還歇斯底裡地責問:走不走,到底走不走!

女孩的呼喊引來了不少圍觀群衆,有人高聲斥責女孩不孝,有人拉扯女孩想要阻止她的行為,可女孩卻絲毫沒有半分收斂,甚至開始狠狠捶打媽媽的頭。

在整個過程中,媽媽一言不發,沒有還手,任憑女兒把自己的摩托頭盔打掉。

過了一會兒,一個疑似是女孩父親的男人趕到。女孩一把抱住男人大哭不止,無論旁人怎麼安慰,都無濟于事。

圍觀的群衆在旁指指點點:

“小孩子不能寵,寵要寵在心裡!”

“無論發生啥事兒,小孩子就是不能打母親!”

“這孩子就是慣的!”

眼見事情無法收場,有群衆隻好撥打了110。民警趕到後,對女孩進行了安撫,事情才最終解決了。

02

一開始看到這視訊時,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怒火中燒,痛斥女孩不孝。

大冷天裡,女孩的媽媽衣着樸素,開着機車,一看就不是什麼富裕的家庭。

可這女孩,一點不體諒父母的不易,開口就要買6000塊的手機,被拒絕之後,還居然敢動手打媽媽。

簡直是不孝到了極點!

可當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後,我才明白女孩情緒崩潰的真正原因。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女孩的舊手機壞了,想換個六千塊的蘋果13。她和媽媽約定好,她自己攢4000,媽媽贊助2000。

女孩好不容易打工湊齊了4000塊,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去了商場。可到那兒之後,舅舅看那舊手機還能修,就多嘴說了一句:“修修吧,還能用。”

于是,女孩的媽媽就反悔,不想買新手機了。

不僅不願意買,還想要讓女孩把自己辛苦打工賺的4000塊錢也給她。

女孩當然很生氣,就和媽媽吵了幾句。可當女孩坐上了媽媽的電動車想回家時,媽媽卻不開動,還當街對女兒各種教育數落。

圍觀的群衆不明就裡,就一個勁地批評女孩,女孩委屈得情緒崩潰,這才打了媽媽。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你還覺得錯全在女孩嗎?

誠然,無論媽媽做了什麼錯事,打親媽肯定是不對,但這當媽的就一點沒錯嗎?

說好了買手機卻不買,這是不講誠信。

要求女兒把自己打工掙的錢給自己,這是道德綁架。

讓女兒被圍觀群衆指責批評、指指點點,以此來逼迫女兒就範,這更是存心陷害!

女孩之是以會情緒崩潰,根本不是手機的事兒,而是内心受到極大的委屈:

明明是你出爾反爾,有錯在先,可你卻在那扮演一個受害者的角色,讓我成了衆矢之的,我能不憤怒,能不崩潰嗎!?

不得不說,這一次,我站孩子!

03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父母都喜歡用讓孩子當衆出醜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不是把孩子拉到一邊私底下教育,而是在公衆場合大聲指責批評,恨不能讓所有人都知道孩子犯了錯。

孩子遭遇了失敗,遇到了糗事,父母也不是幫孩子遮掩,而是把孩子的糗事當成笑柄,講給周圍人聽。

或許在這些父母看來,孩子還小,說一下又有什麼。又或者他們覺得,隻有讓孩子當衆出醜,才能讓孩子記住教訓。

可父母們忽略了,孩子再小也會有羞恥心,父母毫無顧忌地讓孩子當衆出醜,會讓他們自尊心受挫。

孩子最終會記住的,不是做錯事的教訓,而是外界的目光和嘲諷,給他帶來的無限傷害與痛苦。

一旦這種傷害超過了孩子能承受的門檻值,孩子就會做出沖動的事情來。

去年9月,江夏區一名初三男生因為在教室與其他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老師請了家長。

男孩的媽媽來到學校後,怒不可遏。她氣勢洶洶地朝兒子走來,二話不說就是一巴掌,接着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通罵……

