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想要買,可是家長不想買,看到家長不願意答應自己的請求,孩子往往會使出自己的殺手锏,開始鬧情緒,他們認定了隻要自己一直鬧下去,家長必定會妥協。
面對鬧情緒的孩子,很多的家長往往特别痛苦,一方面擔心孩子會氣壞了身體,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溺愛孩子,會造成孩子的脾氣性格發生變化。
其實,面對孩子鬧情緒,家長要找到原因,不能因為孩子鬧情緒了,便胡亂答應孩子的要求,畢竟教育孩子是一項考驗家長智慧的工作,找到問題的症結,方能對症下藥。

孩子鬧情緒了,大多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情緒勒索
自己鬧情緒了,父母便會屈服,孩子已經認定了家長必然吃這一套,他們采用了鬧情緒的方式對家長進行情緒勒索,認為隻要自己一直鬧下去,就必然會讓父母答應自己的要求。
或許起初家長這麼做,隻有一個目的,讓孩子盡快恢複平靜,沒有想到這竟然成為了孩子勒索家長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長對待孩子鬧情緒時,必然要謹慎,不要讓孩子鑽了空子。
認為自己被忽視了,想要引起關注
在公衆的場合,往往家長需要和其他的人打招呼,甚至會主動的照顧身邊的人,往往會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難免會産生不安,他們會做出反常的舉動,比如肆意鬧情緒,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父母再次關注自己。
在這種情形下,父母别急着斥責孩子,應該要了解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焦慮,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一直都在,進而幫助孩子恢複平靜。
身體不舒服了
很多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他們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尤其是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的情況時,孩子心裡不舒服,往往會采用鬧情緒的方式緩解身體的不适。
孩子出現了鬧情緒時,家長别呵斥孩子,或許是因為孩子的身體出現了不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正确表達自我,進而懂得如何正确的和别人進行溝通,以免是以而延誤了病情。
面對鬧情緒的孩子,家長大多會采用這幾種方法
以暴制暴
很多家長脾氣暴躁,看到自己的孩子竟然開始通過鬧情緒的方式威脅自己,難免會火冒三丈,忍不住會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在家長威嚴的震懾下,選擇屈服。
其實,很多孩子格外倔強,如果父母和顔悅色和孩子溝通,或許孩子能夠接受父母的建議,可是現在父母竟然采用了強硬的方式,孩子往往會反感,甚至會故意和父母硬磕到底。
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有些家長特别愛孩子,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往往讓人不能了解,因為他們喜歡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認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殊不知自己正在做着傷害孩子的事情。
當父母妥協了一次之後,孩子便會認為這種方式是有效果的,下次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也會選擇這種方法解決,父母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落入了孩子的圈套,輕易被孩子所利用。
給孩子貼标簽
家長習慣性給孩子貼标簽,當他們看到孩子又在鬧情緒時,往往會用不屑的語氣告訴孩子,你就是這麼不聽話,你是個壞孩子,家長在肆意為孩子貼标簽,孩子難免會認為自己的樣子本該如此。
其實,孩子鬧情緒了,家長的應對方式很重要,一方面關系到日後的應對方式,另一方面則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面對孩子鬧情緒,家長要理智應對,避免給孩子帶來傷害,也不可被孩子輕易掌控。
孩子鬧情緒了,智慧家長都用以下方法正确引導
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硬碰硬
沖動是魔鬼,當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如果家長試圖和孩子進行硬碰硬,那麼家長必然會收到來自孩子的負氣話語,甚至會說出傷害親子感情的話語,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試着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硬碰硬的處理方式。
試着告訴孩子,我懂得你的感受,抱抱孩子,給予孩子安慰,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誠意,最起碼不能将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進而讓彼此找到可以平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孩子恢複平靜後,進行深度溝通
随着孩子情緒恢複平靜之後,家長可以試着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問問孩子究竟為什麼會鬧情緒,到底是哪裡讓孩子不舒服了呢,在溝通中,盡可能讓孩子自由地發表意見,不予打斷,讓孩子暢所欲言。
在溝通過後,家長可以反思自我的行為,通過孩子的回報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不足之處,完善教育知識,利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
讓孩子懂得發洩情緒的方式
很多孩子擁有了負面的情緒,可是卻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往會采用了鬧情緒的方式,或許孩子這麼做,隻是為了發洩而已,因為他們尚且不懂得發洩的途徑。
家長可以予以正确引導,讓孩子懂得如何發洩的正确方式,進而主動改正鬧情緒的方式,選擇正确地面對自己内心的情緒,敢于正視内心的情緒變化。避免因為自我的情緒變化而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總結
孩子鬧情緒,大多是因為内心裡面有了不舒服之處,家長在發表看法之前,可以試着和孩子進行溝通,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内心的焦慮和不安,同時也可以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家長教給孩子正确面對情緒的方式,讓孩子自動撇棄鬧情緒的方式。
今日話題:孩子有情緒時,要如何教孩子宣洩?你平時屬于哪一類家長?歡迎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