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孩子想要买,可是家长不想买,看到家长不愿意答应自己的请求,孩子往往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开始闹情绪,他们认定了只要自己一直闹下去,家长必定会妥协。
面对闹情绪的孩子,很多的家长往往特别痛苦,一方面担心孩子会气坏了身体,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溺爱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脾气性格发生变化。
其实,面对孩子闹情绪,家长要找到原因,不能因为孩子闹情绪了,便胡乱答应孩子的要求,毕竟教育孩子是一项考验家长智慧的工作,找到问题的症结,方能对症下药。

孩子闹情绪了,大多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情绪勒索
自己闹情绪了,父母便会屈服,孩子已经认定了家长必然吃这一套,他们采用了闹情绪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情绪勒索,认为只要自己一直闹下去,就必然会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
或许起初家长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尽快恢复平静,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为了孩子勒索家长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家长对待孩子闹情绪时,必然要谨慎,不要让孩子钻了空子。
认为自己被忽视了,想要引起关注
在公众的场合,往往家长需要和其他的人打招呼,甚至会主动的照顾身边的人,往往会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难免会产生不安,他们会做出反常的举动,比如肆意闹情绪,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再次关注自己。
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别急着斥责孩子,应该要理解孩子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一直都在,从而帮助孩子恢复平静。
身体不舒服了
很多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尤其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时,孩子心里不舒服,往往会采用闹情绪的方式缓解身体的不适。
孩子出现了闹情绪时,家长别呵斥孩子,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我,从而懂得如何正确的和别人进行沟通,以免因此而延误了病情。
面对闹情绪的孩子,家长大多会采用这几种方法
以暴制暴
很多家长脾气暴躁,看到自己的孩子竟然开始通过闹情绪的方式威胁自己,难免会火冒三丈,忍不住会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希望孩子可以在家长威严的震慑下,选择屈服。
其实,很多孩子格外倔强,如果父母和颜悦色和孩子沟通,或许孩子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可是现在父母竟然采用了强硬的方式,孩子往往会反感,甚至会故意和父母硬磕到底。
妥协,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些家长特别爱孩子,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往往让人不能理解,因为他们喜欢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自己正在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
当父母妥协了一次之后,孩子便会认为这种方式是有效果的,下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会选择这种方法解决,父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孩子的圈套,轻易被孩子所利用。
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习惯性给孩子贴标签,当他们看到孩子又在闹情绪时,往往会用不屑的语气告诉孩子,你就是这么不听话,你是个坏孩子,家长在肆意为孩子贴标签,孩子难免会认为自己的样子本该如此。
其实,孩子闹情绪了,家长的应对方式很重要,一方面关系到日后的应对方式,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面对孩子闹情绪,家长要理智应对,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也不可被孩子轻易掌控。
孩子闹情绪了,智慧家长都用以下方法正确引导
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硬碰硬
冲动是魔鬼,当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试图和孩子进行硬碰硬,那么家长必然会收到来自孩子的负气话语,甚至会说出伤害亲子感情的话语,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试着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硬碰硬的处理方式。
试着告诉孩子,我懂得你的感受,抱抱孩子,给予孩子安慰,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诚意,最起码不能将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从而让彼此找到可以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孩子恢复平静后,进行深度沟通
随着孩子情绪恢复平静之后,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问问孩子究竟为什么会闹情绪,到底是哪里让孩子不舒服了呢,在沟通中,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地发表意见,不予打断,让孩子畅所欲言。
在沟通过后,家长可以反思自我的行为,通过孩子的反馈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不足之处,完善教育知识,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让孩子懂得发泄情绪的方式
很多孩子拥有了负面的情绪,可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采用了闹情绪的方式,或许孩子这么做,只是为了发泄而已,因为他们尚且不懂得发泄的途径。
家长可以予以正确引导,让孩子懂得如何发泄的正确方式,从而主动改正闹情绪的方式,选择正确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敢于正视内心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自我的情绪变化而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
总结
孩子闹情绪,大多是因为内心里面有了不舒服之处,家长在发表看法之前,可以试着和孩子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可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家长教给孩子正确面对情绪的方式,让孩子自动撇弃闹情绪的方式。
今日话题:孩子有情绪时,要如何教孩子宣泄?你平时属于哪一类家长?欢迎分享自己的观点。