江蘇常州女孩為買手機,當街嘶吼動手打媽媽:對不起,這次我站孩子

據男孩的同學爆料,當時男孩的媽媽打他的地點,就在他們班級的門口。他媽媽的斥責聲特别大,班裡的同學隔着一面牆都聽到了,路過的同學和老師,也忍不住回頭看。

直到班裡的老師走過來勸說,媽媽才放開了兒子。

男孩被扇耳光後,一個人在走廊裡呆了幾分鐘,一句話也沒有說。

幾分鐘後,男孩趁左右沒人注意,從五樓一躍而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14年的人生。

可以想象,在男孩沉默的那幾分鐘裡,他的内心經曆了怎樣的天人交戰。

我想,他一定是覺得沒有顔面再面對老師和同學,才做出這樣令人扼腕的決定。

真正壓垮他的,不是老師的批評,也不是母親的打罵,而是被殘忍地剝奪了尊嚴。

讓孩子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接受别人異樣的眼光,隻會讓他們從焦慮、到憤怒,再到傷心,最終跌入絕望的深淵。

04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當着許多陌生人的面罵是什麼感受?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這樣說道:

我曾經被父親當着很多人的面,拿着棍子打,這件事給我一生留下了陰影。現在大了,父親也老了,關系并不好,一天跟他說話不超過三句。沒有辦法,無數次想要釋懷的時候,總有些念頭,一旦想到就放不下。

江蘇常州女孩為買手機,當街嘶吼動手打媽媽:對不起,這次我站孩子

也許在父母眼中,一次當衆打罵算不得什麼,可對孩子來說,卻有千鈞之重。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曾經做過一項關于“孩子最讨厭的父母行為”調查,結果發現,有27%的孩子最讨厭父母在别人面前指責自己。

心理學家也研究發現,孩子從5歲開始,就會考慮别人如何看待他們,并會盡可能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形象與尊嚴。

可見,孩子雖然小,但也同樣需要面子。隻有維護了面子,才能周全裡子。

真正智慧的父母,會懂得如何維護孩子的尊嚴,做到以下這“三個不”:

l不當衆教子

一些父母喜歡當衆教子,是想要借助陌生人的威勢,通過讓孩子丢臉的方式達到教育的目的。

殊不知,父母當衆宣布孩子的過失,會讓孩子無地自容,久而久之,孩子的羞恥心受損,就會變得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是以,關上門,是教育孩子的底線。隻有當父母發自内心地懂得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尊嚴的時候,孩子才會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也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l不揭露孩子的隐私

每個孩子都會有隐私,生活中也難免發生一些好笑的糗事。在父母看來,這些糗事是茶餘飯後聊天的談資,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不願與外人道的秘密。

身為父母的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秘密,做到不揭露、不嘲笑。隻有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跟我們敞開心扉,講心裡話。

l不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較

很多父母一廂情願地以為,和優秀的孩子比較,會激發起孩子學習成長的動力。

其實不然。

總拿孩子與别人做比較,容易讓孩子留下自卑的負面陰影,久而久之,孩子會産生一種“無價值感”,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

如果父母是當衆拿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那殺傷力就更重了,孩子會覺得自己在人前擡不起頭。

06

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個體,他們不僅需要愛,也需要尊嚴。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他們不會刻意指出孩子的過錯,更不會讓孩子當衆出醜。

今天,你給孩子面子,明天,孩子會還你體面;

今天,你給孩子尊嚴,明天,孩子就會還你一世陽光。

願我們都能成為智慧的父母,尊重孩子,尊重每一顆渴望受尊重的心。

作者:月月。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

END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删∞

∞執行主編:張勃勃 出品:冬日陽光∞

版權聲明

本刊号系公益傳播中華文化平台,部分文章及圖檔,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作者,或無法聯系上作者;或您申請了原創,或您擁有圖/文網際網路傳播權,但我們推送過程中并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背景聯系我們删除。同時,希望作者聯系我們以便支付稿酬,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